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操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23)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在北京召開,習總書記在會議上發(fā)表了關于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講話。他強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工作活起來,將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眾所周知,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生產方式的巨大進步和大眾生活方式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互聯網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新媒體開始滲透到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它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即時性、覆蓋面廣、信息量大等特點。如何在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應用新媒體技術、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是當前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
很多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離不開各種各樣的新媒體。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所使用的新媒體種類繁多,有QQ、微信、微博、博客等工具。絕大多數大學生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而他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離不開手機。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的一天,可以說是從早上開始,一直到晚上睡覺都是與手機為伴。通過手機上的各種新媒體,他們接收朋友的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了解時事政治,并且發(fā)表自己各種各樣的觀點。
大學生是新媒體技術的主要受眾,他們的性格特征、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都極大地受到了媒體的影響。尚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潛移默化地改變,而新媒體所傳播的各種各樣的信息良莠不齊、難以控制、內容復雜,其中必然摻雜著很多不良信息。
新媒體的出現,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有著更為廣闊的平臺去認識和了解世界。與傳統(tǒng)的媒體不同,新媒體有著更為豐富的信息量、更為快捷的傳播速度以及更充分的互動性和多樣性。處在大學時代的青年人,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對世界的好奇心,他們能夠快速的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方法和傳播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新媒體的充分應用,查閱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了解世界的更多知識,在不斷積累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更多有創(chuàng)新性和建設性的新觀念。
此外,新媒體的存在,還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例如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存在,使碎片化學習成為可能。而由于互聯網的匿名性,大學生可以在電腦和手機屏幕的后面,毫無顧慮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會受到現實的任何阻礙和制約。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大學生所能接受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官方媒體的主流教育,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保證了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權威性和純潔性。然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大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開始變得復雜,逐漸擺脫了向前輩學習、向傳統(tǒng)學習的文化模式,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權威逐漸成為影響他們世界觀的諸多因素中的一部分,進而導致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權威性受到了挑戰(zhàn)。
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傳播具有快速、迅捷和便利的特點,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愛。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通過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平臺來抒情達意、發(fā)表觀點,會產生一些利用網絡的匿名性進行人身攻擊、發(fā)表不當言論的情形。此外,由于新媒體的出現,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不斷增加,他們獲得的信息開始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各種各樣的信息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到達大學生的腦中,處在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學生很容易受到其他言論的影響,也產生了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
改變傳統(tǒng)單調固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能夠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大學校園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媒體不斷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遵循新媒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體現在信息化和科技化進程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新媒體的出現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它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因為新媒體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影響,就放棄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恰恰相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應當充分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要首先提升自己進行政治教育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分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及時作出正確反應,利用新媒體便捷迅速、傳播范圍廣的特點,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局限性,采用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這種打破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新途徑,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推廣,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推動校園的有序發(fā)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有意識地將所有具有教育功能的新媒體平臺統(tǒng)一整合為一個大平臺。通過整合的過程,可以對所有教育平臺進行監(jiān)管,促進其長效運營,發(fā)揮平臺在教育和傳播方面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平臺的維護和運營之中,以學生的方式去運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使其更貼近青年人的思想觀念。此外,通過整合教育平臺,可以使新媒體具有更寬的覆蓋面、更便捷的溝通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各種社會教育力量能夠在新媒體平臺上得以聚合。
中國的網民中,有1/4左右為學生群體。大學生對網絡、對各種新媒體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甚至已經成為其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大學生的新媒體圈子,充分了解其最近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其學習生活的變化趨勢。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被煽動的大學生,更是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自由權,在網絡上發(fā)布各種言論、進行網絡社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而是必須貫穿在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教職員工,包括學校的管理者、教學者和后勤服務者,都要參與到新媒體思想教育工作中來。通過關注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發(fā)表的言論和反映的問題,及時給予答復和積極進行引導。教育者還可以與學生建立起互相關注互交朋友的模式,通過新媒體平臺經常推送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對學生的網絡環(huán)境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和服務學生。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新媒體與傳統(tǒng)教育的不同在于其具有極強的開放性、私密性。在新媒體的平臺上,學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與同學、朋友,甚至陌生人展開互動。而思想政治的教育者,若想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必須要放下自己教師的身份,從一個平等者的角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使學生放下課堂中的敬畏與擔憂,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交流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們敢說話、說真話,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將單調固化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轉化為活潑通俗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