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旸
一個人完滿的一生到底應該以怎樣的標準來判定?平安、無聊但長壽穩(wěn)妥;自由、充滿激動人心的經歷,不斷滿足野心和欲望但要付出不可知也不確定的代價,這二者之間,應該如何抉擇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蹦撤N程度上說,這部《悍妻理論》所講述的故事就圍繞著這句話——一句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摹懊浴?,這部來自捷克的電影讓人們明白,這樣以關心他人為名實則實行鉗制之實的行為和想法不只存在于某一種特定的文化中,控制欲也是普世的。
概括地講,《悍妻理論》的故事無非是一次逃亡之旅。進入暮年的獸醫(yī)楊,決定逃離妻子對生活的全盤控制,以假裝老年癡呆癥為名,裝瘋賣傻地逃離了家庭,尋找自由和自我。這個老年人放飛自我的故事,是一部輕喜劇,笑中帶一點清淺淚痕,到處都是巧妙幽默的對白和并不深邃卻也準確又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小隱喻,讓你跟著楊對生活無奈和嘆氣之后又跟著他見證一絲光亮和點點希望。
一切開始于一場宣講和一樁死亡。楊的妻子,一位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言之鑿鑿地灌輸自己的理論,男人為什么比女人壽命要短?答案中包括吸煙、喝酒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惡習以及生活上的不自律,最終導向那個準備已久的結論,他們應當被管束。就在此時,她被同事通知,自己的父親去世了,享年82歲。但她并不只是悲傷,更多的是自豪,自己的母親和自己以那套管束理論作指導進行實踐,把持了父親所有生活,才讓他如此高壽_超出男性平均壽命9歲。一切就這樣展開了。
看起來,這個故事關乎女性/男性的對峙關系,但逐漸地,它開始超越性別議題,演變成了一場追問:一個人完滿的一生到底應該以怎樣的標準來判定?平安、無聊但長壽穩(wěn)妥;自由、充滿激動人心的經歷,不斷滿足野心和欲望但要付出不可知也不確定的代價,這二者之間,應該如何抉擇?以及——我們的生活到底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還是應該與家人的期待妥協(xié)?
《悍妻理論》看起來一直囿于家長里短,但這些確實真的纏繞又困擾著我們。對于楊而言,岳父的遺愿都未能被滿足,這一點最終壓垮了他。岳父明確表示過想要火化,然后把自己的骨灰拋灑在河里,自由順流漂散,但家人推翻了這個最后的愿望,在繁瑣的宗教儀式之后把他葬在家庭墓地。從這開始,這個因為去世而在故事中缺席的老人,成為了楊的陰影,像一種命定的未來,如果他不做改變,在20年后,他將成為自己岳父的翻版,帶著從未被滿足的愿望,過完無聊又長久的人生,成為他人炫耀的道具,自己沉悶地死去。這一切催促她重啟自己的人生。
他找出岳父的自行車騎行也好,裝作老年癡呆逃離家庭也罷,去山里搭建小屋,在河道上漫游,這一切都是岳父未竟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去世老人的魂魄重新被賦形,禁錮的開始掙脫,封閉的終被解鎖。故事里的兩個場景成為了明顯的對比:收拾妥當被綠植環(huán)繞的房子以及無水無電破舊不堪的拖車,前者是個金絲籠,后者是自由地。你又如何選擇,安全還是自由?在家人看來,楊幾乎算是莫名其妙的叛逃,而在他自己看來,這是出自本能的自救。
楊的幾個子女和他們的配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這場戲中。有趣的是,這個家庭中的女性都被按照一種文化基因和理論灌輸成為一種樣子,對男人蔑視、管束,從不關心對方的精神需求,而外來的兒媳卻成為了另一面的鏡鑒,她寬容、放松,生活看起來混亂但有生機。楊的覺醒和行動成為了一次家庭內部的啟蒙,感染了兒子、女婿,也喚醒了女兒,讓他們知道生活不只需要一個從外界看起來完滿的結尾,更重要的是一個豐沛的過程。那些試錯、代價和風臉,不都是負面清單,它們本身就是構成生活趣味的一部分,一場蒼白的長久旅途是沒有意義的。
電影最終給出了出路,也有部分和解。楊偷偷將岳父火化,那罐骨灰,一半順流而下一半入土為安,前者祭奠逝者的靈魂,后者慰藉家人的心理。同時,他也做出了堅定的決定,不再給動物做閹割手術,不再讓野性蓬勃的生命變成萌萌的寵物,就像他自己。有些力量終究不可阻擋,比如那艘象征自由的船一直被當成兔子窩,但最終它依然被歸還給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