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先明
【摘 要】被列為中國進境植物檢疫一類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大豆疫病菌,是大豆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 主要通過侵染大豆的葉、莖蔓、豆莢和種子來迫害大豆植物,面對這樣危險的病害,要進行及時的化學、藥物防治,定期松土、施藥,相關部門加強檢疫力度,保證有效控制疫病的傳播,從源頭上抑制疫病的出現(xiàn)。
【關鍵詞】大豆疫?。环乐?;對策
[Abstract] Is listed as one of China's entry plant quarantine a class of soybean phytophthora pest risk,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soybean production, mainly through infection of soybean leaves, vines, pods and seeds to persecute the soybean plant, in the face of such a dangerous disease, must carry on the chemical, drug prevention, timely regular scarification, administer, related departments strengthen quarantine, ensure the effective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inhibit the emergence of the disease from the source.
[Key words] soybean blight; To prevent; countermeasures
作為主要病害之一的大豆疫病,在大豆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產生危害,并且疫病傳染迅速,易造成大面積感染,導致大豆質量、產量下降,嚴重影響著大豆市場的經濟發(fā)展。應該加強對大豆疫病的控制、防范,定期檢測大豆的生命活動的動態(tài),對其進行保護,并加強檢疫的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力度,確保抑制住疫病的傳播,保證產量不低。
1 大豆疫病發(fā)病特點
1.1大豆疫病侵染易感染性植物
大豆疫病屬于土傳病害,在收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混雜在種子樣品中的土壤(粒)帶有活的疫霉菌病土是病原菌在田間傳播的重要途徑,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是田間傳播的重要形式,所以,無論是抗病品種、耐病品種,還是感病品種,都會受到疫病菌的侵染危害。但是,在抗病品種被侵染時,24小時之后,不會大面積進行侵染與肆意傳播,產生疫病孢子數(shù)目少;而容易感病的植物受到疫病的傳染幾率相對較大,受到迫害程度相對較深,在植物根系、葉莖等器官內進行大量的繁殖,孢子數(shù)目多,傳播能力強,范圍廣,容易造成大豆等植物大面積受病,出現(xiàn)葉片泛黃,不規(guī)則暗綠色斑點,木質部與錐管束不正常變色,嚴重的病害侵入時,大面積植物死亡,造成經濟損失慘重【1】。
1.2多發(fā)于翻耕制度不合理的土地
大豆疫病菌在病灶部位快速、大量繁殖,在不經常翻耕、翻耕不徹底的土地里,孢子、疫病菌濃度不斷增大,對大豆植物的危害度不斷提升,導致了對病害植物的治療難度增加;而定期進行松土的地方,平均單位面積里的疫病菌、孢子數(shù)目少,對大豆植物的危害程度相對較低,造成的影響少,通過藥物等的治療可以彌補。這樣不合理的翻耕制度,使得大豆疫病菌肆意猖獗【2】。
1.3選擇溫度、濕度適宜的土壤
大豆疫病菌會選擇相對濕度高的土壤,進行傳播與感染。如感病植株的根部,常有大量卵孢子生成,休眠孢子隨同病株落入土中,因此,病土以及病株殘體是初侵染的主要來源。感病大豆幼苗根系表面的孢子囊以及病組織內外的孢囊,在積水的田間產生游動孢子,隨同水流擴散至健株根部侵染。侵入寄主后,菌絲在根細胞間擴展,以球形或指狀吸器伸入細胞內,并向上侵染擴展至莖部和下部側枝,風雨還可將病土顆粒吹濺到葉面,出現(xiàn)葉部感染,病葉反卷、枯萎變黃,進行光合作用能力減弱,缺少能量的支持,受病害情況加重,與此同時,疫病菌逐步對整個植物進行感染,從而導致植物枯死。而大豆疫病菌在溫度適宜的20-25度左右,還會大量繁殖,增加對植物的感染與傳播,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2 .大豆疫病的防治與對策
2.1選用具有抗病性種子
防治大豆植物出現(xiàn)嚴重的疫病情況,應該選擇具有抗病性的種子耕種。精心選擇優(yōu)良品種,不斷篩選出抗病性強,適應能力強的種子,篩選過程嚴謹,層層把關,增強種子質量,為大豆的種植打下良好的基礎;相關部門加強國境內外進出口檢疫力度,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禁止進境物名錄》要求,禁止將外界具有大豆疫病的植物攜帶入境并終止,必要條件下,要辦理相關手續(xù),進行隔離種植等措施,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傳播;大豆種植地區(qū)的產地檢疫同樣重要,嚴格認真的檢測,保證不將在受病區(qū)域內種植的大豆植物種子傳運到外地,確保不在進行二次污染,抑制大豆疫病的全國各地的擴展;加強大豆種子市場的有效操控,檢測是否具有假冒偽劣種子,商家故意捏造事實,將患病種子以優(yōu)良種植品種販賣,或者把沒有進行產品檢疫的種子直接售出,對這樣犯法的商業(yè)行為,進行嚴肅打擊治理。
2.2定期翻耕土地
土壤中疫病菌的濃度決定著大豆植物的病害程度,只有不斷稀釋疫病菌,才能降低大豆植物被感染的風險??梢越洺P缘倪M行大機械土地翻耕,疏松土壤,將深層次的土壤與表層土壤混合均勻,使得土壤有機物、無機鹽等均勻分布,另外,疫病菌在單位面積的數(shù)量也減少,與此同時,也使得土壤水分分布均勻,避免出現(xiàn)深層水分堆積,疫病菌在此處大量繁殖;也可以進行土壤施藥治理,經松土過程,能夠快速降低大豆疫病菌的數(shù)目。
2.3有效控制土壤的水分與溫度
水分過多的土壤對疫病菌的繁殖起到促進的作用,為保證大豆的質量高,產量大,應該有效控制土壤的水分。當大雨過后,土壤表面凹陷的地方出現(xiàn)的積水,要及時疏通、排掉,避免疫病菌通過水分進行傳播,感染相鄰的大豆植物;若出現(xiàn)干燥的天氣,應該及時通過人工灑水,機械噴水的方式,進行水分的補充,保證大豆的正常生命活動,但不可澆灌水分過量,要控制好度的掌控。溫度的調整也很重要,適當?shù)慕档蜏囟?,既要保證大豆植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疫病菌起到抑制甚至殺死的作用。這樣通過對土壤水分與溫度的調整,高效的抑制了大豆疫病的擴散,促進了大豆的健康成長。
3 結束語
大豆疫病嚴重危害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讓大豆的葉片、根部、莖部等出現(xiàn)明顯的病癥,迫使大豆逐漸枯萎凋亡。相關人員應該做好對大豆的時時監(jiān)控,疫病的防范治療,通過翻耕土地、選擇抗病性品種、控制土壤水分和溫度等措施,降低疫病對大豆的危害程度,促進大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聯(lián)璧.幾種藥劑防治大豆疫病田間藥效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2):88-90.
【2】薛春生,左豫虎,劉惕若. 化學藥劑防治大豆幼苗疫病的效果研究初報 [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2(2): 37 - 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