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一句玩笑“你吃錯藥了吧”,其實并不是玩笑,每年有20萬人因為吃錯藥被奪去了生命。藥,到底應該怎么吃?吃哪種藥必須多喝水?吃哪種藥萬萬不能喝水?哪種藥必須嚼碎了吃?哪種藥萬萬不能掰開?BTV生活頻道《生活面對面》請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藥劑師、副主任醫(yī)師丁慶朋為您細說吃藥的誤區(qū)。
吃頭孢絕不能做的事兒
專家案例:一個40歲左右的男性,在醫(yī)院看上呼吸道感染,醫(yī)生給他開了一些消炎藥,就是頭孢類的,按照醫(yī)生囑咐和藥品說明,他吃了幾天感覺還不錯,而后參加了一個聚會??稍诰蹠希笥褌兺蝗话l(fā)現(xiàn)他面色潮紅、呼吸不暢,他自己也感覺心慌,還有一種瀕死感。聚會肯定得喝酒,從這個最新案例中我們不難得出:吃頭孢的藥一定不能沾酒。吃完頭孢類的藥物,特別是注射完頭孢類的藥物再飲酒,最嚴重的后果是死亡,在醫(yī)學上叫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主要的癥狀是面部發(fā)紅、皮膚發(fā)紅,另一個就是頭痛、惡心、嘔吐。再加重了之后可以導致心動過速、心衰、急性心梗,會危及生命。
如果您覺得不喝酒不就沒事兒了,錯!有些藥物當中也含有酒精,和頭孢一起吃也會發(fā)生反應,出現(xiàn)呼吸急促、心衰等癥狀。頭孢的小冤家是藿香正氣水、十滴水、風濕液……它們都是含有酒精的,這些含有酒精的中藥,也不能和頭孢類藥物一起服。另外,吃頭孢就不能再噴香水了,香水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酒精,如果吃頭孢期間噴香水,噴到皮膚上滲透到皮膚里也會有略微的不適感。
吃藥喝水有講究
經(jīng)過測試,吃藥的時候至少需要280毫升(紙杯一杯)的水送服。有的藥服用必須多喝水,有些藥服用的時候萬萬不能喝水。
1.藥丸、藥片類,吃完多喝水。這里的藥丸、藥片,指的是不用咀嚼、不用含服的那類,吃完后需要多喝水。如果送服的水太少,藥物很可能會在食管壁上融化,刺激食管。
2.服舌下片不能喝水。舌下片是利用舌下血管豐富、藥物能快速發(fā)揮效果制造的,特別是急救的藥物,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和消心痛,這種藥是中老年朋友必備的。要把它含在舌下,因為舌下有非常豐富的毛細血管,能夠把藥物快速地送到全身,幾分鐘就發(fā)揮效果,如果喝水送服到胃里,那可能幾十分鐘才起效果。
專家案例:前兩天在社區(qū)碰到一位老人,他很在意自己的心臟,怕有心臟病,就隨身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又套了一層盒子,裝了一個速效救心丸。但檢查他的速效按心丸瓷瓶的時候,發(fā)現(xiàn)蠟封已經(jīng)開了,天氣又熱,隨身攜帶可能有一兩個月左右了,速效救心丸的有效成分早就揮發(fā)掉了,真正到急救的時候可能吃幾顆藥都不管用。所以建議像這樣急救的藥品,一旦拆封就要拋棄掉再換新的。
另外,泡騰片應該事先用水泡,待泡騰片溶解后再當飲料喝下,直接口服泡騰片,即使不喝水,也會產(chǎn)生大量氣體,造成風險。
五種錯誤的吃藥方法
1.高血壓藥物掰開服半片。有的人血壓高,原本每天吃一片藥,自覺控制得很好,自行掰開藥片,只吃半片。這是不對的。很多高血壓藥采用了緩釋工藝,如果掰開,就破壞了緩釋結構,藥物會更快速地降壓,血壓會在短時期內(nèi)降低更快、更低。
如果您吃的藥上面有一條明顯的分割線,它就是可以掰開吃的;如果您吃的藥是釋放性的藥物,比如上面有個小圓點,就是不可以掰開吃的。因為緩釋性的藥物,通過小圓點慢慢釋放藥效,如果把小圓點切開,藥就嘩一下都出來了,血壓可能就一下子掉下來了,人也是受不了的。
2.含片咀嚼后用水沖服。治療咽炎、咽痛的藥物,“含服”是為了讓藥物經(jīng)過唾液融化,緩慢地刺激咽部,直接針對病灶起效,如果您一著急,喝水送下去,藥就沒起效果。胃黏膜的保護劑,有點像膠漿一樣,本來應該是在胃黏膜上均勻地涂上一層,保護胃黏膜不受酸的侵蝕,如果您喝水把它沖散了,也起不到作用了。
3.酵母片不嚼碎直接用水服下。常見的酵母片,里面有很多黏性物質,不嚼碎反而會讓它們在胃里形成黏性團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4.少量水服藥,服藥后立即睡下。有一種藥好多老年人都會吃,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叫阿侖膦酸鈉。說明書里寫得非常詳細,站著吃,至少喝一杯水,喝完水以后不能夠立刻坐下,尤其是不能躺下。因為這個藥酸性很強,到胃里是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卡到食道就可能把食管燒壞。喝大量的水就是為了能夠迅速到達胃里,好多時候,需要起效快的藥物也需要一些水沖下去。服藥后要直立一會兒,能幫助藥片更快地到達胃里。
5.膠囊類的藥物掰開吃。腸溶膠囊、腸溶片除了容納藥物之外,還能減少藥物的刺激性,有些是腸溶膠囊,能保護藥品不被胃酸破壞,膠囊不要輕易打開吃。膠囊的外殼并沒有傳說中那么可怕,它就和您吃的豬皮凍當中的一種成分——明膠一樣。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它是最典型的堅決不能掰開吃的,因為它的外殼非常堅固,胃里是不化的,如果掰開讓藥物顆?!奥惚肌?,經(jīng)過試驗,超不過十分鐘,藥物的穩(wěn)定性就被破壞了。
本版內(nèi)容根據(jù)《生活面對面》整理(BTV生活頻道每周一至周五20:00-20:30首播,每周一至周五6:36-7:06重播)
選對拔罐刮痧擺脫秋季三種爆
拔罐和刮痧是很多人常用的保健方法,您知道針對不同的秋燥問題,該用拔罐還是刮痧呢?BTV生活頻道《生活面對面》請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針灸科主任醫(yī)師王軍告訴您。
便秘的燥——刮痧
中醫(yī)認為,“燥”是秋季的主氣,人此時最容易受到燥邪的侵犯,比如咳嗽不止、咽喉腫痛、鼻炎發(fā)作,而便秘這件事更是讓人飽受其苦。我們怎么能夠擺脫它呢?一個辦法:刮痧。如果您大便干燥,與馬桶似乎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意,記住這兩個穴位:腎俞和大腸俞。
刮痧之前先涂一層刮痧油,刮的時候可以從上到下同時刮這兩個穴位,不需要太使勁兒。不需要強求一定要出痧,因為出的痧主要是與疾病有關系,虛癥的患者刮痧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一種癥狀是沒有痧,如果腎氣不足,往往是刮不出痧的。年輕的小伙子火力比較壯,出痧的顏色往往是紅色,代表正氣比較旺盛。不是說出痧顏色越重越好。
上火的燥——刺絡拔罐
秋天里的一把火燒得您咽喉腫痛、頭疼發(fā)熱、心煩口渴,您可以通過刺絡拔罐的方法祛除燥火,這次的穴位是大椎穴。大椎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它管理著人體所有陽氣,匯集人體所有的陽經(jīng)到這個部位上。如果陽氣不足,人就會怕冷、感冒,而常刺激大椎穴就可以幫助人體振奮陽氣、抵御外邪。比如說天氣寒冷,容易感冒,就可以搓搓大椎穴,調動調動人體的陽氣,立刻身上就會覺得熱乎乎的。
刺絡拔罐拔出的血顏色暗,代表了血瘀;血色特別鮮紅,代表了熱邪、燥熱;血中夾水,說明有風濕病、肝??;流出透明性水液,說明水腫;出血緩慢,多刺幾針仍斷續(xù)出血者,提示氣虧血虛;出血清淡不易凝結,說明血虛;血液容易沉淀并很快凝結,說明氣虛。
燥中帶寒——拔罐
還有一種秋燥是燥中帶寒,到了深秋,天氣漸涼,涼跟燥往往混合在一起,癥狀:頭痛身熱、鼻塞流涕等感冒癥狀,怕冷,鼻腔干燥,咳嗽。應對這種秋燥王主任推薦拔罐。
治療涼燥感冒,常用的部位是后背的膀胱經(jīng)這兩條線,以及督脈。大椎穴在督脈上,是陽氣匯聚的地方。督脈稱為陽脈之海,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地方。膀胱經(jīng)被比作人體的籬笆墻,可以抵御外邪入侵。順著背部的兩條膀胱經(jīng)閃罐,可以疏風散寒、宣散氣血;然后沿著督脈走罐;最后還要留罐,留在大椎穴(提高人體的防衛(wèi)能力)、肺俞穴(宣肺、解表、疏風散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