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安有個怪癖:喜歡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我覺得很不解,在情侶扎堆、彌漫著爆米花香氣的電影院里,一個人去看電影,實在是需要勇氣。
有人在網(wǎng)上總結(jié)了孤獨的等級,一個人看電影排在第四。
小安卻樂在其中,從來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孤獨的事情。
她說,以前下班的時候,經(jīng)常和同事一起去看電影。
無奈,同事話特別多,喜歡邊看電影邊評價演員的演技,她每次都備受干擾。
后來,交了男朋友之后,和男友一起去看電影。
男友卻有個習慣:邊吃零食邊咂巴嘴。一場電影看下來,小安什么都沒記住,光記得男友咂巴嘴的聲音了。
而一個人看電影,可以隨時興起隨時出發(fā),選片子也不需要照顧別人的感受。
看電影的過程,還能不受干擾地仔細品鑒每個細節(jié)。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這樣一句話:“到了我們這個階段,已經(jīng)很清楚自己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喜歡就盡情享受,討厭就一點不做?!?/p>
有時候,獨處反倒是一種享受。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酒局、K歌、聚會,夜深之后人群散去,心里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和冷清。
處在一群人的狂歡中卻倍感寂寞,一個人獨處時反倒獲益良多。
以前喜歡一個人,現(xiàn)在喜歡一個人。
獨處,是一個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1
獨處,是一種能力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jīng)遠離塵囂、只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
兩年時間,梭羅自耕自食、自始至終都獨自一人。
后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里?!?/p>
梭羅回答: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
我為什么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我覺得經(jīng)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yōu)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
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伙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xiāng),雖置身于滾滾人群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
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學生時代的我,總是害怕獨處。
吃飯、逛街、泡圖書館,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都一定要拉著別人一起。
沒有人陪在身邊時,往往就會變得很喪。
害怕一個人走在路上時,被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那意味著:你性格孤僻、人緣差、沒朋友。
所以很多時候,寧愿在人群中喪失自我,進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也不愿獨處。
后來我才知道:
人們常常誤解了“獨處”與“孤獨”的界限,因此將獨處與孤立無援、寂寞無助的狀態(tài)混為一談。
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擁有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標志之一。
一個人想要找到好的生活狀態(tài),并不依賴于他人的成全。
安頓好自己是一種能力,可以讓我們找回內(nèi)在的力量,全新?lián)肀睢?/p>
一個人時,反而能安靜而豐盛。
02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很喜歡獨處。
他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跑步也好,寫文章也罷,都不感到無聊。
和與人一起做事相比,他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全神貫注地聽音樂。
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他可以想出許多來。
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過著簡素又規(guī)律的生活。
一天之中,清晨的幾個小時是他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此,他會在這段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隨后的時間,或是用于運動,或是處理雜物,打理那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
日暮時分便優(yōu)哉游哉,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松精神,盡量早點睡覺。
這種生活看似孤獨,他卻樂在其中,并高效率地寫完了無數(shù)名作。
《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有時候,低質(zhì)量的社交,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
作家李尚龍說過: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獨處的時間,終究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減少。你開始高朋滿座,你開始酒局不斷,你開始老婆孩子熱炕頭。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獨處的價值,那些獨處的時光,才會讓你發(fā)光。
獨處時,你會更加篤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人只會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才能活得愈加有深度。
利用獨處的時間為自己增值,才能把生活的點滴過成詩。
人生,是一個去繁就簡的過程。
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有時候恰恰就是獨處的時光。
03
獨處,是敢在愛里孤獨
娛樂圈中,我很喜歡劉若英。
張嘉佳曾這樣評價她:“我喜歡劉若英,不是她的某一個階段,而是整場花開的過程?!?/p>
她就像一杯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么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么澀,所以可以喝一輩子不會膩味。
關(guān)于獨處,劉若英有自己的詮釋。
她說,獨居是一種孤獨,但孤獨和寂寞是不一樣的。
孤獨是一種狀態(tài),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
善于獨處的人,不大容易感到寂寞,自己會安排很多事情做,不會輕易被別人影響。
婚后的她寫了一本書,叫《我敢在你懷里孤獨》。她寫到自己的婚姻:
有時候拍戲時,我們經(jīng)常半個月不見面,沒必要天天黏在一起。
我們夫妻倆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
兩人一起回家,進家門后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因為兩人有獨立的臥室和書房。
她說,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就是在適應(yīng)別人的空間。
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相處則是盡可能地縮小,去適應(yīng)別人空出來的位置。
而戀人間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窩在愛人懷里孤獨”。
我見過很多女生,習慣將自己的安全感都寄托在另一半身上,在愛里患得患失、失去自我。
但就像《千與千尋》中所說:“人生就像一班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p>
敢于在愛里孤獨,是一種保持獨立的人格和心態(tài),不在愛中迷失的生活方式。
周國平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世界太過喧囂嘈雜,急于合群從眾的人往往容易迷失。
而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在這些時光里,愿我們終將與孤獨握手言和,重新?lián)碛袑刮粗挠職狻?/p>
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也很好。
共勉。
作者簡介:小椰子,精讀主創(chuàng),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本文首發(fā)于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END-
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lián)系上,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