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場要杜絕一切傳染源、有效控制疫病發(fā)生是防治各種傳染病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措施。除了合理使用疫苗、藥物之外,適時不斷地利用消毒藥來控制疾病是很見效的方式,因為消毒藥可以直接殺滅病源微生物,所以搞好養(yǎng)殖場的消毒管理刻不容緩。消毒工作是養(yǎng)殖中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防控畜禽各種傳染性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已得到各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的高度重視。但養(yǎng)殖消毒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能否正確科學做好消毒工作,直接影響其消毒效果。
1.消毒目的要明確。消毒目的不同,選用的消毒藥也就各異,而且稀釋的濃度、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如要殺滅病毒,則選擇殺滅病毒的消毒藥;如想殺滅某些病原菌,則選擇殺滅細菌的消毒藥。許多情況下,還需將殺滅病毒、細菌甚至真菌、蟲卵等兼顧考慮,要選擇抗毒抗菌譜廣的消毒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消毒前切記要搞好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在實施藥物消毒時,首先要搞好圈舍的清潔衛(wèi)生。保持圈舍清潔是確保消毒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因為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灰塵和污物等有機物,不僅可阻障消毒藥,使之不能直接接觸病原體,而且有機物還能與許多種消毒藥發(fā)生化學反應,大大降低消毒藥物的藥效。
3.消毒前要了解消毒知識。選用消毒藥應該了解消毒藥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切忌盲目濫用和混用。盲目濫用和混用消毒藥劑,不僅會影響消毒效果,而且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畜禽產品藥物殘留超標。在同一環(huán)境里或同一物質表面消毒時,不可以同時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消毒藥,因為消毒藥的物理性、化學性的配伍、禁忌等會產生拮抗作用,導致消毒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完全無效。
4.消毒時要注重操作方法。操作技術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消毒效果。消毒藥物要隨配隨用,一次配好的藥液要在一定時間內用完,不宜久存,否則消毒藥會降效或失效,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要根據消毒藥物的種類、性質和不同的消毒對象及要求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生物消毒法等。藥劑噴布要全面、周到,最好采取立體消毒法,先頂部、四周墻壁,后地面、墻角旮旯;消毒藥液噴灑要充分,地面要淋濕,務求消毒面面俱到、不留死角。
5.消毒時要注意交替使用消毒劑。在消毒實踐中,常常在某一階段使用某一種消毒藥物的消毒效果不錯。然而,長期單一使用同一消毒藥,就易使動物體內及飼養(yǎng)場內外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在頻繁接觸一種消毒藥后便慢慢形成耐藥菌株,造成病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即產生“抗藥性”,進而使消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畜禽圈舍消毒必須實行多種藥物交替使用,忌長期使用同一品種。
6.消毒后要加強后續(xù)管理。畜禽場舍消毒安全是操作過程值得注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強消毒后的管理,以規(guī)避藥物對畜禽的毒害。在使用強酸、強堿、強氧化劑類等腐蝕性較強的消毒藥后,要先用清水沖刷,再放入動
物,防止動物灼傷(尤其是幼畜)。在實施熏蒸消毒后,要開窗通風,待廢氣徹底排凈后,方可放進畜禽。酚類、酸類、醛類和堿類消毒藥,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不宜用于飲水消毒(過氧乙酸除外)。鹵素類、表面活性劑和氧化劑類等用作飲水消毒的消毒藥,其配制濃度要準確,濃度過高會對動物機體造成損害或引起中毒,而濃度過低則起不到消毒殺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