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昨天起率團訪問美國,受到全球分析界的重視。近來美國不斷抱怨對華貿易逆差增大,威脅采取更多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措施,劉鶴此訪將成為緩和中美貿易緊張的一個機會。
劉鶴訪美是中國方面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積極姿態(tài),但這顯然不是中國將按照美方要求讓步的信號。華盛頓不應該有它能夠通過施壓而迫使中國洞開房門,里面的東西由美國“隨便拿”的幻想。
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繼續(xù)增長,這并非中國政府熱衷看到的。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升降不由中國政府直接掌控,就像美國政府很難調控它一樣。華盛頓要求北京配合減少美方逆差,但它主張的方式不應是反市場的,不能是粗暴的行政干預,更不可要求中方為此付出安全代價。
美國對整個世界的貿易逆差都在擴大,根本原因是美國商品不好賣,比如美元過于強勢,使得美國商品太貴。美國的主打消費品有競爭力的不多,除了蘋果手機,引領世界風潮的美國貨寥寥無幾。美國的汽車、家電、服裝及奢侈品都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競爭力。
美國的優(yōu)勢在于波音飛機、Intel芯片、GPS、互聯(lián)網技術、好萊塢等等,但這些產品和技術遠遠撐不滿美國的整個外貿。當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抵制中國華為等公司產品進入它的市場時,它應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別國怎么能把自己的某一類市場完全交給美國。再優(yōu)勢的美國產品也有銷售上限。
農產品是美國另一大有競爭的領域,但美國產品的轉基因比例太高,觸及各國從民間到政府考慮食品安全的敏感區(qū)。美國農產品對世界各國增加出口都面臨困難,這是它自己的問題。
華盛頓如果不按貿易規(guī)律處理包括與北京在內的糾紛,那么無論它使多大勁,解決問題的成果也將是有限的。主要問題根本就不是國家貿易政策導致的,而是美國出口商與中國及世界各國進口商談不攏,美方拿不出對路的產品和有競爭力的價格,特朗普政府打關稅的主意,以為關稅可以解決一切,是選錯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美國需要搞“供給側改革”,世界需要什么,它的出口商就能提供什么。而不是它有什么,就逼著世界買它的什么。特朗普政府的重振制造業(yè)計劃在很大程度上違反有關生產要素的基本規(guī)律。美國一方面“自給自足”,同時想賣什么就可以要求世界買它什么,這是華盛頓21世紀做的黃粱美夢。
中國官員需要耐心做特朗普團隊的工作,盡量對他們曉之以理。同時我們也要做好與美方發(fā)生更多貿易摩擦的準備??磥砻婪嚼斫膺@些道理光靠言語交流未必能實現(xiàn),它還需要在摩擦的過程中逐漸領會:自己的很多要求的確不切實際。
中方應堅定把握兩項原則,一是決不與美方斗氣,不刺激與美國貿易摩擦的擴大化,堅持每起沖突都就事論事。二是要對美方每次傷害中國利益的出手都做出回應,讓美方付出相應代價。我們對這兩種態(tài)度的平衡要持之以恒,讓美方在做每一項沖動決定之前對中方的反應有十分穩(wěn)定的預期。
中國需要良好的中美關系,美國其實也需要兩國關系的穩(wěn)定,中美關系不是中國單方面求著美國的。美方對華態(tài)度的起伏落差很大程度上并非源自它的實力優(yōu)勢,而是美國體制導致的結果。就像澳大利亞,本來它在對華關系中沒什么優(yōu)勢,但有時擺動得比美國還厲害。中國急需研究在對西方國家關系中避免我們“老實人吃虧”的對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