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耀, 柳碩林, 謝宏偉
(河南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板廠一帶多金屬礦區(qū)位于伏牛山南麓,北秦嶺褶皺帶東段,黃花?;◢弾r體南側之朱陽關—夏館斷裂帶上。巖層經(jīng)歷了多期次的變質、變形作用,使礦區(qū)內的不同時期、不同性質、不同規(guī)模的褶皺、斷裂等構造十分發(fā)育[1]。
礦區(qū)出露地層為秦嶺巖群雁嶺溝巖組以及少量第四系。鉆遇地層大致可分為上、中、下3個巖性段。上部巖性段主要為黑云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片麻巖、白云石大理巖,厚度約為50~100 m,可鉆性4~6級,研磨性較低。該段內的構造蝕變帶與花崗(斑)巖的內外接觸帶中,由于裂隙情況發(fā)育、斷裂破碎帶較集中,鉆遇該層段時易出現(xiàn)井漏現(xiàn)象。中部巖性段以白云石大理巖為主,中間夾部分綠簾石、綠泥石層,厚度40~80 m。綠簾石成巖程度低,遇水易崩散,缺乏膠結能力,自穩(wěn)能力極差,垮塌現(xiàn)象嚴重;綠泥石層水敏性強,易吸水膨脹而導致縮徑,起下鉆困難。下部巖性段為白云質大理巖,含石墨大理巖夾黑云斜長片麻巖等,厚度>100 m,可鉆性6~8級,中等研磨性。
合理的井身結構與鉆井方法的實施對快速鉆進、降低事故風險、節(jié)約成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針對該礦區(qū)復雜的地層條件以及鉆進施工要求,井身結構與鉆進參數(shù)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井身結構與鉆井參數(shù)設計
在復雜地層中鉆進,泥漿質量好壞是工程能否順利完工的重要因素[3]。結合已往鉆井經(jīng)驗,該礦區(qū)泥漿的選用所面臨的技術難點包括以下幾點。
(1)地層條件復雜。上部地層處于構造蝕變帶,裂隙發(fā)育,容易發(fā)生井漏;中部綠簾石層膠結能力弱,自穩(wěn)能力差,易發(fā)生垮塌;綠泥石層水敏性強,易吸水膨脹而導致縮徑,起下鉆困難。
(2)開孔傾角85°左右,鉆桿柱受重力影響而自然向下傾斜,導致摩阻增大,鉆具磨損嚴重,易發(fā)生鉆具折斷等事故。
(3)泥漿凈化困難。施工場地范圍受限,無法有效配備固控設備及開挖沉淀池,鉆進過程中由于巖粉混入泥漿中,從而導致泥漿劣質固相含量增加,惡化泥漿性能。
(4)繩索取心鉆進環(huán)空間隙小,起鉆速度過快時造成抽吸壓力較大,易引發(fā)井壁坍塌以及地層水侵入井眼。
泥漿體系的選擇合理與否將對鉆井質量、效率及綜合成本控制具有極大的影響。低粘、低固相、低密度泥漿是金剛石繩索取心工藝所要求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泥漿體系,在滿足懸浮巖屑能力和防止孔壁垮塌的同時,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高轉速的效能[4-5]。然而,考慮到板廠礦區(qū)鉆進施工的復雜性,確定在上、中下部分孔段分別選用不同的泥漿體系。上部孔段地層相對來說較穩(wěn)定,可選用低成本且易維護的植物膠體系鉆進,一旦發(fā)生漏失,迅速實施堵漏方案即可;中下部針對綠簾石層垮塌及綠泥石層水敏縮徑,應注重泥漿的造壁與膠結能力,提高泥漿抑制綠泥石水化的能力,可在原植物膠泥漿體系的基礎上轉化為鈣處理劑泥漿體系。
2.2.1 上部地層泥漿方案制定及機理分析
憑借良好的成膜性、較強的潤滑減振、減阻以及低成本等性能,植物膠無固相泥漿在地質鉆探工程中得到了較大范圍的應用[5-8]。選用植物膠(CL)、腐植酸鉀(KHm)、聚丙烯酸鉀(KPAM)、纖維素(CMC)等材料構建配方以為上部地層鉆進時使用,當孔深增加時視具體情況添加部分潤滑劑以降低摩阻。
其中,植物膠CL是由贛西某野生植物經(jīng)特殊工藝制得的淡黃色粉末,其主要成分為多半乳甘露糖,多糖分子結構上的羥基與孔壁巖石晶格表面的氧原子形成氫鍵連接,使得多糖分子吸附在孔壁上,從而起到護壁的作用;少量存在于細胞壁中的纖維素可起到骨架的作用,提高對微孔隙和微裂隙的封堵效果;此外,該植物膠中的蛋白質成分在堿性環(huán)境下生成氨基酸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也可應對鈣鎂離子的污染,而脂肪成分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植物膠CL本身不具備絮凝能力,為保持泥漿清潔,需引入KPAM作為絮凝劑以有利于固相控制;為進一步控制失水量并調控粘度,添加部分腐植酸鉀KHm[9-10]。將上述材料通過不同配比進行室內試驗,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處理劑加量對漏斗粘度及失水量(FL)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無固相泥漿中,相比于植物膠CL而言,KPAM對粘度的影響大得多,但是植物膠本身由于含有部分不溶物,所以具有良好的降失水能力;纖維素加入后能夠起到一定的提粘、降失水作用,但是效果并不突出。當有膨潤土存在時,1%植物膠的加入即可起到良好的提粘和降失水作用;KPAM加入后因為導致泥漿中的部分固相絮凝,所以失水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所以,獲得最優(yōu)配方為:2%膨潤土+0.1%~0.15%純堿+1%植物膠+1%KHm+0.1%KPAM。配制出的泥漿性能為:粘度28 s,密度1.01 g/cm3,pH值8,失水量9 mL。
2.2.2 中下部地層泥漿方案制定及機理分析
自860 m以深近300 m的范圍內,發(fā)育有多套綠簾石、綠泥石層,短則4~5 m,長則幾十米,成孔難度較大。如圖1所示,由于綠簾石松散、破碎,且膠結性差,鉆探過程中掉塊、垮塌情況時有發(fā)生,導致起下鉆困難,嚴重時將導致埋鉆發(fā)生。垮塌發(fā)生后難以有效清理,一方面是因為環(huán)空間隙較小,尺寸稍大的顆粒難以通過小環(huán)空而繼續(xù)沉積在孔底;另一方面是由于超徑處下落的不同尺寸的粗顆粒在環(huán)空間隙較小的位置形成了“群粒封門”的現(xiàn)象,導致泵壓及扭矩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憋泵、憋車嚴重而不得不將鉆具提離孔底。
圖1 綠簾石垮塌物
所以該段泥漿配制思路是注重提高泥漿的防塌性能,增強松散體之間的膠結能力;適當提高粘度,盡量降低失水量。調控方法為在原漿基礎上選用石灰作為鈣處理劑轉換為鈣處理泥漿,同時補充磺化瀝青以進行有效封堵。
具體調整方法為:第一步,原漿中加入0.2%~0.3%纖維素以有效保護粘土,同時降低失水量;第二步,在每立方米泥漿中均勻、緩慢加入5~10 kg石灰,邊加邊觀察粘度變化情況,一旦粘度增加過高,則適度補充部分KHm以調整粘度;第三步,石灰加足后對泥漿性能進行測試,根據(jù)粘度和失水量的具體情況,確定纖維素及KHm的加量對泥漿進行微調。
現(xiàn)場小型試驗將加入石灰前后的泥漿性能進行比較,并初步確定了轉換方案,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鈣處理泥漿性能調整
獲得最終泥漿配方為:2%膨潤土+0.1%~0.15%純堿+0.2%~0.3%CMC+0.4%~0.6%CL+2%~3%KHm+0.03%~0.05%KPAM+0.5%~1%CaO+1%~2%FT。所得泥漿性能為:粘度30 s,密度1.03 g/cm3,pH值8,失水量6~8 mL,膠體率接近100%。
(1)前期配漿時嚴格按照配方以及規(guī)定順序配制,每班安排專職人員測定泥漿性能,根據(jù)孔內情況及時調整泥漿性能。
(2)做好現(xiàn)場管理以及防排水措施,不讓污水、山水、雨水流進泥漿中。
(3)處理劑消耗后,需定時定量的將膠液補充進泥漿中,泥漿配制人員操作時應緩慢、均勻,避免泥漿性能的突變。
(4)鉆孔進行泥漿類型轉化前,應做小型試驗,以確定石灰以及降失水劑的加量。
(5)嚴控泥漿中的固相含量,安排人員及時清除泥漿中的鉆渣,保證泥漿質量。
在實鉆過程中,860 m以淺地層使用低固相植物膠泥漿,起到了良好的攜巖、減阻及防漏效果,鉆屑返出情況良好,且泵壓隨井深的增加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然而,由于裂隙發(fā)育,在鉆進過程中遭遇了多次井漏,當漏失程度較低時采取了頂漏鉆進,當出現(xiàn)較嚴重漏失而返漿量較少時采取了橋接堵漏。具體方法為:以清水、PHP、CMC及堵漏材料配制堵漏漿,充分攪拌至粘稠狀,利用井口漏斗倒入繩索取心鉆桿內,連接主動鉆桿后開泵將堵漏材料送至漏失部位,慢慢回轉并上下活動鉆具,如返漿量增加則說明堵漏成功,否則需要重復多次該流程。
860 m以深近300 m的范圍內發(fā)育有水敏性較強的綠泥石層以及膠結能力弱的綠簾石層,在使用低固相植物膠泥漿鉆進過程中遭遇了多次垮塌、縮徑。為此,在詳細分析了井壁失穩(wěn)原因的基礎上,并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確定將低固相植物膠泥漿轉換為鈣處理泥漿。鈣離子的存在會壓縮粘土顆粒表面的擴散雙電層,能夠使得水敏性礦物從分散狀態(tài)轉為適度絮凝狀態(tài),同時能與腐植酸鉀電離出的腐植酸根形成不溶的腐植酸鈣,起到良好的防塌作用。自轉化為鈣處理泥漿后,井內垮塌現(xiàn)象得到極大緩解,起下鉆順暢,大大提高了鉆進效率。
該礦區(qū)普查孔ZK1724孔累計施工193 d,最終孔深1712.56 m。其中共探明礦體厚度381.63 m,礦心采取率為99.73%;全孔取心厚度1662.52 m,巖心采取率為98.36%。ZK1724孔部分巖心照片見圖2。
圖2 ZK1724孔部分巖心照片
(1)CL植物膠體系泥漿主要由膨潤土粉、植物膠、腐植酸鉀等材料組成,配制簡單,維護便利,減阻、潤滑效果好,在微裂隙發(fā)育的易漏地層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2)對于綠簾石及綠泥石發(fā)育的地層,鈣處理泥漿抑制性強,可有效應對水敏性問題且配制方便;石灰與腐植酸鉀配合使用可起到良好的協(xié)同效果。
(3)繩索取心施工中如鉆遇地層不完整,盡量選用低固相泥漿體系以提高降失水和造壁性,如選用無固相泥漿則有可能加劇井壁失穩(wěn)問題。
[1] 雷淮.河南省內鄉(xiāng)縣板廠銅多金屬礦礦床成因及成礦模式探討[J].中國礦業(yè),2011,20(9):62-68.
[2] 段志強,李生海.低固相沖洗液在贛南再里地區(qū)的應用研究[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6,43(6):26-29.
[3] 麻坦,郜曉勇.牛D1井復雜構造帶繩索取心鉆探工藝技術研究[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7,44(4):19-22.
[4] 劉志峰.無固相沖洗液在變質巖系復雜地層繩索取心鉆進中的應用[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7,44(4):14-18.
[5] 王勝,陳禮儀,黃猛,等.新型KL植物膠無固相環(huán)保鉆井液體系[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0,38(3):76-80.
[6] 吳昊.無固相聚合物泥漿在香格里拉普朗銅礦區(qū)復雜地層鉆進中的試驗與應用[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3,40(3):10-13.
[7] 李生海.高分子聚合物無固相沖洗液在牛頭山深鉆CUSD3孔的應用研究[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7,44(1):29-32.
[8] 李建軍,陳保國.厚壁套管濃郁植物膠用于深厚砂礫石層鉆進的應用研究[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2,39(11):10-12,16.
[9] 王平全,周世良.泥漿處理劑及作用原理[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3.
[10] 鄢捷年.鉆井液工藝學[M].山東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