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克利
(一)
哲學家的漢語名字叫唐哲順,他是夏威夷大學的哲學教授,英文名字叫Thomas Jackson。因為同是克雷頓大學哲學教授、作家袁勁梅的客人,和他一起度過了兩天半的時間。這是我和哲學家最密切的接觸。
我到達奧馬哈那天,他到機場接我。在等行李的時候,回頭見一長者手里拿一張紙片,上面寫著Dr.Diao。他胡子全白,修剪得很整齊,到嘴唇。頭發(fā)灰白,笑容純真、智慧、燦爛。他領我到車場取車時,旁邊一輛車碰巧要上人,他們的車門打開,我們就不能上車了。他就站在一旁等著,還笑著對略有歉疚的對方說:沒關系。紳士得自然,優(yōu)雅得簡單。
坐上車,知道他周六要主持兒童哲學思維開發(fā)師資培訓的討論課,就問他如何教兒童學哲學。一般人們都認為哲學是深奧的,兒童是天真的,好像是思維的兩極,哲學和兒童連在一起,恐怕不容易。
他說,哲學教人進行深刻的思考,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背后的東西。兒童總是與好奇心相伴,因為好奇才愿意探究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大部分人在成年之后就不愿意往深處想問題了,沒有好奇心了。所以,兒童和哲學最貼近。
我們又聊到詩歌。也是從兒童說起。
我說,兒童和詩歌最接近,因為多數(shù)人在童年時代都天然地容易接受詩歌的熏陶和滋養(yǎng),成年后則詩意難覓了。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兒童可為成人師,就是要人保持童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所以,每個人生來都有詩性。但是,大詩人必須是哲學家或者像哲學家一樣思想深邃,才能在好奇心消失后仍然保有發(fā)現(xiàn)詩性的愿望和能力。
他說,哲學的作用還體現(xiàn)在:每個人死前必然是哲學家,因為他必然參透生死,必然要能夠平靜地對待死亡。我接著說,這種狀態(tài)就是了然了世界終于有盡頭、生命也必然有限,卻又能平靜對待。這種思想的明凈境界非哲學思維不能洞徹和通達。如此,哲學和詩意相通。
教授忙說:我記住你這句話了,每個人生來都有詩意,死時都必得沉入哲思。
他問到我的研究。我說作家研究不光是研究作家,也是為了發(fā)現(xiàn)吸引作家創(chuàng)作的詩性,就是文學的魅力。
他說剛讀過一則報道,一位退休教師志愿到監(jiān)獄里教犯人學寫詩,那些詩后來還結集出版了。學習寫詩的犯人們的普遍體會是,詩歌教他們平靜下來,重新思考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
是的,一個人要想發(fā)現(xiàn)生活的不尋常處,必須首先學會平靜,心里安寧,才會思想豐富,才會視野開闊和發(fā)現(xiàn)更多。情緒平靜,和學會思考,對關在監(jiān)獄里的人來說很重要。他們可能很難做到。
哲學也是這樣,一個無法平靜的人難以思想。
詩歌讓人感覺柔和,情感細膩。潛移默化中,粗野狂暴的情緒就減少了,這可能是對做事魯莽的人的作用。然后他們還必須再向前邁一步:從詩意向哲思的跨越。好詩和一流的詩人都是這樣的。一個人只會細膩地想問題容易多愁善感,而哲學教人冷靜地審視問題,也就是會問為什么。這樣,一個人的見識和思想就形成了?!扒д嫒f確,”他說。
奧馬哈城區(qū)的樹林和草地像錦緞一樣綿延,街道和房屋也隨之蜿蜒伸展。教授平穩(wěn)地駕車穿行其間。
我們倆談得很投緣。
他說回到家把那份報紙找出來給我。
(二)
人人都喜歡他。袁勁梅這樣介紹教授。
在回家的路上,他提議,我們?nèi)ベI毛線吧,第二天課堂上要用。于是我們到了一家商店。他對一個店員說,我是哲學教授,明天課堂活動上要用毛線。店員連忙幫他找。沒有找到。他又對一位正在店里購物的顧客說:我是夏威夷來的,正在找毛線。那人連忙說,我也是夏威夷人。然后就告訴他哪個商店有毛線。
那是個很大的商店。到了服務臺前,顧客排成兩隊在等候。他就夸一個黑人婦女的孩子好,那人臉上頓時樂開了花。又一個婦女行色匆匆,他就讓她排在他前邊。他隨口說,我們買毛線,上課用,不知道這里有沒有,我們是在另一個商店里聽說這里有才過來的。已經(jīng)排在他前邊的那個女人很肯定地說,這里沒有。排到柜臺前又問了店員,果然沒有。我們轉(zhuǎn)身離去時,她卻主動說,她知道一家商店應該有,但還是先電話確認一下好。她又問,需要用她的電話否?教授說,那當然好了。她隨即掏出電話,撥號,查詢,答案是有毛線。你可幫了大忙了,教授稱贊道。女人頗有成就感地莞爾一笑,走了。
隨和,聰明,容易接觸。這是教授給人的印象。他所到之處,人人爭先幫忙。他對每個人先微笑,問候,再聊天,入正題。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心敞開,他做來看似自然而然,要真正學到家卻很難。這是一種心境。一個會和兒童打交道的人,能夠讓天真爛漫的兒童進行哲學之思的人激發(fā)了他身邊每一個成年人的最好的天性。
我們又到另一個商店去。一邊開車一邊找路。因為比我早到不幾天,他對這里一點也不熟悉,我們最后沒有找到那家商店。最后他說作家該下課了,我們要回家。見了勁梅,她告訴我們毛線早已備好,大家都很高興。
(三)
午飯后,勁梅帶我們到奧馬哈城郊的孤兒院,占地160英畝。開闊的草地和茂密的林地之間,隱約點綴著一棟棟獨立的二層民居。孤兒院采用家庭寄住的方式,住在這里的所謂孤兒,也包括出過問題、需要進行人生指導的少年。他們和負責他們生活、學習和精神指導的成年人夫婦組成家庭,一起住在這里。所以這個孤兒院叫少年城,或家庭學??赡芨线m。和一般的美國學校一樣,這里照例沒有圍墻,因為風景優(yōu)美,故事感人,這里也成了奧馬哈一個旅游地,有專門供游客開車穿行而過的路徑。
我們穿過大片五彩繽紛的樹林和青翠欲滴的草地之后,駛下道路,把車停在樹林中厚厚的落葉上。旁邊是一條靜靜流淌的開闊而蜿蜒的河流,轉(zhuǎn)彎處開闊得像一個大湖。
這里的景色美得叫人心醉,靜得讓人窒息。湖水沁人肺腑般的清澈,悠閑的鴨子在湖水中似毫無知覺地劃出一道道水的漣漪。遠處的湖的對岸也是樹林,那樹林中的樹葉在午后溫暖和煦的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整座樹林里看不到地面,都被飄落的樹葉結結實實地覆蓋著。樹葉像是畫在樹上,樹好像被框在畫里。腳下被踩得沙沙做響的樹葉像是這畫面的畫外音。
作家在前面老遠的地方自在地欣賞落葉和秋景。教授走走停停,我跟著教授身后,大家都走得很慢。我的相機,躺在車上。
教授走著走著就完全停了下來,站立在風景中。四周萬籟俱靜,陽光、樹葉、湖水都無言地用存在表明著自己的存在,或者說都無意表明自己的存在,而是獨自享受著各自品味到的寧靜。
他停在原地,站在湖邊,樹下,落葉繽紛的綠幽幽毛茸茸的青草地上,像風景中的一件道具。眼睛望著遠方,隔著湖水在看對岸。我順著教授的眼光看過去。對岸有樹,樹上的樹葉粼粼閃光,好像翻轉(zhuǎn)起來專門迎接太陽光一樣精神百倍又怡然自得。旁邊的湖水波光粼粼,鴨子在盡情嬉戲,是這秋景中唯一動靜著的生物。
教授在深思,表情很享受。思想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他對我解釋說,他在體會他8個月的孫子的狀態(tài),他沒有語言,沒有邏輯,沒有觀念,但是不可能沒有思想,因為他會笑會哭,他的狀態(tài)應該是直覺的、感性的,直線的思維和直接的反應。沒有邏輯,沒有推理,沒有復雜的思維,但是有感覺有感性。直覺是最美的??上舜罅艘院鬂u漸失去了對這種直覺之美的體會。人大了就復雜了,包括思維的過程、思維的方式、思維的目的和思維的結論。
哲學如果還原成一種感覺,一種本能的反應,這該是詩的意境。教授這種思維體驗和詩意直接相通,也是理想的哲學境界。所謂天人合一,所謂物我兩忘,所謂物物,所謂得意忘言都是一種極至的體驗,最簡單最本真最原初,也最美。當然后來就越來越復雜了,能夠有這種體驗越來越難了,難得,難能可貴了。
誰能想到一個8個月的嬰兒竟能如此啟發(fā)一個哲學教授的神思呢?
(四)
飯后,作家?guī)覀兊絼游飯@去。
周末的動物園熙熙攘攘,多是拖家?guī)Э诘挠慰汀N液徒淌诒蝗肆鲓A帶著進入了奧馬哈動物園的叢林世界。
教授好奇心強,什么都看,觀察仔細認真,有時候盯著一個動物一盯就是半天,站在那里紋絲不動地定睛觀看。他能全神貫注地看一條大魚在水池里往返折回一圈,能看全一只企鵝從猶豫不決到奮不顧身入水且矯健流暢地游泳再爬上岸轉(zhuǎn)身離去再站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伸長脖子立正張望的整個過程。
擁擠的人流不停地從我們身邊穿過,經(jīng)過了一批又一批,教授絲毫不為所動,仿佛對企鵝著了迷。他說他佩服企鵝笨拙的身姿如何到了水里卻矯若游龍。他說這種身手的轉(zhuǎn)換之快、形象改變之徹底讓人驚嘆。
離開企鵝時教授戀戀不舍,但是很快他又會被前方的新目標著迷。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實際上對看到的任何東西都著迷,都一樣悉心觀察,用心揣度,忘物忘我,入情入景。
我們還看到鴕鳥,架著翅膀,邁著長長的細腿,探著高高的腦袋,向前移動。他說這恰似優(yōu)雅的女士舞步輕揚,流暢如云又靜淑端莊。
還有熱帶魚,色彩鮮艷繽紛斑斕,他說像是在夏威夷。
我們一直到動物園關門時候才出來。
教授看過的動物園一定比我多,就像他看過的樹一定比我多一樣,為什么我對見過的東西沒有他那么大的興趣呢?比如在孤兒城里的樹林中,他看到而且聆聽到了那樹葉的落地聲,并且從一個沒有語言不存在邏輯也還沒有聲音的角度看那樹葉在陽光中閃爍,然后自然地飄落,離開了枝頭熠熠閃爍的同類,又落在地上的同類的身上。它離開枝頭時,它的同類和它打招呼道別了嗎?抑或它打了招呼,它的同類理會它了嗎?它向地面降落時,是輕輕地躺在了它同類張開的懷抱和手掌里,還是重重地砸到了它們凌亂擁擠的身上?
我還記得,從家里到克雷頓大學的路上,他指給我看一顆樹。那棵樹挺立在我們疾駛而過的公路邊,映襯在公路上方高高架起的鐵道旁的陰影里。他說注意看,那樹葉的顏色會變化。
在疾駛而過的路上,我們能看到一棵與眾不同的樹嗎?
在疏朗綿延的林中,我們能聽到一片樹葉落地的聲響嗎?
我對他說,你的世界顯然比一般人的世界豐富得多,他說這得益于他的哲學。
走出動物園門時,像所有從動物園出來的人一樣,我們都累了,腿,眼睛,還有大腦。
在動物園門口的馬路邊,我們席地而坐,看著遠方的車,近處的人,還有眼前綿延起伏的林地和草場。
晚上回家有中式大餐等著。飯后還有西式甜點,甜點后還有教授愛吃的冰淇淋?!斑@一天可真美好!”教授高興得手舞足蹈。
(五)
周日,我們到一處森林公園看日落。
公園大得很,就是一座無邊無際的山丘,遍植各種樹木。停車,一級一級登上高高的鐵架,鐵架好象會晃動,因為太高了。已經(jīng)高過了遠遠的森林中最高的樹梢,還能拾級向上。來到最高一層,是個開闊的平臺,隨風有些微微顫動,覺腳下生云,看頭與天齊。極目向下俯瞰,大河,鐵路,森林,山丘,公路,小徑,原野,一覽無余。只覺得天高地闊,風力強勁,云的顏色濃郁瑰麗,夕陽緩緩地在濃郁瑰麗的云層間時隱時現(xiàn)。大地蒼茫,森林遼闊,遠遠的在腳下爬行的火車像一條蠕動的蚯蚓,在濃密的森林中似有還無。人站得最高,身影也最小。森林只顧生長,萬物竟自芬芳,人像是生生闖進自然造化中。
我們走下鐵架的腳步聲完全淹沒在強勁凜冽的風中。站在人類自制的把自己抬高起來的鐵架上,倒是可以高過匍匐在腳下的平原,郁郁蔥蔥的森林,阡陌縱橫的河流,還有如蚯蟲蠕動的火車??墒?,走下鐵架,人即刻就淹沒在林中,復歸于塵土。森林蔥郁無限,大地遼闊無邊。
美到無言,靜到極至,萬物自由,盡享天地造化靈性。以萬物之心反觀自己,人實在是大自然中的異類。以己之心推測萬物,窺見萬物之靈,人當有不時從俗世中超拔而出的志趣,使一己之心與萬物通融,以我為物,以物為我。如此,方能領悟自然之于人的啟示,滌蕩世俗氣息,享有萬物之靈。
森林里有木屋出租,還有飯店,可以住宿,可以就餐。木屋掩映在茂密的樹林中,也是一道風景。
責任編輯: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