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志堅(云南農業(yè)大學 云南 昆明 650201)
當前的籃球教學雖然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籃球運動由于競技性較強,需要參與者積極訓練,提高技術水平,然而很多高校的技術訓練都比較缺乏系統(tǒng)性,不能全面發(fā)展,往往造成訓練不夠或訓練過度。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訓練模式以及訓練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籃球技術訓練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而且由于在籃球比賽中需要參與者之間的戰(zhàn)術配合,因此,為更好完成比賽,戰(zhàn)術訓練也很重要。
籃球的技術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為提高籃球技術水平,教師需要針對基本的投籃再到傳球、搶球、控球等技術,做好標準示范,然后再讓學生投入練習,避免動作不標準或學生印象錯誤造成的技術動作的失誤。在訓練中,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訓練,并不斷反思自己,以求技術訓練的全面、合理、系統(tǒng)化發(fā)展。
首先,技術動作要規(guī)范?;@球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和標準是籃球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只有技術動作精準到位,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否則練習再多也是徒勞,毫無效果?;@球運動要求每個參與者確保個人動作的規(guī)范性,在規(guī)范的前提下繼續(xù)技術訓練,才能到達熟練運用技術的效果。
其次,技術動作要連貫性。籃球的技術動作雖然零碎,但并非單獨存在。在具體的運動中,技術動作往往都需要有機組合,排好先后才能使用。籃球的技術訓練是為了能進一步的熟悉技能,參與比賽,所以,需要將動作連貫起來,這樣才能保證比賽中的熟練使用。
最后,技術動作要有一定的強度。規(guī)范、連貫的技術動作并不能達到參與比賽的水平,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不斷強化鍛煉,持續(xù)加強。對此,學生在籃球技術的訓練中就要連續(xù)不間斷的保持練習,這就需要充沛的體能和堅強的意志,只有堅持一定強度的鍛煉,才能保證動作的順利完成。保持一定強度的鍛煉,有利于學生技能的提高。
針對籃球技術的系統(tǒng)化訓練,可以一周為一個訓練周期,制定以下訓練方案。
周一:傳球能力訓練。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的形式,主要訓練假動作運球與攔球。一人防守,一人運球去攻破防守,若對方防守成功,兩人互換。這種訓練方式不僅使學生個體運球能力得到訓練,而且也增強了小組同學之間的默契與感情。
周二:體能訓練。體能訓練的主場地是籃球場,練習方式具體為讓學生運球往返跑,返回后原地放球做俯臥撐10-15個,整個往返跑加俯臥撐訓練連續(xù)做10組。注意在完成3-4組的訓練之后讓學生通過場地慢跑、自由投籃、活動小腿和手臂等活動進行放松恢復,適當休息,然后再繼續(xù)訓練,以免過度訓練造成損傷,得不償失。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觀察學生的表現并計時,根據學生實際訓練情況適時調整原定訓練計劃,以使每個學生的訓練效果都達到最佳。
周三:投籃訓練。主要進行罰籃以及各個位置的跳投訓練,每組投籃以100個球為標準,并且要保證65%以上的命中率,這樣訓練才有效。每組訓練結束,為避免訓練效果的不佳,學生需要通過輕微活動來休息,而不是采用易產生惰性地站著或坐著休息的方式。休息之后要求學生自行訓練左右手上籃和兩側的急停跳投,數量不統(tǒng)一要求,以符合自身為原則。
周四: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是上肢和下肢的訓練。上肢訓練主要借助啞鈴,進行啞鈴雙臂前平舉,可以發(fā)展前臂、三角肌、斜方肌力量;進行仰臥,可以鍛煉胸肌。下肢訓練有深蹲、蛙跳、抬腿跑等方式。深蹲每組次數在20-30個,借助杠鈴加大腿部的承重,但杠鈴重量和練習數量要在可承受范圍之內。蛙跳每組次數在10-15下,對小腿和大腿肌肉有很強的鍛煉效果,訓練之后必須注意適當的放松活動。
周五:主要對前幾天的訓練進行考核和鞏固訓練。
周六: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檢驗訓練成果。教師負責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并記錄,針對有問題的地方再組織訓練,不斷強化。
周日:經過連續(xù)六天的訓練,要讓學生適當休息,勞逸結合。
籃球戰(zhàn)術的訓練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術、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從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將技戰(zhàn)術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斷反思,為戰(zhàn)術的合理應用創(chuàng)造條件。
首先,籃球戰(zhàn)術在訓練理念上的認識偏差。很多教師在戰(zhàn)術訓練中忽視對學生籃球意識以及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而生硬的戰(zhàn)術訓練往往使得學生戰(zhàn)術應用存在很多不足,不能靈活運用各種戰(zhàn)術,跟隊友打好配合等。
其次,籃球戰(zhàn)術訓練方法的不科學。很多教師在戰(zhàn)術訓練中往往形成兩個極端,要么重理論,使學生不能深入實踐,加深對戰(zhàn)術的理解與應用;要么重實踐,戰(zhàn)術的訓練缺乏理論的支撐,缺乏技術基礎,這樣很難讓學生將技戰(zhàn)術有機結合起來,綜合訓練效果較差。
最后,籃球戰(zhàn)術訓練步驟的不合理?;@球戰(zhàn)術訓練也要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講求分練與合練的有機結合。然而當前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分練與合練的時機安排,往往缺乏一定的基礎教學或模擬訓練,使得真正的訓練效果受到影響。
(1)培養(yǎng)籃球戰(zhàn)術意識。
籃球戰(zhàn)術意識是學生對籃球運動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和合理運用。在籃球訓練中讓學生形成戰(zhàn)術意識非常重要,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合理地運用戰(zhàn)術,在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球戰(zhàn)術意識對學生戰(zhàn)術應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配合、防守以及心理穩(wěn)定等方面,因此,教師的訓練方法就極為重要。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感受,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適時調整訓練計劃、方法和形式,避免造成學生的不良反應。
學生籃球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在日常的籃球教學、訓練以及比賽中不斷滲透,深入學生內心,形成戰(zhàn)術意識。具體可通過以下步驟來完成:首先,學生個人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個人戰(zhàn)術意識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籃球技藝,提高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助于整體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個人戰(zhàn)術意識的運用體現在假動作運球、傳球、變速防守等方面。其次,學生整體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球是一項團隊合作性很強的運動,相互間的配合很重要。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具體的比賽過程中學會與隊友配合,例如掩護投籃或助攻與突破上籃,整體形成通力合作的氛圍。
(2)培養(yǎng)較強的觀察能力。
籃球運動不僅需要學生入場就盡快得到相關信息,而且在運動中相互傳球時也需要信息的及時獲得。及時獲取有效信息,就需學生觀察能力強,能及時根據情況做出正確反應。在籃球運動中,學生需要對以下內容做到全面觀察,才能合理動作,贏得比賽。例如,眼要隨球跑,看球的方向、落點以及跟同伴的配合路線,還要注意觀察同伴以及對手的表情、運動速度等。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選取有利于擴大視野的技術動作,讓學生學會用余光去觀球、觀人等,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
(3)優(yōu)化籃球理論教育。
籃球運動由于綜合性較強,技術動作要求較高,對理論知識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在充分學習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技術動作才能應用的更有效,戰(zhàn)術的選擇才會更得心應手。因此,進行籃球理論知識的教育,對促進籃球學習的意義重大。
籃球運動要理論與實踐并重。雖然籃球運動的實踐性較強,但實踐要建立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才有意義,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師教學中要以理論來幫助學生理解戰(zhàn)術,還要通過具體戰(zhàn)術的應用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豐富的理論能充實學生的頭腦,并對學生戰(zhàn)術的應用提供指導,引導學生合理應用,積極創(chuàng)新。除此之外,為更好地進行理論教育,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進行改革,引入一些新式的教學方法,增加趣味性與吸引力。例如,可利用游戲教學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投入運動;或者借助多媒體教學,理論教學中穿插各種視頻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對理論知識及技術動作的進一步理解。最重要的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學生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有一定了解之后,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通過具體的練習實現對理論的理解。
第一,分練與合練的有機結合。在戰(zhàn)術訓練之前,全面了解戰(zhàn)術內容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對活動區(qū)域、基礎配合、攻擊點以及戰(zhàn)術細則的了解及掌握之后,可從局部練習開始,使學生通過配合培養(yǎng)默契。局部練習達到一定效果之后,可適當組織合練,檢驗學生局部練習的效果,同時也進一步磨合學生間的戰(zhàn)術配合,使其在更復雜的環(huán)境下提高技能,感受真實的比賽情境,進一步反思自我。
第二,模擬教學法的有效運用?;@球教學的理論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直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應積極向實踐層面轉變。由于教學場地可能存在不足,對教學實踐可能會有所妨礙,對此,教師可以設計模擬教學,小范圍內多為學生提供可供實踐的比賽情境,通過各種情境下的戰(zhàn)術的模擬,讓學生從中反思,嘗試設計更契合的戰(zhàn)術策略,積極創(chuàng)新。通過模擬教學,學生對籃球實踐的真實情境更為熟悉,技能也得到提高。
最后,因材施教?;@球運動需要多人參與配合,團體性很強。然而團隊中成員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各有所長。對此,教師教要仔細觀察分析每個成員的優(yōu)勢與劣勢,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取長補短,因材施教,通過個體的完善,實現整個團隊的整體進步,所有成員優(yōu)勢互補,通力合作,實現整個團隊的技藝提高。
籃球的教學離不開技術與戰(zhàn)術的訓練,規(guī)范、連貫的技術動作能使學生參與比賽并順利融入其中,靈活有效的戰(zhàn)術運用則能讓學生享受比賽的樂趣。因此,展開籃球教學的關鍵是對技術與戰(zhàn)術的有效練習。針對當前高校籃球教學的現狀,教師應積極分析問題所在,改善訓練計劃,優(yōu)化訓練策略,以使學生充分享受籃球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就感,從而達到籃球教學的目的。
[1]李衛(wèi)星.論籃球技術訓練與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
[2]姜文生,羅勇民.籃球訓練中如何進行籃球戰(zhàn)術的訓練[J].當代體育科技,2017(15).
[3]柴贇.新時期籃球技術系統(tǒng)訓練的方法分析[J].學周刊,2017(10).
[4]趙高偉.常見籃球教學的訓練方式和改進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