丁書霞
(安徽省和縣第三中學,安徽 巢湖)
近年來,我國對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完善和發(fā)展,對初中生物課程的標準的要求也與之前不同。新課改明確要求,初中生物教學必須要讓學生學到實用而有意義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結合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設法解決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本文主要根據(jù)相關文獻和工作實踐分析了現(xiàn)今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相應的應對策略提出自己的思考。
初中生剛剛從小學邁入初中,此時的他們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探索性和動手能力比較強,但是同時也存在思維局限,根據(j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初中學生的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但抽象能力、理性思維的發(fā)展還存在局限,知識經(jīng)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易盲目自滿,遇挫折時易盲目自卑、泄氣。因而,在實際的生物學習過程中,初中學生對于生物實驗中的生物現(xiàn)象會充滿好奇,能夠對其進行觀察與了解,但往往過于關注表面現(xiàn)象,而很少去思考和探索這些表面現(xiàn)象背后的原理,對實驗中的現(xiàn)象認知程度比較淺。
生物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在實驗中進行操作,在實踐中進行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現(xiàn)象和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雖然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家長、教育者、學生的觀念一時之間也難以轉換。初中生物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這使得學生、教育者都對生物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比如生物課時少,生物實驗設施建設嚴重不足等[1]。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常見的場景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而學生則在下面奮筆疾書記錄知識要點,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狀態(tài)讓學生養(yǎng)成被動學習的依賴心理,在這種學習模式中,學生學習只是被動接受,而不會主動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發(fā)現(xiàn)、探索生物知識中的有趣之處。同時,生物教學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細胞壁、細胞膜等各種名詞、概念,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生物知識的學習,理解生物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現(xiàn)象。但目前而言,生物教學僅僅是在課堂上講授各種概念名詞原理,而忽略了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這樣的教學情況下,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將只局限于理論。
作為初中生物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更多有效地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過程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將實驗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實驗的意義[2]。同時,適當?shù)貙W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加強對生物現(xiàn)象起因的關注,引導學生對生物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基本思維方向,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思考習慣。
根據(jù)上述內容,在生物教學時,教師利用生物實驗進行教學,將實驗和理論相結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加強學生對生物現(xiàn)象的理解。而現(xiàn)實情況缺失生物實驗室基本設施不齊全,教育者、家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學校領導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提高對生物學習的重視,加大對于生物實驗室基本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設施設備,以幫助生物教學教師高效完成生物教學工作。
作為生物教師,是站在生物教學第一線的人,對于生物知識的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而更重要的是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思維[3]。同時,教師也要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形式,寓教于樂,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在快樂中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