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蠶繭收購期,永康市蠶農比往年增收明顯,企業(yè)以高價敞開收購他們飼養(yǎng)的帶著天然艷麗色彩的金黃色蠶繭——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陳玉銀教授團隊研制的全國首個實用型彩色蠶繭品種“金秋×初日”。走進示范基地,一排排方格上結滿了金黃的彩色蠶繭,鮮艷奪目。走近細瞧,繭形大而勻稱,產量大、絲質好?!爱a品天然、保健、環(huán)保的特點符合現代消費時尚?!标愑胥y介紹,目前還有紅、綠等顏色品種正在選育。長期以來,人們把絕大多數育種精力都用在吐白蠶絲的家蠶品種上,不斷強化其品質。吐彩色蠶絲的蠶在種質資源庫里顯得并不起眼。2002年,陳玉銀在孟加拉國考察時發(fā)現當地的彩色蠶繭土種制品很受歐美消費者的青睞,但蠶繭的質量差、產量低、無法繅制高檔生絲。要獲得可實用的彩繭,需要復雜的育種努力。十多年里,陳玉銀研究團隊在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天然彩色蠶繭的色素形成機制和遺傳機理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家蠶紅、黃、綠、粉、桔等天然彩色繭的系列基礎品種;通過目標導入,采用回交、雜交等育種手段,定向選擇培育出了全國首個實用型彩色蠶繭品種“金秋×初日”。
陳玉銀團隊于2017年1月拿到浙江省農作物審定證書,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今年,收購企業(yè)以每公斤高于普通白色蠶繭3塊的價格敞開收購“金秋×初日”。由于該品種抗性較強,在今年春季普遍多濕熱天氣的不利情況下,“金秋×初日”在產量上比農戶飼養(yǎng)的白色蠶繭也高出了20%。
陳玉銀說,天然彩色繭的色素里面含有類胡蘿卜素、黃酮等多種功能性活物質,有抗真菌、抗氧化、防紫外線等優(yōu)良特性。彩色繭繅絲后不需后期化學染色,可有效減少紡織業(yè)對環(huán)境的污染。據了解,永康市聯農蠶桑專業(yè)合作社將“金秋×初日”蠶絲制成高檔蠶絲被,命名為“黃金富貴”,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至2018年初,永康已飼養(yǎng)彩繭品種“金秋×初日”758張,實現了從彩色繭到相關絲綢產品的開發(fā)和銷售渠道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