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因為共享單車走上街頭,自行車這個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交通工具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中,成為街頭巷尾的一道風景。全球首個智能共享單車——摩拜單車的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胡瑋煒在創(chuàng)辦摩拜時的初心非常簡單,就是要讓一個城市更適合騎行,讓更多的人在0~5千米的出行范圍內(nèi)選擇綠色出行。
共享單車的便利與煩惱
這兩年,很多城市都投放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共享單車,方便了市民的短途出行,備受人們的歡迎。
@琳琳:自從有了共享單車,它就成了我最主要的出行工具,將陪伴我度過美好的中學時代。我會騎著共享單車上學放學,周末時會和小伙伴們騎著它到周邊的一些地方游玩,欣賞沿途的風景。這樣的騎行活動既方便了我們的出行,又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讓我們從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世界回歸到美好的大自然中,這真是一大樂事??!
@睡不醒的貓:我覺得共享單車最大的好處就是歸還方便,手機解鎖,在行程結(jié)束后,關(guān)上鎖、扣除費用就可以離開了。不過我們在停放的時候一定要放好,不要影響到車輛和行人的通行。
@雨花石:在我的家鄉(xiāng),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在出行時選擇騎單車,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城市的交通擁堵。與此同時,這種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也減少了汽車尾氣所帶來的空氣污染。
但是作為共享資源的共享單車并沒有受到所有人的愛護,亂擺亂放、單車私有化、刮壞二維碼等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與此同時,很多人在使用共享單車的時候并沒有按照有關(guān)規(guī)定安全騎行,從而出現(xiàn)了很多交通安全隱患。
@幸福的向日葵:共享單車剛投放到我所在的城市時,看到很多人騎著黃色、綠色的單車很是拉風,我非常羨慕。但是我并沒有急著去騎,因為我還沒有滿12周歲。媽媽告訴我,法律規(guī)定禁止12周歲以下的孩子騎車上路。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和我的同齡小伙伴都沒有在街道上騎共享單車。等我們再長大一點,能夠保護自己的時候,我們再享受共享單車的便捷也不遲。
@呆萌江小魚:前兩天我看到有人在共享單車前兜載小朋友,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在緊急剎車或是避讓車輛時,單車上的孩子很容易受傷。
@石頭: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在地勢平緩的路段上騎共享單車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在下雨、下雪的時候,以及所行駛的路段有很多陡坡等路況不佳時就不太適合騎單車,以免發(fā)生意外。
專家指出,共享單車是公共資源,也是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每個人都要用文明的行為去守護和珍愛,同時輔助以必要的制度規(guī)范和懲戒措施,如此才能讓共享單車真正成為城市“流動的文明”和亮麗的風景。
“單車獵人”在行動
有人說,共享單車是一面“照妖鏡”,在這面鏡子前,我們該如何守護給我們的出行帶來極大便捷的共享單車呢?于是,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了一群致力于解救共享單車的人,他們有一個非常帥氣的名字——“單車獵人”。把共享單車從小區(qū)、地下停車場里“解救”出來,“獵人”們將這套流程稱之為“打獵”。目前全國已有2000多名“單車獵人”,他們分布在五湖四海,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都是守護共享單車的志愿者。
“單車獵人”們通過微信群相互聯(lián)系,當遇到被刮壞、試不出來的車牌時,他們會拍照發(fā)到群里或朋友圈,大家一起幫忙試。時間長了,他們就有了一些經(jīng)驗。家住北京市海淀區(qū)五道口的小黃就是“單車獵人”中的一員。他是一名高二學生,兩個月前,他第一次嘗試騎共享單車上學,可他用手機掃了好幾輛單車,發(fā)現(xiàn)車牌都被人涂改刮壞了,對此現(xiàn)象他感到很氣憤,于是就萌生了做“單車獵人”的想法。
小黃常去五道口地鐵站等車輛密集的地方“狩獵”,在一個自行車停車點,他將停得雜亂無章的共享單車擺放整齊。小黃的行為得到了父母、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這堅定了他解救共享單車的信心。小黃在回家的路上還經(jīng)常遇到被加私鎖的共享單車,為此他專門買了老虎鉗和膠水。小黃說:“當我看到被人加私鎖的車子后,我會先用膠水堵上鎖眼,下次出門再帶鉗子出來把鎖剪斷,讓單車回歸大眾。”
穿梭在街頭的“單車獵人”們是一群年輕的志愿者,他們大多互不認識,是解救共享單車將他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文明用車,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我們。”這是“單車獵人”們的心愿,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打獵”行動,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該如何文明、正確地使用共享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