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元
將韓國從豫中遷徙到晉中,領有太原郡三十一縣,是在高帝六年正月。遷徙之初,韓國的首都定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韓王信抵達新都,視察了國土后,深感匈奴威脅之嚴重,于是上書劉邦說:“匈奴緊鄰北邊,數(shù)次深入晉陽一帶。晉陽離邊塞遠,從防御匈奴著眼,臣下請求將首都遷徙到馬邑?!眲钔饬恕?/p>
就在韓王信徒都馬邑這年的九月,匈奴騎兵大舉侵入韓國,突破長城防線,深入雁門境內(nèi),包圍馬邑。被圍困的韓王信,一邊派遣使者請求漢朝救援,也多次派遣使者與匈奴和談,請求匈奴退兵。
不久,漢朝的救兵出動,漢朝的使者也前往匈奴交涉。來來往往中,韓王信與匈奴和談的事情曝光。劉邦非常不悅,送信嚴厲譴責韓王信說:“身為一國之主,坐鎮(zhèn)一方,輕生不能稱為勇,貪生不能勝任事。敵寇侵攻馬邑,君王難道沒有力量堅守嗎?身處安危存亡之地,朕期待君王的,是竭盡智勇御敵而不輕生,堅貞不屈守城而不貪生……”
韓王信讀了劉邦的信后,大為恐慌。他感到劉邦的譴責,非空穴來風。前已敘述過,楚漢相持滎陽,拉鋸苦戰(zhàn)多年。漢三年六月,項羽攻克滎陽,韓王信與漢軍守將周苛一道被俘。周苛拒不投降,韓王信經(jīng)受不住項羽的威脅利誘,歸順了項羽,直到漢四年九月,楚漢議和成功,才輾轉回到劉邦陣營中來。這一段不光彩的往事,成了韓王信一生的歷史污點。更讓韓王信不安的是,皇帝即位以來,對于諸侯王們的態(tài)度,出現(xiàn)了猜忌不信、步步收緊的變化。去年七月,燕王臧荼因為謀反,國破身擒,盧綰被封為燕王。盧綰封王,似乎是一種預兆,在皇帝的心中,親情正在取代功績。
盧綰封燕王,由楚王韓信領銜上書,諸侯大臣們跟進請求。然而,萬萬沒有料想到,僅僅三個月后,皇帝假稱巡游云夢,誘捕了前來迎接的楚王韓信,押解至洛陽,以擅發(fā)兵的罪名罷黜王位,赦免為淮陰侯后,被軟禁于長安,嚴密監(jiān)護。
誘捕了韓信以后,皇帝讓他自己領銜上書,奏請分封劉賈為荊王,劉交為楚王,劉喜為代王,劉肥為齊王。這一番分封下來,算是挑明了話,今后除了姓劉的親人,都不能再封王了。留下的話沒有挑明,已經(jīng)封了王的異姓人,不姓劉的諸侯國,還能繼續(xù)存留下去嗎?
國土被遷徙到邊地后,日夜受匈奴的威脅,如今又受到皇帝的嚴厲譴責,真可謂是上下壓力,前后夾擊,直面生死存亡的眼下,必須馬上做出何去何從的決定。經(jīng)過再三的權衡,韓國君臣一致認為,為了保全韓氏韓國,唯一的出路是與匈奴聯(lián)合,借助匈奴的力量,抗擊來自漢朝的威脅,在漢匈兩大敵國之間求生求存。于是,韓王信與匈奴簽訂和約,宣布臣服于匈奴。
韓國臣服后,匈奴利用自由出入韓國的便利,開始大規(guī)模入侵,長城內(nèi)外,到處都是匈奴騎兵出沒、攻取劫掠的蹤影。劉邦傳檄,大規(guī)模征調(diào)漢以及燕、趙、齊、梁、楚等國的軍隊,火速出征。
高帝七年十月,集結起來的劉邦軍進入上黨郡,在銅鞮(今山西沁縣)擊敗韓王信軍,韓王信逃入匈奴軍中。漢軍收復上黨郡,北上進入太原郡。
太原郡和雁門郡,戰(zhàn)國以來一直是趙國的領土,韓王信被遷徙到這里,是外來的客主,缺乏民意的根基。銅鞮戰(zhàn)敗后,韓國將軍曼丘臣和王黃,擁立趙國王族的后裔趙利為趙王,以本土趙王的名義,收集被打散的韓軍吏卒,重新在當?shù)丶Y軍隊,聯(lián)絡韓王信和冒頓單于,繼續(xù)抗擊漢軍。
自開戰(zhàn)以來,漢軍進展順利,擊破韓軍和匈奴軍的捷報,源源不斷地從前方傳來。劉邦久經(jīng)沙場,面對匈奴這個從未交過鋒的新對手,一開始是相當?shù)闹斏餍⌒?。在陳平的策劃下,劉邦在指揮部將們推進作戰(zhàn)的同時,也不斷地派遣使者前往匈奴,既是外交交涉,更是虛實打探。
漢朝前往匈奴的使者,前后有十來批。使者們帶來的消息相當一致,說是沿途所見,匈奴人困馬乏,牛羊孱弱,處處是窮困不振的景象。又說匈奴連戰(zhàn)連敗,士氣低落,冒頓單于躲藏在代谷(今河北蔚縣)一帶,觀望徘徊。劉邦還是有些放心不下,他又派遣劉敬出使,再次打探虛實。劉敬是有心的人,他走得慢,看得細,想得深。劉敬回來時,劉邦已經(jīng)北上抵達廣武縣(今山西代縣)。劉敬面見劉邦說:“兩國之間用兵對抗,以常理,應顯示自己的強項長處,震懾敵方。如今臣下前往匈奴,沿途所見,都是老弱貧瘠,必定是有意露短現(xiàn)弱,埋伏有奇兵以誘敵深入。臣下以為,眼下不可以進軍攻擊匈奴?!?/p>
劉敬回來得晚。當時,漢軍已經(jīng)出動,大軍的前鋒已經(jīng)翻過晉陽和平城之間的句注山(今山西代縣北)。聽了劉敬的話,劉邦好不惱怒,爆粗口罵道:“齊國的混混,用口舌混得一官半職,竟敢混言妄語,敗阻我大軍出擊。”當即下令將劉敬帶上刑具,就地關押。關押了劉敬,劉邦堅定了集中兵力,一舉圍殲冒頓單于的決心,指揮大軍向平城挺近。
當時,時值十月嚴冬,天寒地凍,雨雪交加。三十二萬漢軍,征發(fā)自漢及燕、趙、齊、梁、楚各國,以步兵為主,少有北地嚴冬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缺乏御寒的冬服裝備,疾病凍傷者日漸增多,進軍的速度也緩慢下來。先頭北上的漢軍,一路上沒有遭遇到匈奴軍的攻擊,順利抵達平城南,與快速趕到的車騎部隊會合,擊破匈奴軍,攻占了平城。
攻占平城后,劉邦軍乘勝追擊敗走的匈奴軍,在平城東部的白登山,突然遭遇匈奴騎兵主力,來不及退走的瞬間,后路已經(jīng)被截斷。
不久前,左右賢王統(tǒng)領的匈奴騎兵,深入雁門太原,聯(lián)合韓軍,直接與漢軍的車騎和步兵作戰(zhàn),面對漢軍的混合軍陣和強弩射擊,累累吃虧,節(jié)節(jié)敗退。晉陽敗戰(zhàn)后,在冒頓的指揮下,匈奴軍改變了戰(zhàn)術,與韓軍分離,不固守城池,不與漢軍做陣地戰(zhàn),充分發(fā)揮騎兵兵團的機動性,有利則進,不利就撤,引誘漢軍車騎部隊深入追擊。進而,冒頓單于利用漢朝使者的往來,散布人馬孱弱、兵敗畏軟的假象,引誘漢軍主力匯集平城,進入匈奴軍的包圍圈。
待到劉邦進入平城,各路匈奴軍已經(jīng)集結靠攏,隱藏在城池周圍。當劉邦一行出城抵達白登山時,冒頓一聲令下,四十萬騎兵仿佛從天而降,將白登山和平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劉邦君臣,被圍困在白登長達整整七天,糧餉斷絕,中外聯(lián)絡中斷,突圍不成,外援無門,一時陷于絕境。據(jù)說,絕望之中,還是陳平想出了辦法,秘密派遣使者進入匈奴軍中,見到單于寵愛的閼氏,珍寶厚賂取悅,密語巧言動心。于是閼氏面見冒頓說:“匈奴與漢,各有其主,不相困厄。當下如今,即使虜獲漢主,占領漢地,單于也不能居留統(tǒng)治。以臣妾所見,漢主自有神佑。如今,漢主愿意以優(yōu)惠條件請和,望單于留心在意。”
當時,冒頓與韓王信的部將王黃和趙王趙利等有約定,如期會合平城,一起攻擊劉邦。王黃趙利的軍隊,逾期沒有出現(xiàn),頗使冒頓心生懷疑,懷疑他們與漢朝有勾結,合謀反制匈奴。于是,冒頓接受了閼氏的進言,下令打開包圍圈的一角,讓出一條通道來。
史書上說,脫身的這一天,有大霧,饑寒交迫的劉邦君臣車騎一行,在兩旁匈奴軍的夾道圍觀中,開始向平城方向移動。
脫出白登之圍的劉邦,開始有序地撤軍。經(jīng)過廣武縣的時候,劉邦想起劉敬還被關押在獄中,當即下令釋放,親自賠禮道歉說:“我不聽先生的話,才遭遇平城的困辱。那些妄言匈奴不堪一擊的使者們,我已經(jīng)下令一律斬殺。”為了明示功過賞罰,劉邦下令封劉敬為關內(nèi)侯,食邑二千戶,并且賜予建信侯的封號。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