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均
(四川省沐川縣農業(yè)局底堡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四川 沐川 614507)
病牛體溫36.2℃,呼吸較弱,鼻鏡干燥,口腔黏膜蒼白,精神沉郁,步態(tài)不穩(wěn),消瘦,吃奶減少,排水樣白色稀糞,其味惡臭,并混有大量腐爛腸黏膜。
根據臨床癥狀及檢查初步診斷本例為大腸桿菌引起的白痢病。
3.1 抗菌消炎,增強機體抵抗力,用葡萄糖、VC靜脈注射,連用2d。
3.2 口服磺胺脒,連用2d,同時增設牛用舔磚補充微量元素。
3.3 第3~4d口服乳酶生、多維葡萄糖。
3.4 圈舍勤打掃,每天消毒一次,同時加強保溫。
經上述治療,患畜部分好轉,但大便仍然較稀,便中仍見較多腐爛腸黏膜,遂用中藥治療。
以補氣養(yǎng)血,健脾益胃,溫中驅寒為治則。
方用理中湯加味,黨參50 g,黃芪50g,白術100g,干姜(用百草灰火炮炙)60g,甘草(用紅糖炙)20g。
藥物煎煮,取汁灌服,日服三次,每日一劑,連服2劑,同時避免賊風侵襲,晚上地面加鋪干草,并每天更換墊草,保持干燥。
理中湯原方中的人參性熱且燥,恐補力強盛,心火大旺而傷肝,故以黨參調換,而黨參性溫而不涼,溫補而不傷身。
黃芪乃加味之藥,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而使氣鼓血生(陽生陰長),得黨參相助,則氣順血暢,正氣回歸,機體陰陽得以調節(jié)。
白術健脾胃,止泄瀉,治脾虛作脹,脾濕作渴,具有土德之金,為后天滋生要藥。
干姜味至辛,具有宣通之力,與白術同用,治脾寒,不能統(tǒng)血或脾胃虛寒,泄瀉,與甘草同用,能調其辛辣之味。本方用炮姜,皆因患畜久病體虛,正氣未歸,恐不能驟受過辛之味,炮之使辛味稍減,弱化其宣通之力,用百草灰而炮,也取其收斂之性也。
方中甘草以紅糖炙之,乃因其味至甘,甘者主和,有調配脾胃之功,甘者又主緩,又有調和諸藥之功。炙用則補力較大,而得紅糖之性相助則藥性溫和,補益脾胃之力加強。甘草熟用則補,生用則補中仍有流通之力,故而炙以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