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郝海軍
旅行、寫作、出書……這些很難和一個11歲的孩子聯(lián)系起來。但是,臨汾市洪洞縣11歲小姑娘解皓越,她的足跡踏遍了我國11個省市及兩個國家,還寫下10多萬字的旅行日記。
母親要參加各種培訓,她有機會跟著外出
2006年冬至,解皓越出生在臨汾市洪洞縣的一個普通家庭。
何艷麗說,她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所以要經(jīng)常出去參加各種培訓。孩子五六歲起就跟著她經(jīng)常外出。每次出去學習完,她只帶孩子去各大名校、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地方參觀,從未去過游樂園。
去年11月,去新加坡的亞洲文明博物館參觀時,解皓越特別感慨。她說,這個博物館,雖然很大,但一會兒就轉(zhuǎn)完了,感覺好多東西都是“仿造”咱們中國的。何艷麗告訴孩子,這個本來就是亞洲的博物館,展示的都是咱們東方的文明,而且咱們中國還是古老的文明古國,一直引領著東方文明。
2014年11月,當她們參觀完辛亥革命紀念館后,當時8歲的解皓越特別感慨:“進去參觀的時候,那些不平等條約就像一根根傾斜的柱子,重重地壓下來。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報效祖國。”
自己和印刷廠協(xié)調(diào),結(jié)集成冊后大部分送給山區(qū)孩子
何艷麗說,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多,想法就多。
“我也說不清她是什么時候起,想把自己的旅行日記編成書的,可能和她加的讀書會有關?!焙纹G麗說,孩子每次把讀到的內(nèi)容或故事在網(wǎng)上(群里)講給別人聽,后來也把自己的旅行感受講給大家,再后來就有了出書的想法。剛開始家長沒重視,可是孩子每天做完作業(yè)后就開始整理。剛開始是游記、作文等,之后因字數(shù)太多,就進行了取舍,專門在游記里挑了一些自己認為寫得不錯的文章。
整理結(jié)束后,家長幫她聯(lián)系出版機構(gòu),她自己帶著樣稿到印刷廠協(xié)調(diào),然后校對,最終把這件事情做成了。
何艷麗介紹,新書一共印了600冊,大部分都捐給了洪洞縣圖書館及當?shù)厣絽^(qū)的孩子。“書在出版的時候沒有申請刊號,只能傳閱。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想滿足一下孩子的愿望,并不想給她太大的壓力?!焙纹G麗說。
記者翻開《背著夢想去遠行》這本書,全書分為異國風情、大江南北、魅力首都、家鄉(xiāng)之戀、日記選錄、后記等幾個篇章,收錄了解皓越寫的70多篇文章,字數(shù)達10多萬字。
“我是陽光下生長的雛鷹,終將展翅翱翔。雖然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不堪,但是我們要始終銘記自己是最棒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代替得了我們,沒有人可以阻擋我們邁向成功……”這是解皓越寫在新書封面的話。
何艷麗笑著說,別人都說她是搞教育的,對教育孩子一定會有些好方法,她說其實她做的,也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就是自己沒有給孩子定過任務,沒有過多地把父母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只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學習、思考和處理問題。
摘自《山西晚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