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世界草莓屬種質(zhì)資源種類與分布綜述

      2018-03-19 14:44:44侯麗媛董艷輝聶園軍張春芬曹秋芬
      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針形萼片匍匐莖

      侯麗媛 ,董艷輝 ,聶園軍 ,張春芬 ,肖 蓉 ,鄧 舒 ,李 倩 ,曹秋芬

      (1.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生物技術(shù)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農(nóng)業(yè)資源與經(jīng)濟(jì)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3.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果樹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4.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小麥研究所,山西臨汾041000)

      草莓(Fragaria spp.)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屬薔薇科(Rosaceae)草莓屬(Fragaria)。園藝學(xué)上草莓屬漿果類果樹,果實(shí)風(fēng)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jì)價值、營養(yǎng)價值、藥用和醫(yī)療保健價值。經(jīng)過育種學(xué)家的不斷選育,草莓栽培品種已有2 000多個,目前兒乎世界各國都有草莓栽培[1-5]。現(xiàn)代全世界廣泛栽培利用的是偶然由2個八倍體種美洲種弗州草莓(F.virginiana Duch.)和智利草莓(F.chiloensis Duch.)雜交而得到的八倍體鳳梨草莓(F.×ananassa Duch.,2n=8x=56)。除鳳梨草莓外,草莓屬中其余均為野生狀態(tài)或半野生狀態(tài)。野生草莓具有諸多優(yōu)良性狀,遺傳多樣性豐富,尤其在抗逆性,如抗寒、抗旱、耐瘠薄、抗病性等,在具有獨(dú)特香氣和觀賞性等方面也表現(xiàn)突出,是草莓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寶貴資源庫[6-8]。因此,為更好地利用這些野生草莓資源,對全世界及我國草莓屬種質(zhì)資源概括介紹。

      近年來,德國著名草莓分類學(xué)家STAUDT[5]通過對全世界范圍內(nèi)收集到的300多份野生草莓的多年研究認(rèn)為,自然界草莓屬植物約有24個種,按其倍性可分成六組:二倍體種(2n=2x=14),四倍體種(2n=4x=28),五倍體種(2n=5x=35),六倍體種(2n=6x=42),八倍體種(2n=8x=56)和十倍體種(2n=10x=70)。全世界草莓屬植物有三大起源中心,分別是亞洲中心、歐洲中心和美洲中心。國外育種學(xué)家對野生草莓的研究起步較早,并取得了較大成績[9-12]。

      1 世界草莓屬種質(zhì)資源起源或分布及特征概況

      1.1 二倍體種(2n=2x=14)

      1.1.1 森林草莓(F.vesca L.) 其又稱野草莓或林叢草莓,起源于北美洲、亞洲北部和歐洲[13-16],現(xiàn)全世界都有分布,北溫帶較多,為草莓屬植物中分布最廣泛的一個種。植株高10~15 cm,較矮小細(xì)弱。莖、葉柄及小葉下面的毛被疏密不一,有時脫離近于無毛。葉片小而薄,橢圓形。匍匐莖合軸分枝,其上茸毛向前緊貼。花序聚傘狀,花3~7朵,花序高于或平于葉面,花梗被緊貼茸毛。兩性花,花較小,絕大多數(shù)可以自花結(jié)實(shí),花瓣白色、倒卵圓形,前端具缺刻,雄蕊20枚、不等長,雌蕊多數(shù)。萼片卵狀披針形,副萼片細(xì)披針形。果實(shí)較小、鮮紅色,長圓錐形或圓錐形,果軟、汁很少,香味特濃,果肉間隙多、白色略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種子凸于果面,紅色。有白果類型。

      1.1.2 綠色草莓(F.viridis Duch.) 其因匍匐莖少而短又稱短蔓草莓。起源于歐洲和東亞,分布于歐洲、亞洲東部高加索和西比利亞地區(qū)及加那利群島的山坡、草地、林邊及灌木叢中。植株高15~20 cm,較纖細(xì),新莖較多。葉片較薄,深綠色,卵圓形至長橢圓形。匍匐莖單軸分枝,其上茸毛直立或向前緊貼。花序聚傘狀,常高于葉面,花4~10朵,花較小,花瓣重疊、圓形,兩性。三角形萼片,細(xì)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綠色,較小,相對較硬,陽面略紅,有香味,果肉近白色,可溶性固形物11.3%。種子凹于或平于果面,黃綠色,個大。宿存萼片緊貼于果實(shí)。通常在春天和晚夏2次開花。

      1.1.3 黃毛草莓(F.nilgerrensis Schlecht.) 其起源于亞洲東南部,在尼泊爾、錫金、印度東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植株高5~25 cm、粗壯,生長旺盛。小葉倒卵圓形,葉厚,色深,前端平楔。匍匐莖抽生能力強(qiáng),合軸分枝,紅色,偶數(shù)節(jié)位形成幼苗。葉、葉柄、花梗、匍匐莖上棕黃色茸毛直立密被。花序聚傘狀,略高于或平于葉面。兩性花,花瓣白色,卵圓形,離生。三角形萼片,細(xì)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白色、淡白黃色或紅色,圓球形、較軟、具香味。種子極小,凹陷于果面,黃綠色。宿存萼片緊貼于果實(shí)??谷~斑病,抗寒性差。

      1.1.4 裂萼草莓(F.daltoniana Gay) 其別名錫金草莓(F.sikkimensis Kurz.),起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分布于我國西藏,生長于海拔3 360~5 000 m的地區(qū),多生長于山頂草甸及灌叢下,錫金也有分布。株高4~6 cm,植株矮小細(xì)弱。匍匐莖合軸分枝,很纖細(xì),被稀疏茸毛或幾無毛。葉為羽狀3小葉,長圓形或卵圓形,具小葉柄。葉片近無毛,正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紊?。卵形萼片,長圓形副萼片。果實(shí)較大,鮮紅色,長卵圓形或紡錘形,近無味,果肉海綿質(zhì)。宿存萼片開展。

      1.1.5 西藏草莓(F.nubicola Lindl.) 其起源于我國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海拔1 500~4 000 m處。錫金、巴基斯坦、阿富汗、克什米爾等有分布。植株高4~26 cm,纖細(xì)。匍匐莖單軸分枝,被茸毛。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邊緣具尖鋸齒,頂端圓鈍,無柄或具短柄?;ㄐ蛴谢?至數(shù)朵,花瓣倒卵橢圓形,雄蕊20枚,雌蕊多數(shù)。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萼片,披針形副萼。果實(shí)卵球形。宿存萼片緊貼果實(shí)。

      1.1.6 五葉草莓(F.pentaphylla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西北部。植株高6~15 cm,較矮小,新莖分枝能力強(qiáng)。匍匐莖單軸分枝,紅色,其上茸毛直立。葉為羽狀5小葉,稀3小葉,中心小葉葉柄長。葉片小而厚,長橢圓形。匍匐莖被直立茸毛,紅色。花序聚傘狀,高于葉面?;ò臧咨鼒A形,前端平楔。雄蕊20枚,雌蕊多數(shù)。寬披針形萼片,細(xì)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有白色和紅色2種類型,白果類型果實(shí)橢圓形,具頸,有香味;紅果類型果實(shí)卵圓形,個小,無頸,無香味,味酸。宿存萼片顯著反折。2種類型的種子均深凹于果面??购?、抗病性強(qiáng)。

      1.1.7 東北草莓(F.mandschurica Staudt) 其分布于我國東北部。植株高15~25 cm,較高。匍匐莖合軸分枝。中心小葉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花序聚傘狀,花3~16朵。全株茸毛多,葉、葉柄、匍匐莖、花序梗上被直立白色茸毛?;ò晟辕B生或離生。寬披針形萼片,細(xì)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圓錐形,紅色,香味濃,汁液多,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12%。種子凸于果面,黃綠色??购詮?qiáng)。

      1.1.8 中國草莓(F.chinensis Lozinsk.) 其起源于我國的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肅、四川、湖北、陜西、西藏、河南等省。植株纖細(xì)。羽狀3小葉。匍匐莖近無毛,單軸分枝?;ㄐ蚓蹅銧?,花2~6朵。花瓣稍疊生或離生,花兩性。果實(shí)球形或圓柱形,個小,淺紅色至紅色,味酸,不具香味。種子凹于果面,淺黃色或棕色。宿萼平展。

      1.1.9 日本草莓(F.nipponica Makino) 其起源于日本,分布于日本本州島東南部至南千島。植株活力旺盛。中心小葉卵圓形至長橢圓形,羽狀3小葉?;ㄐ蚓蹅銧?,花朵常2~4朵,花中等大小,白色。果實(shí)紅色,卵圓形或近圓球形,萼片窄卵圓形,副萼片披針形。種子平滑。植株在冬季休眠。

      1.1.10 飯沼草莓(F.iinumae Makino.) 其起源于日本,分布在日本北海道、本州島的山地等。植株較矮小。小葉倒卵圓形,基部楔形,羽狀3小葉,葉片數(shù)較少,葉柄上被長且斜向上的茸毛?;ㄐ蚓蹅銧?,花少,1~3朵,花梗細(xì),花瓣窄。果卵圓形,無味,果肉海綿質(zhì)。種子平滑。

      1.1.11 兩季草莓(F.×bifera Duch.) 其分布于俄羅斯、德國、法國、芬蘭、意大利等。植物學(xué)性狀介于2個親本森林草莓(F.vesca)和綠色草莓(F.viridis)中間,是二者的雜交種。果實(shí)綠色,種子凹陷,宿萼緊貼。

      1.1.12 布哈拉草莓(F.bucharica Lozinsk) 其分布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植株高5~20 cm、纖細(xì)。匍匐莖合軸分枝,極纖細(xì),被緊貼茸毛。小葉橢圓形或倒橢圓形,邊緣具尖鋸齒、頂端圓鈍,無柄或具短柄?;ㄐ虺?~4朵。卵狀披針形萼片,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卵圓形,宿存萼片緊貼于果實(shí)。

      1.2 四倍體種(2n=4x=28)

      1.2.1 東方草莓(F.orientalis Lozinsk.) 其起源于西伯利亞西南部、蒙古、中國東北部及朝鮮[1,17]。植株高10~20 cm,中等高度。匍匐莖合軸分枝,紅色,抽生能力強(qiáng)。中心小葉倒卵圓形、近無柄或具極短柄。花序多歧聚傘狀,分歧處常有2個苞片或1枚三出復(fù)葉,花序6~13朵花,高于葉面?;ò戬B生、近圓形。雌雄異株,雄株花藥大,雌株花藥癟小或脫落。三角形至寬披針形萼片,細(xì)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紅色,圓錐形或圓球形,較軟,有微香味、果肉白色。宿存萼片平展。種子凸于果面。抗寒性強(qiáng)。

      1.2.2 西南草莓(F.moupinensis(Franch)Card.)其原產(chǎn)于我國的西南部。植株高5 cm,極矮小纖細(xì)。小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匍匐莖單軸分枝,紅色,其上茸毛向前緊貼。每花序1~3朵花,花瓣卵圓形。雄株花藥大,雌株花藥癟小或脫落。萼片三角形,副萼片披針形。果實(shí)個小,卵球形、球形或橢圓形,橙紅色至淺紅色。種子深紅色,果實(shí)陰面種子凹陷,陽面種子不凹陷。雌雄異株。宿存萼片緊貼于果實(shí)。

      1.2.3 傘房草莓(F.corymbosa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西北部。植株高15 cm。葉片多為3小葉、少為羽狀5小葉。葉片較小、倒卵圓形,前端平楔。匍匐莖單軸分枝,紅色。傘房花序,高于葉面。雌雄異株,雄株花藥大,雌株花小,花瓣疊生,花藥常癟小或掉落。寬披針形至三角形萼片,細(xì)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卵形,紅色,味淡、酸,果肉粉白色。種子深凹于果面。宿存萼片平展或反折。

      1.2.4 纖細(xì)草莓(F.gracilis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西北部。植株高3~10 cm,極纖細(xì)矮小。羽狀3小葉,倒卵形,無柄或中心小葉短柄。匍匐莖單軸分枝,纖細(xì),紅色,被稀疏開展茸毛。雌雄異株。每花序常1~2朵花,單性。披針形萼片,線狀披針形副萼片。果實(shí)半球形或橢圓形,個小,紅色,無味。種子凹陷于果面,紅色,個很小。宿萼反折。

      1.2.5 高原草莓(F.tibetica Staudt et Dickoré) 植株較矮。葉為羽狀5小葉或3出復(fù)葉,小葉長橢圓形,無柄或中心小葉具極短的柄。匍匐莖較粗,單軸分枝,其上茸毛向前緊貼?;ㄐ蛏匣ǔ?朵,低于葉面。雌雄異株。果實(shí)卵球形,橙紅色至淺紅色,無香味,果肉淺紅色。種子凹于果面,黃綠色。宿萼緊貼于果實(shí)??购?。

      1.3 五倍體種(2n=5x=35)

      布氏草莓(F.×bringhurstii Staudt)起源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植物學(xué)性狀介于2個親本智利草莓(F.chiloensis)和森林草莓(F.vesca)之間,是二者的自然五倍體雜交種。

      1.4 六倍體種(2n=6x=42)

      麝香草莓(F.moschata Duch.(F.elatior Ehrh.))起源于北歐和中歐,主要分布于歐洲中北部東至俄羅斯[1,17]。植株高 10~14 cm,生長勢旺盛,不產(chǎn)生或很少發(fā)生匍匐莖。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寬而薄,淡灰綠色至綠色,倒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雌雄異株,偶見雌雄同株?;ㄐ蚋哂谌~面。果實(shí)具麝香味,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顏色變化很大,淡紅色至暗紅色或暗紫紅色,甚至略帶綠的紅色,果肉較軟。種子凸于果面。萼片極反折。

      1.5 八倍體種(2n=8x=56)

      1.5.1 智利草莓(F.chiloensis(L.)Duch.) 其起源于北美和智利,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海岸、智利海濱及夏威夷山區(qū)[1,17]。植株較矮,生長勢強(qiáng)。匍匐莖繁殖能力強(qiáng)。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厚、深綠色,具光澤。大多數(shù)雌雄異株,偶有雌雄同株?;ê艽?,花瓣較寬、倒卵圓形。果實(shí)深紅或鮮紅色,卵圓形至扁圓形,果個較大,硬,無香味,口味清淡,果肉白色。種子凸于果面,也可見稍凹陷于果面的,淺黑色。易除萼。

      1.5.2 弗州草莓(F.virginiana Duch.) 其又稱弗吉尼亞草莓。起源于北美洲的中部和東部。植株較高、較細(xì)弱,產(chǎn)生匍匐莖能力強(qiáng)。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淡灰綠色至綠色,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薄。雌雄異株,偶有雌雄同株?;ù?,雄花明顯大于雌花。果實(shí)圓球或圓錐形,紅色至深紅色,果實(shí)較軟,有香味,汁多,味酸,果肉白色。種子凹陷于果面。

      1.5.3 鳳梨草莓(F.×ananassa Duch.(F.grandiflora Ehrh.)) 其原產(chǎn)于歐洲(法國),現(xiàn)代栽培的大果草莓品種均屬于這個種,是智利草莓和弗州草莓的自然雜種,于1714—1759年間形成。植株粗壯。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大?;ㄐ虼蠖嗟陀诨蚱接谌~面。果實(shí)個大、產(chǎn)量高、香味濃。

      1.6 十倍體種(2n=10x=70)

      1.6.1 擇捉草莓(F.iturupensis Staudt) 其分布于日本東北部千島群島靠南部的擇捉島上。雌雄同株,完全可育。葉片灰綠色,倒卵圓形。果實(shí)近圓形,個較大。種子凸于果面,紅色。萼片反折。

      1.6.2 瀑布草莓(F.cascadensis Hummer) 其分布于美國俄勒岡州卡斯喀山脈西部,生長于高山草甸、林緣、河岸邊或路旁。植株直立。葉為羽狀3小葉,藍(lán)綠色,偶見4或5小葉。匍匐莖合軸分枝?;ㄐ?類,雌株、雄株、雌雄同株?;ò臧咨嗥透陛嗥瑓^(qū)別不大。自然結(jié)實(shí)率低,果實(shí)紅色,畸形、球形或橢圓形,甜微酸,果肉白色。種子凹于果面、個小。

      2 我國草莓屬種質(zhì)資源起源或分布

      我國是世界野生草莓的起源地之一[1,18],是野生草莓資源種類最豐富的國家[19-21]。草莓屬植物在我國自然分布約有13個種[22],但我國利用野生草莓資源進(jìn)行種間雜交育種工作起步較晚。

      2.1 二倍體種(2n=2x=14)

      2.1.1 森林草莓(F.vesca L.) 其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新疆、陜西、甘肅、山西、山東、云南、貴州、河南等地的林叢、山坡和草原。

      2.1.2 綠色草莓(F.viridis Duch.) 其分布于我國新疆天山山脈。

      2.1.3 黃毛草莓(F.nilgerrensis Schlecht.) 其分布于亞洲南部,在我國分布于湖南、湖北、云南、貴州、四川、陜西、臺灣等海拔700~3 000 m山地或草原。

      2.1.4 裂萼草莓(F.daltoniana Gay) 其分布于我國西藏海拔3 360~5 000 m的山頂、草甸、灌叢下。

      2.1.5 西藏草莓(F.nubicola Lindl.) 其原產(chǎn)于我國西藏喜馬拉雅罔底斯山海拔1 500~3 900 m的山間、草原、林邊。

      2.1.6 五葉草莓(F.pentaphylla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河南海拔700~2 300 m的草原。

      2.1.7 東北草莓(F.mandschurica Staudt) 其分布于我國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

      2.1.8 中國草莓(F.chinensis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西藏、甘肅、青海、四川、陜西、河南、湖北等地。

      2.2 四倍體種(2n=4x=28)

      2.2.1 東方草莓(F.orientalis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甘肅、青海、山東、湖北、河北等地。

      2.2.2 西南草莓(F.moupinensis(Franch)Card.)

      其原產(chǎn)于我國西南部,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海拔1 400~4 000 m的山間、草原和林邊。

      2.2.3 傘房草莓(F.corymbosa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吉林、甘肅、河南、河北、陜西、山西等地。

      2.2.4 纖細(xì)草莓(F.gracilis Lozinsk.) 其分布于我國河南、湖北、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海拔1 600~3 900 m的丘陵、山地、草原。

      2.2.5 高原草莓(F.tibetica Staudt et Dickoré) 其分布于我國四川、西藏等地。

      3 結(jié)論與期望

      草莓屬植物分布廣泛,歐亞兩洲習(xí)見,美洲也有分布。歐洲和北美洲到處有分布,南美洲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亞洲分布在中國、日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伊朗、阿富汗以及黑海沿岸各國。我國是世界上野生草莓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及中部地區(qū),即新疆、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西藏、云南、廣西、貴州、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陜西等省,而東部和東南部如浙江、福建、上海等無分布或很少分布。

      草莓屬種質(zhì)資源有重要的開發(fā)利用價值。種質(zhì)資源是作物遺傳多樣性育種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全世界草莓屬24個種中只有八倍體的鳳梨草莓(F.×ananassa Duch.)為現(xiàn)代廣泛栽培,其余均為野生狀態(tài)或半野生狀態(tài)。野生草莓在抗逆性、抗病性、獨(dú)特香氣和觀賞性等許多方面具有獨(dú)特的優(yōu)勢,其中有許多珍稀的種質(zhì)資源[23],如智利草莓、弗州草莓及森林草莓中的一些無性系具有抗病性,對黃萎病表現(xiàn)為中抗或高抗,可以用作抗性育種的親本。就果實(shí)硬度來講,智利草莓中有硬肉基因,而弗州草莓的果實(shí)硬度較小。如果將野生草莓資源應(yīng)用于草莓育種事業(yè),必將為草莓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寶貴的基因資源庫。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育種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野生草莓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yīng)用,雷家軍等[23]通過對低倍性的野生草莓資源進(jìn)行利用,在種間雜交的莖尖、種子開展染色體加倍處理的工作,并建立起相應(yīng)的方法體系,使我國在野生草莓倍性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很大進(jìn)展[11,24-26]。未來在高速發(fā)展的生物技術(shù)的影響與支持下,草莓屬種質(zhì)資源必定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yīng)用。

      [1]鄧明琴.中國果樹志·草莓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2]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志編緝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37卷)[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5:350-357.

      [3]葛會波,鄧明琴.我國野生草莓資源的初步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3(1):26-28.

      [4] BRINGHURST R S,KHAN D A.Natural pentaploid Fragaria chiloensis-F.vesca hybrids in coastal California and significance in polyploid Fragaria evolution[J].Amer J Bot,1963,52:658-661.

      [5]STAUDT G.Taxonomic studies in the genus Fragaria known at the time of Linnaeus.Typification of Fragaria species[J].Can J Bot,1962,40:869-886.

      [6]晁無疾,鐘新.秦巴山區(qū)野生草莓資源及其研究利用[J].作物品種資源,1988(4):15-18.

      [7]葛會波.草莓種質(zhì)資源的研究[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1991.

      [8]雷家軍.草莓染色體加倍及遠(yuǎn)緣雜交的研究[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1997.

      [9] Darrow G M.The strawberry:history,breeding and physiology[M].New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6:108-129.

      [10]EVANS W D.The production of multispecific octoploids from Fragaria species and the cultivated strawberry [J].Euphytica,1982,31:901-907.

      [11]BAUER A.Progress in breeding decaploid Fragaria×vescana[J].Acta Horticulturae,1993,348:60-63.

      [12] NOGUCHI Y,MOCHIZUKI T,SONE K.Interspecific hybirds originated from corssing Asian wild strawberry(F.nilgerrensis and F.iinumae)to F.×ananassa[J].Hort Science,1997,32:439.

      [13]STAUDT G.Systematics and geop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American strawberry species.Taxonomic studies in the genus Fragaria(Rosaceae:Potentilleae)[J].Univ Calif Publ,1999,81:162.

      [14]STAUDT G.Notes on Asiatic Fragaria species:Ⅲ.Fragaria orientalis Losinsk,and Fragaria mandshurica spec.nov.[J].Bot Jahrb Syst,2003,125:397-419.

      [15]STAUDTG.Notes on Asiatic Fragaria species:Ⅳ.Fragaria iinumae[J].Bot Jahrb Syst,2005,126:163-175.

      [16]STAUDT G,Dickoré W B.Notes on Asiatic Fragaria species.Fragaria pentaphlla Losinsk.and Fragaria tibetica spec.nov.[J].Bot Jahrb Syst,2001,123:341-354.

      [17]雷家軍,代漢萍,譚昌華,等.中國草莓屬植物的分類研究[J].園藝學(xué)報,2006,33(1):1-5.

      [18]雷家軍,楊高,代漢萍,等.我國的草莓野生種質(zhì)資源[J].果樹科學(xué),1997,14(3):198-200.

      [19]林鳳起.長白山的小漿果資源 [J].作物品種資源,1986(1):15-17.

      [20]雷家軍,鄧明琴,吳祿平,等.新疆天山野生草莓與綠色草莓(Fragaria viridis Duch.)同一性的鑒定 [J].園藝學(xué)報,2001,28(2):119-122.

      [21]雷家軍,望月龍也.草莓屬二倍體種東北草莓(Fragaria mandschurica Staudt)研究[J].果樹學(xué)報,2001,18(6):337-340.

      [22]雷家軍,薛莉,代漢萍,等.世界草莓屬(Fragaria)植物的種類與分布[M]//中國園藝學(xué)會草莓分會.草莓研究進(jìn)展(Ⅳ).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5.

      [23]雷家軍,譚昌華,朱恒,等.中國野生草莓種質(zhì)資源及其利用研究進(jìn)展[C]//全國首屆野生果樹資源與開發(fā)利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新疆:中國園藝學(xué)會,2004.

      [24]薛光榮,費(fèi)開偉,胡軍.草莓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J].園藝學(xué)報,1981,8(1):9-11.

      [25]JOHNSON HA JR.The contributions of private strawberry breeders[J].Hortscience,1990,25:897-902.

      [26]鄒盼紅.草莓種質(zhì)資源研究進(jìn)展 [J].中國園藝文摘,2016(5):29-31.

      猜你喜歡
      針形萼片匍匐莖
      創(chuàng)意樹葉
      挑山竹的技巧
      大自然探索(2023年9期)2023-10-09 17:56:55
      初雪
      針形紅茶精揉做形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
      系1. 征鎰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廣西植物(2020年13期)2020-09-12 10:20:25
      瓦楞紙板黏合強(qiáng)度測量影響因素分析
      河南建材(2017年4期)2017-08-16 02:53:44
      草莓不同節(jié)位匍匐莖子苗的光合特性
      海濱沙地單葉蔓荊匍匐莖對沙埋適應(yīng)的生長對策
      海岸單葉蔓荊沙埋脅迫下碳水化合物變化與其耐沙埋的關(guān)系
      針形管鍋爐對發(fā)電機(jī)組余熱的高效利用
      遵义县| 苏尼特左旗| 石河子市| 桂平市| 瑞昌市| 平山县| 庆安县| 广州市| 营山县| 白河县| 大荔县| 宽甸| 壶关县| 鸡泽县| 望都县| 石林| 读书| 甘泉县| 宁强县| 郸城县| 宝兴县| 微山县| 灌阳县| 内江市| 女性| 罗山县| 区。| 磴口县| 阜平县| 景德镇市| 双峰县| 岢岚县| 天台县| 达州市| 塔河县| 邯郸市| 全椒县| 仙游县| 山东省| 芜湖县|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