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偉
摘要:書法中的意象不僅代表書法的生命,還代表書法家的人格特點。書法的自然意象展現(xiàn)出來的形象,是自然界物質形態(tài)與精神的真實寫照,同時也體現(xiàn)著自然的動態(tài)美。本文對意象這個概念進行闡述,對書法線條的構成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淺論書法作品中的自然意象美。通過論述分析,期望能對書法中的自然意境獲有更多的領悟。
關鍵詞:書法作品;自然意象美;分析
前言
在古代,人們就覺得書法的意境來源于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美。古代書法家也注重在書法中注入富有自然韻律的形態(tài)。因此,書法作品中的自然意象美也由此產(chǎn)生。中華大地,書法遍布于名山大川最為典型。古代書法家的《石門銘》,《華山志》等書法名著,深深的體現(xiàn)了中國書法作品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感,展現(xiàn)出來的氣韻遠出山河。正如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篆寫道:“積健為雄,妙造自然?!睍ㄗ髌?,也就是要把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用抽象線條勾勒出來,這樣的線條也才能稱之為書法。
一、意象的概述
(一)意象是書法展現(xiàn)出來的基本形象
中國書法以符號標記為起源,以漢字為基礎,筆墨揮灑大自然美好物質的形態(tài)時,也表現(xiàn)出來基本的形象——意象。創(chuàng)造意象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為形象的描寫,還有一種是將符號標記抽象化。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老先生曾說,圣人立象盡意,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雖說這句話講的是“意”與“象”之間的聯(lián)系,但其實也是講意象是書法作品所代表的基本特點?!把詾樾穆?,書乃心畫”,書法作品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鮮活而神奇的自然世界: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千峰排戟,萬仞開屏;枯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山草發(fā),野花開,懸崖峭嶂;薜蘿生,佳木麗,峻嶺平崗。由此可見,意象美是書法作品展現(xiàn)出來的基本形象。
(二)意象代表書法的生命
有書法大家形容意象為書法的筋骨血肉,也有文學家形容意象為書法的生命。這其實就是說意象可以讓人領悟到鮮活的意趣,沒有意象的書法,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淡而無味。不管從對書法的認識角度來講,還是從審美的觀點來看,書法的目的都不再僅僅描寫現(xiàn)實。但是富有生命意象的思維會使得書法作者從筆尖到字里行間,從整體到各局部都以對生命形象的刻畫,甚至是生命的內(nèi)在結構刻畫,才能使得看上去簡單抽象的符號標記,卻包含生命氣韻。書法作品的抽象化方式,能不由讓人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想,當這些想象將生命的氣韻,或者生活中的某些情趣展現(xiàn)出來,就會使人振奮,點燃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進而在提升人們審美能力的同時,使人重燃斗志。
(三)意象代表書法家的人格特點
書法表達形象,體現(xiàn)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可擬作人,表達的就是書者的精神氣質,書法中的意象代表了書法家的人格特點。當一個人的文化道德水平和氣質修養(yǎng)達到一定境界時,其行為表現(xiàn)將自然得到表現(xiàn)。因此,古代書法家非常注重對道德情懷等進行修養(yǎng)。在他們看來,書法不單單指反應意象的漢字,還是有趣的生命形象。正是因為如此,古代書法家在練習書法時,總是更習慣先修行好自己的品行。所謂,心正字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書法線條的構成特點
(一)書法是手寫的
手寫的文字更能展現(xiàn)出書者的思維意識,而且因人而異。古代甲骨文等也是先手寫再篆刻。他們只是運用了其他工具來表現(xiàn)出書法線條的不同,不同的線條組成不同的符號標記,然后沒有思想可言。
(二)書法的書寫工具是毛筆與墨水
毛筆具有可尖可圓,可整齊可潦草等特點,因此書法家就能用毛筆展現(xiàn)各種各樣的線條,從而使得書法形體豐富,多姿多彩。
(三)書法線條既有力度又有速度
中國漢字不管其大小與否,都應該勾勒有力。書法線條的勾勒,不僅考驗書者的平衡力度,還考驗其用筆的速度,當出筆速度快時,其書寫的線條會偏細,當出筆慢時,線條就會偏肥。而好的書法常常是根據(jù)漢字線條需求,快慢結合,從而從整體上表現(xiàn)出一種姿態(tài),一種感覺。
(五)書法線條是立體且有空間感的
不論在宣紙或銅版紙,只要是漢字都能看出其厚度,并且看上去是立體的,甚至這些漢字還能與時間空間拉上聯(lián)系。從古至今,書者們都在講究練筆時屏住氣息,方能完整運氣,才能使得書法線條充滿空間感。若書法作品是個單獨的空間主體,那么書法的本質也可以用人對社會的生活及精神來解釋。
三、書法作品中自然意象美分析
(一)模擬自然界物質的形態(tài)
書法以漢字為載體,漢字以不同結構為支撐。從線條上看,一般為:橫、豎、撇、捺、點。從形狀來講,包括:三角形,方形或圓形等。這些基本線條及線形構成了書法漢字,在實際生活中,它們也是自然界物質的基本形狀。人們通常會被自然界物體的形態(tài)美所渲染,從而感受到美。比如:折線直線等勾勒成的名山大川,讓人覺得是峭壁奇峰,挺拔陡峭;直線平面構成的江河,讓人覺得寧靜通透;三角形構成的樹木,讓人覺得繁茂修理。藝術來源于生活,書法創(chuàng)作同樣離不開對生活的不管感悟與總結。在古代,書法作家們經(jīng)常將其在生活中體驗到的自然界中的美好物質用線條的方式勾勒出來,加之書者的藝術修養(yǎng),從而使得書法附有意象與情趣。比如朱長文在《墨池編》中寫道: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于點畫瑕玷也。通過對筆畫結構形態(tài)的描寫,書法便與自然的美有了共通之處。
(二)表達自然的動態(tài)美
書法作品模擬自然界物質的形態(tài),指的是表達自然的靜態(tài)美,同時書法作品還表現(xiàn)出自然界物質的動態(tài)美。它是指自然界物質在動態(tài)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美感。任何事物的運動都有相應的路線,人們看到這些線路會隨著方向,力度速度等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運動美感。因此,書者在創(chuàng)作時習慣用抽象的方式用筆墨描繪出物質運動的形態(tài),從而達到書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比如:“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 發(fā);橫折如勁弩筋節(jié);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敝v的就是書法筆墨間的動態(tài)美。書法美本就來源于自然,既體現(xiàn)自然的靜態(tài)美,也體現(xiàn)動態(tài)美。進而才能展現(xiàn)出世間萬物都具雙面的論證關系。也因此,書法漢字字形間的美得到展現(xiàn)。比如,《法書苑》說:“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lián):‘飛鳥入林,驚蛇入草?!?。講的就是書法中草書的自然流暢。通過對鳥、蛇等動物在非常情境下的觀察,來塑造這一動作的美感。
參考文獻:
[1]郭連貽.書法的意象[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8(03):8-9
[2]謝建軍.意象美學視野下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理論模式研究評析[J].中國書法,2017(22):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