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2015年8月的一天,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人事處潘處長對我說:“陳軍,組織上讓你去當駐村第一書記,到基層鍛煉一下,征求一下你的意見?!蔽覇柵颂庨L:“扶貧幾年啊?”“大概兩年吧?!被氐綑C關黨委我給石書記匯報后,得到石書記的大力支持。
就這樣,在河南省委組織部對第一批221名駐村第一書記進行短期培訓后,2015年8月26日,我就此踏上了河南省固始縣陳淋子鎮(zhèn)紅花村的扶貧之路。
陳軍(左一)幫助村民干活兒。
每到春季滿山開滿映山紅,因而得名紅花村。紅花村距陳淋子鎮(zhèn)政府8.5公里,距固始縣城58公里,隔長江與安徽省金寨縣相望,交通不便,經濟相對落后。農業(yè)生產主要種植傳統(tǒng)的水稻,外出勞務收入是主要經濟來源。全村總面積11.46平方公里,有4050人,五保32戶,低保132戶。
我初到紅花村的感覺,一是遠,距鄭州500多公里,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處;二是臟,進村的路和村內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基礎設施差;三是飲用水不安全,吃的都是地表井水,水質堿性大,燒開后壺底下厚厚一層白堿;四是老百姓質疑,“住不了兩天就走了,又是來鍍金的,估計也辦不了啥實事”,到處都是質疑和不信任……
軍人出身的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骨子里依然有著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的血性。于是就讓村干部帶著我深入田間地頭,展開調研,聽群眾的心里話,并認真進行梳理、歸納、總結。村民們發(fā)現,這次來的“陳書記”有“三勤”:嘴勤,和老百姓嘮家常噓寒問暖;手勤,凡事都要記錄下來;腿勤,事無巨細,沒事就去群眾家串門。
一個多月下來,我基本了解了紅花村的村情,漸漸地,村民們有事沒事總會來找我聊聊,我的工作日志上也寫滿了大家對村里發(fā)展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調研分析,我找到了紅花村貧困的主要原因:地理環(huán)境因素制約,生產生活不便利;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自身動力;沒有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因病致貧多。找準“窮根”,就為脫貧攻堅找好了標靶和發(fā)力點。于是,我同紅花村“兩委”一起制定了紅花村脫貧攻堅整體規(guī)劃:以抓黨建為核心,建過硬班子、建規(guī)范陣地、改善農業(yè)基礎設施和農村文化娛樂條件為基礎,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實施扶貧項目、開展助貧活動為目標,最終實現脫貧致富。抓好班子,讓紅花發(fā)展蓄“久力”
目前,紅花村“兩委”有7人(平均年齡55歲),全村有黨員70人(含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外出務工黨員28人,在家黨員42人,3個黨小組,24名黨員結對幫扶48戶貧困戶。
我深知,要使紅花村脫貧,不能靠一時的幫扶,必須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領導班子,才能讓紅花村摘掉貧困的帽子。2016年5月,老村支部書記由于身體原因提前退休,由村主任主持工作并在2017年7月被陳淋子鎮(zhèn)黨委正式任命為支部書記,健全了村“兩委”班子,為紅花村脫貧攻堅提供了組織保證。我逐漸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規(guī)范開好“三會一課”,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發(fā)展1名黨員進村為扶貧專干,加強扶貧工作力量。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明顯增強。
2017年,按照《河南省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及管理辦法》和固始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的要求,在全縣開展了“開好村民小組會,夯實扶貧基礎工作”活動。紅花村經過20個工作組5天的逐個村民組開會評議,由群眾來評議貧困戶和低保戶,最終,清退低保戶38人、貧困戶66戶271人,新增4戶22人,最終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153戶492人,計劃到2018年年底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對紅花村的幫扶工作,離不開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的關心和支持。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扶貧工作,關心紅花村的發(fā)展。廳長朱長青、副廳長楊士海、副廳長余紀云、紀檢組長朱俊峰多次到紅花村慰問貧困群眾,朱俊峰組長親自協(xié)調紅花村的農電改造、土地整理項目資金。
2016年4月,朱長青廳長到紅花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時,與貧困戶王合金、劉運財兩家結成“親戚”,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機關黨委下發(fā)通知,要求廳15個處室5個廳屬單位的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認“窮親戚”,共認領貧困戶65戶195人,各處室一把手認領紅花村貧困學生20名,讓每個貧困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機關黨委組織、廳屬單位的黨支部多次來到紅花村集體走訪慰問,深入所聯系的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和致貧原因,共同為其尋找脫貧致富的辦法。同時,為貧困戶發(fā)放聯系明白卡,幫助他們解決在脫貧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從機關到廳屬單位,從廳領導到普通黨員干部,到紅花村走“親戚”成了常態(tài)。每到重大節(jié)日,村里的貧困戶都會收到省城“親戚”送來的禮物,貧困家庭的學生每個月都會收到“親戚”寄來的生活費,這使他們感到了暖暖的幸福。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機關服務中心在紅花村結對幫扶8個貧困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心的黨員干部先后兩次捐款5500元,7次來到紅花村,給“親戚”們送來慰問品,與“親戚”們一起尋找脫貧渠道、致富門路。
2015年6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啟動紅花村土地整治項目,總投資1080.88萬元,建設總規(guī)模475.67公頃,涉及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工程建設任務。2016年6月,項目工程竣工驗收,共修建田間道路18.5千米,整修坑塘25口,清理土方264767立方米,修建橋梁2座、管涵3座、橋帶閘1座、攔河壩2座。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紅花村生產、生活和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
2016年11月,在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關心下,開發(fā)投資管理中心捐款26萬元,為紅花村小學新建了一座餐廳,解決了孩子們露天吃飯的問題;2017年,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又下撥土地整理項目資金1000萬元用于紅花村基礎設施建設,徹底解決了紅花村的生產、出行道路問題;同年6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機關服務中心給紅花村捐款17萬元,用于1.8公里主路擴寬基礎工程;為改善新建村部辦公條件,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資助13萬元購買全新辦公桌椅;同年7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科研院和規(guī)劃院再次為紅花小學投入14萬元,用于新建籃球場和羽毛球場;同年10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科研院又給紅花小學捐資62萬元成立助學基金,用于整修教學樓、教師辦公室、貧困生獎勵、教師補貼等,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和環(huán)境。
2015年,當時紅花村小學有203名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我發(fā)現村小學缺乏課外讀物和學習輔導書,就多方協(xié)調聯系圖書,2015年11月23日,河南省海燕出版社為紅花村小學捐贈價值13720元的圖書684冊。
2015年11月29日,鄭州銀行東明路支行員工捐款3.5萬元為紅花村小學購買了203件羽絨服和16個教室用的棉門簾,并發(fā)到孩子們手里。同年春節(jié)臨近,為了讓貧困群眾都能過個好年,我又開始了多方“化緣”,發(fā)動身邊同事、朋友和企業(yè)進行愛心捐贈。2015年春節(jié)收到捐款1.5萬元,對村里25戶貧困家庭兒童進行了資助。村民都說“村里來了一個辦實事的好書記”。
紅花村文化廣場
紅花村的變化贏得了各方贊譽,但我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依舊在奔波,讓紅花繼續(xù)綻放在大別山,繼續(xù)實現我的“紅花夢”。我積極協(xié)調固始縣國土資源局籌措資金20萬元,為紅花村主干道安裝了60盞LED太陽能路燈,讓紅花村的夜晚亮起來,讓老百姓出行多了一份保障;又協(xié)調陳淋子鎮(zhèn)黨委、政府,籌集資金47萬元為紅花村新建了村辦公樓和文化廣場,健身體育器材一應俱全,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協(xié)調固始縣教體局,申請60余萬元資金,為學校新建廁所、教師周轉房和圍墻,全面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2016年,用河南省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專項資金45萬元,又協(xié)調鎮(zhèn)政府出資35萬元,促成紅花村和固始縣三高集團合作,在村里建設了一個標準化、現代化的豫南黑豬養(yǎng)殖小區(qū),帶動64戶貧困戶加入養(yǎng)豬合作社,年底每戶可分紅600~1000元;2017年,用第一書記扶貧專項資金55萬元,與固始縣恒康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新建黑木耳大棚10個,加入的貧困戶每戶可免費領取1000根菌棒,并免費提供技術培訓、簽訂回收協(xié)議;經多次協(xié)調,為紅花村爭取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20萬元,為54戶貧困戶發(fā)放仔豬108頭,可帶動每戶增收3000元;對22戶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全部施工完畢,21戶五保戶實施異地搬遷全部完工;安全飲水工程已在全村實施,貧困戶免費安裝入戶,2018年年底紅花村就可以吃上經過水廠凈化處理過的飲用水了;新建村部已建成使用,文化廣場晚上都是跳舞、健身娛樂的群眾。紅花小學的餐廳、籃球場、羽毛球場、廁所、教師周轉房都已建成。
對于我這兩年在紅花村的工作,老百姓編了個順口溜:
修路架橋整大塘,美化環(huán)境建廣場。
養(yǎng)豬龍蝦食用菌,訪貧問苦助兒郎。
一個個扶貧項目的實施為紅花村脫貧攻堅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紅花村未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蓄積了巨大能量。
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扶貧項目,讓紅花村的貧困群眾享受到了黨的扶貧政策的溫暖。我用真心、真情、實干,贏得了紅花村村民的一致好評,得到了固始縣委、縣政府的認可。2017年3月,我榮耀當選“感動固始2016年度人物”,成為第一個“感動固始”年度人物的國土資源人;同年6月,被固始縣委、縣政府評為“優(yōu)秀第一書記”稱號,被河南省直工委評為2015~2016年度“優(yōu)秀共產黨員”。
在兩年多的扶貧工作中,我吃住在學校,白天是第一書記,晚上就是學校的保安,每天早上我都是在孩子們“陳書記、陳書記”的叫喊聲中醒來。在這里,我得到了紅花村村民的認可,他們對我的關心讓我感動。
因為駐村扶貧,我不能陪伴照顧家人,愛人和母親生病相繼住院,我沒辦法趕回來,機關黨委的同事及時到醫(yī)院看望慰問,送去了組織的關心和溫暖,我無比感動。尤其是2017年,女兒高三,面臨高考,所有的責任和辛苦全部交給妻子,妻子從沒有抱怨,從沒有因為家里的事讓我分心,而是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全力支持我的扶貧工作。正是有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才能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駐村扶貧工作中。
根據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的安排,我的第一書記工作即將結束,駐村扶貧是我收獲最大的兩年,是我體現人生價值最高的兩年,也是我錯過和家人幸福團聚的兩年,但這兩年已將我融入紅花村,紅花群眾視我為親人,我也將紅花作為了故鄉(xiāng)。在紅花村,我學到了很多,收獲了很多,這里將永遠是我關注的地方,是我永遠的家園。
(作者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礦產開發(fā)管理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