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香蓮
【主題闡釋】
友情是什么?是和朋友一起撐著傘在雨中漫步;一起騎著車在路上飛馳;一起徘徊在書店走廊里,探討著彼此的人生規(guī)劃和理想憧憬。朋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少年護城河
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華曾經是“死對頭”。原因其實很簡單,大華一直跟著他小姑生活。他的生母在山西,偶爾會來北京看看他,但誰都沒有見過他爸爸,他自己也沒見過。這一點,是公開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
當時,學校里流行唱一首叫《我是一個黑孩子》的歌,其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是一個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蔽医o改了詞兒,“我是一個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處……”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著主兒,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給大華聽,很快就傳開了,全院的孩子見到他,都齊聲唱這句詞。
大華比我高兩年級,論打架,我是打不過他的。但他小姑脾氣很烈,管他很嚴,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個孩子打架了,不問青紅皂白,總是要結結實實揍他一頓的。
我和大華唯一一次動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學之后。因為被老師留下訓話,出校門時天已經黑了。從學校到我們大院,要經過一條胡同,胡同里有一塊刻著“泰山石敢當”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沒有路燈,一片漆黑,經過那塊石碑的時候,突然從后面躥出一個人影,餓虎撲食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頓拳頭如雨,打得我鼻腫眼青。等我從地上爬起來,人影早沒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華,不會有別人。
我們兩人之間的“仇”,因為一場架,算是打上了一個“死結”。
沒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親突然去世了。父親回老家滄縣給我找了個后媽。一下子,全院的形勢發(fā)生了逆轉,原來跟著我一起沖著大華唱“我是一個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處”的孩子們,開始齊刷刷地對我唱起他們新改編的歌謠:“小白菜呀,地里黃喲;有個孩子,沒有娘喲……”
我發(fā)現,唯一沒有對我唱這個歌的,竟然是大華!
我很想和他說話,不提過去的事。好幾次,碰到一起了,卻還是開不了口。再次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分明看見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動了動。
一直到我上了中學,和他一所學校,參加了學校的游泳隊。由于他比我高兩級,老師指派他教我仰泳動作,我們才第一次開口說話。這一說話,就像開了閘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過去那點兒事,就像沙子被水沖得無影無蹤,我們一下子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大華上高一的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從山西趕來,要帶著他回山西。那天放學回家,剛看見他的生母,他扭頭就跑,一直跑到護城河邊。他的生母,還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過去,卻只看見河邊上大華的書包和一雙白力士鞋,不見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沒有見他的人影。大華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來,大家也都以為大華是投河自盡了。
我不信。我知道大華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開,也不會選擇投水。夜里,我一個人又跑到護城河邊,河水很平靜,沒有一點兒波紋。我在河邊站了很久,突然,憋足了一口氣,雙手在嘴邊圍成一個喇叭,沖著河水大喊了一聲:“大華!”沒有任何反應。我又喊了第二聲:“大華!”只有我自己的回聲。心里悄悄想,事不過三,我再喊一聲,大華,你可一定得出來呀!我第三聲落了地,依然沒有回應,一下子透心涼,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就在這時候,河水有了“嘩嘩”的響聲,一個人影已經游到了河中心,筆直地向我游來。我一眼看出來,是大華!
我知道,我們的友情,從這時候才真正開始。
一直到現在,只要我們彼此誰有點兒什么事情,不用開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靈感應一樣,保證對方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面前。我們兩人都相信,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實的存在。這個真實就是友情。羅曼·羅蘭曾經講過,人的一輩子不會有那么多所謂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個就足夠。
(作者肖復興,選自《少年文摘》2015年第10期,有刪改)
讀后一思
1.文中,大華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動了動”這個細節(jié)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2.結合語境,品味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
3.讀罷全文,你覺得“我”和大華為什么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寂寞中的叩門聲
唐先生坐在那張高背的皮椅子上,抽著煙斗。他顯得疲憊不堪,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進椅子里似的。那樣子,仿佛一連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撐不住了,癱在了這兒。
他的一幅畫被莫名其妙地定為黑畫——還是那個曾請他刻煙斗的藝術處處長定的。那位處長本來挺喜歡他的畫,但為了迎合上邊某種荒謬的理論,為了自己在權力的臺階上再登一級,親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失去了一切……喧鬧的人聲從屋內消失,好似午夜后關了門的小飯鋪,靜得出奇。而玻璃書柜的第一層上還擺著幾只名人和要人請他雕刻的煙斗。A.這幾只煙斗刻得精美極了,卻放在那里,沒人來取……
這時,他聽到有人輕輕叩門。已經許久沒聽過這聲音了。 他撂下煙斗,趿拉著鞋去開門。
打開門,他不禁驚奇地揚起眉毛。一個人抱著一盆特大的金光燦爛的鳳尾菊正堵在門口。因花枝太長,抱花盆的人努力聳著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臉,但枝梢還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農——老范!不用說,肯定是他來了。他總是在這種時候出現;而在自己春風得意時,他卻悄悄避開了,并且總是不聲不響地用一片真心誠意對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陣濃郁的花香,混著一股淳厚的人情撲在身上,心中有種說不出的亂糟糟的感覺,嘴里忙亂地說:“老范,老范,快請進,請進……好,好,就放在地上吧!這花兒開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極了吧!”
來人把花兒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來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認得。那是一個中等個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夾襖,裝束和氣質都像個農民。手挺大,寬下巴,一雙吊著的小眼睛,皮膚黑而粗糙,鞋幫上沾著黃土。
“你是?”
“俺是您認得的那老范的兒子。”
唐先生聽了,忽覺得他臉上某些地方確實挺像老范,忙請他坐,并給他斟了杯熱茶?!澳愕€好吧?這兩天,我還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這話說得真切不假,毫無客套的意思。
不料這青年說:“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著,得了肺炎,過世了?!彼穆曇舻统痢5孟袷虑橐堰^了多日,沒有顯得強烈的悲痛與難過。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時,總對俺念叨說,唐先生最愛瞧鳳尾菊。這盆是他特意給您栽的。他囑咐俺說,開花時,他要是不在了,叫俺無論如何也得把花兒給您送來。”
唐先生聽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事,一個對他來說無足輕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他的人……他心里一陣凄然,不知該說些什么話。他下意識習慣地從茶幾上拿起煙斗,可是劃火柴時,手顫抖著,怎么也劃不著。那青年一見到煙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說: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歡您刻的煙斗嗎?您曾經送給過他一只煙斗吧!他臨終時對俺說:‘你記著,俺走的時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不像樣都不要緊,千萬別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煙斗給俺插在嘴角上?!?/p>
“什么?”唐先生驚愕地問。他好像沒聽清這句話,其實他都聽見了。
那青年又說了一遍。他的腦袋嗡嗡響,卻一個字兒也沒聽見。
B.直到現在,唐先生的耳邊還常常響著那傻里傻氣的“美,美呀”的蒼啞的贊嘆聲。他后悔,當初老花農向他要煙斗時,他沒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來,送給他……
(作者馮驥才,選自《雕花煙斗》,有刪節(jié))
讀后一思
1.文中的老花農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語境分析。
2.賞析文中的兩處畫線句子。
3.本文以“雕花煙斗”為線索,講述了唐先生和范花農的友情故事。請結合全文,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