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昔為山中遺 今比席上玉
      —— 貴州賞石文化漫談(下)

      2018-03-26 08:47:19任天成牟雪松
      藏天下 2018年3期
      關鍵詞:石家賞石貴州

      文/任天成 牟雪松

      ◎吉祥鳥

      明、清賞石文化

      與我國悠久的古代賞石史相比,貴州賞玩奇石的歷史與貴州豐富的石資源和悠久燦爛的“石文化”是不相稱的。雖然早在唐朝貴州就出了開鑿樂山大佛的通海法師這樣對全國有重要影響的賞石家,但遲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始置省,不僅貴州的觀賞石資源世所鮮知,賞石文化和賞石大家世上也鮮有人知。主要原因,是貴州“地無三里平”的交通條件和“人無三分銀”的經(jīng)濟條件制約了賞石文化的發(fā)展。誠如明代大錯和尚《他山記》中所言:“宇內山石之奇,無過川、黔、楚、粵。然幽遐荒遠,車馬不交之處,奇詭殆甚,而世或鮮知之。”

      因此,貴州賞石文化的真正繁榮,是從十五世紀建省開始,貴州與外界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賞石文化隨之日益繁榮。

      明永樂十一年(1413),明廷正式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貴州作為一個獨立的省級行政單位正式成立。這在貴州發(fā)展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在貴州眾多的屯墾士卒的定居,明廷委派大量各級官員和貶謫人士的到來,帶來了中原和江南的先進生產(chǎn)技術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加之,各類學校的興辦,本土人才的成長,外出趕考,為官為宦,以及宦游、商旅的往來,使昔日封閉的貴州加速了與中土的各方面交流,貴州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也包括了賞石文化的興起和迅速發(fā)展,到明末清初,形成了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個賞石文化高潮。

      文化的興盛,促成了賞石氛圍的日益濃郁,也造就了貴州一批批藏石家、賞石家。

      ◎山高水長

      明代以來,比較知名的有首次將“紅巖碑”公諸于世的明代舉人邵元善,因憫大理石農(nóng)而丟官的明代進士蔣宗魯,明朝舉人、賞石根藝大家越其杰,明末賞石巨匠楊文驄,明代后期,貴陽崛起了一個以園林家楊師孔、賞石家楊龍友為核心,成員有楊龍友之舅、賞石家、根藝家越其杰,著名詩人謝三秀,偶爾有普安州詩人、賞石家謝士章參加的著名賞石家群體。他們議論國是、飲酒嘯歌,交流根藝、假山疊筑、繪畫、賞石的體會,在貴州有較大社會影響。萬歷至崇禎間普安州(今盤州市)的謝士章,明末清初銅仁的徐以暹和貴陽的吳中蕃等留下不少賞石文化作品,以詩為盛,其次是散文和賦。

      名家藏石有楊師孔的石林,越其杰的景觀供石和園林古石,吳中蕃的魚石、浪石、石案、石枕,謝士章的景觀供石等。礦物晶體有萬山的辰砂晶體,普安州得都山的雄黃、雌黃晶體,赫章天橋、媽姑的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晶體等。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末年,在黔桂邊境上下了一場規(guī)模很大的隕石雨,貴州省獨山縣董嶺鄉(xiāng)就保存有那次隕石雨所遺留的隕石。1970年,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運走了其中最大的一塊重達180公斤的隕石,現(xiàn)存北京天文館。

      貴州清代賞石活動,比較明代,不僅本土和客籍賞石家和賞石愛好者大量增加,地域擴大,而且,賞石的文學藝術形式更為豐富多彩,賞石的石種、賞石的來源更加多樣化,并且,出現(xiàn)了貴州歷史上的第一部石譜。總之,賞石文化較明代有了質的飛躍。

      ◎寶 藏

      在文學形式上,清代不僅繼承明代以詩、文、賦的文學形式來賞石品石詠石,而且還增加了詞、曲、楹聯(lián)、小說等文學體裁來品賞歌詠賞石和以繪畫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觀賞石。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貴陽賞石家陳矩在四川天全任上時,因深入深山找水、引水下山等,在野外揀到很多觀賞石,于是,以近代地質學的觀點,編著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貴州首部石譜《天全石錄》。僅《天全石錄》中所列賞石就有三十二拳。

      清代以來,由于貴州與省外交往有所增強,省內外賞石交流活動開始增多,主要有:陳法將新疆十二臺姓帥的地方官送給他的十余拳瀚海石(即沙漠中的戈壁石、風礪石之類)帶回了貴州。丁寶楨在山東任上清廉愛民,治黃搶險,離任時,山東人民贈送給他一拳重約八十余斤、遍布孔洞的黃河石,丁雖不愛賞石,但他珍視山東人民的這份深情厚誼,花費頗巨,將此石帶回到織金老家,其后代珍若拱壁。鄭珍在河南汲縣拜比干墓時,在墓周揀到一拳類似心臟的象形石,并帶回離該地數(shù)千公里之遙的遵義家中。莫友芝應丁日昌之邀為其藏書編目四年,丁贈其一枚重約舊秤一兩的具蘿卜花紋、杏黃色田黃凍石,上下兩面印文為“莫友芝印”、“聽信問叟”,莫友芝一直隨身攜帶。唐樹義之父唐源準在粵為官時,于廣州購獲一方明忠烈公順德人陳邦彥之印,在赴清遠任的船上即夢到陳所托,唐樹義將其帶回黔后,在貴陽筑“待歸草堂”園林,并構一幢陳列該硯的“夢硯齋”。書法家嚴寅亮以一幅“頤和園”匾額書法作品為慈禧太后所接見,并賜其一方玉印。嚴將其攜回印江老家。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期,不少省外賞石家來到貴州,有力促進了貴州賞石文化發(fā)展,并留下不少石壇佳話。

      清代賞石,依其實用性,將賞石分為五大類別:

      供石:主要供于廳堂之中或園林之內。如前述陳法、丁寶楨、曹申吉、鄭珍從省外帶回的賞石等。

      文房石:主要置放在書房或幾案之上。如前述的莫友芝的田黃印石、嚴寅亮的慈禧所贈玉印,唐源準的“夢硯”,平翰的“鳳兮硯”,黎尹聰收藏的漢玉、古印,余珍所收藏的三百余枚名印和五十余方古硯。還有岑鞏的“思硯”、織金的“平遠硯”、大方的“大定硯”、普安縣的“龍溪硯”及盤州市丹霞山護國寺慈禧所賜玉印、玉環(huán)等。

      地標石:指那些不可移動的大型觀賞石,可一石成景。如貴陽獅巖、船石,貴定縣鳳凰石,梵凈山蘑菇石,普安縣老鷹巖等。

      ◎云水謠

      圖紋石:貴定倒影石,貴陽石田、仙跡石等。奇異功能石有:普定和貴陽黔靈山的石花,甕安晴明石,福泉驚蟄魚石,黎平過化石,水城響石和天乳巖等。

      礦物晶體:鉛(稱黑鉛)產(chǎn)于赫章、畢節(jié)、都勻、普安等地;鋅(稱白鉛)產(chǎn)于赫章、遵義、都勻等地;朱砂產(chǎn)于萬山、開陽、修文、石阡、務川、普安等地;水晶產(chǎn)關嶺、羅甸等地,銅礦產(chǎn)威寧。鐵礦產(chǎn)于水城、赫章、修文、獨山、都勻、鎮(zhèn)遠等地。雄黃產(chǎn)于貞豐、冊亨、安龍、六枝、都勻等地;螢石產(chǎn)于安順;石膏產(chǎn)于余慶;黃鐵礦產(chǎn)于修文、大方、遵義、仁懷、晴隆、普安、盤州、水城、三都等。

      以上觀賞石分類為現(xiàn)代觀賞石分類規(guī)范化,打下了重要的歷史文化基礎。

      民國時期賞石文化

      民國時期(1911~1949),僅有短短的38年,且軍閥割據(jù),日寇入侵,民不聊生,何談賞石?

      但現(xiàn)代地質學的傳入,本省地質、古生物學家的成長,加之,抗戰(zhàn)開始以后,作為大后方的貴州,全國人才的后撤入黔,用近代地質學對貴州礦產(chǎn)資源的勘查。在全國戰(zhàn)爭頻仍的大環(huán)境下,貴州這個大后方,反而成為找礦、認石的人間樂土。

      這期間,貴州本土的賞石家分為四類:一類是學習了現(xiàn)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專家學者,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觀察巖石、礦物、古生物,在省內外從事地質勘查工作,并均有重大建樹,他們是貴州人羅繩武、樂森和丁道衡等。

      第二類是賞石收藏家,如盤縣人張道藩,大方人、紅軍烈士彭新民等。

      第三類是以文學藝術形式歌頌賞石家,如貴陽人姚華、印江人王峙蒼、普定人任可澄、郎岱(今六枝)人安健、安順人黃齊生、沿河人席正銘等。第四類是旅居省外的賞石家。貴陽人李國瑜,長期寓居天津,與張輪遠(《萬石齋靈巖、大理石譜》的作者)、劉云孫(《萬石齋靈巖、大理石譜》跋的作者)關系極為莫逆,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吟詩、論石、品茗、飲酒,李不僅為該《石譜》寫序、題詞、贈詩,而且,對張著名的雨花石“黃岡竹”和大理石“白云在望”題詩,對張的著名雨花石“鳳鳴朝陽”題“壺中天”詞一首,成為該《石譜》的有機組成部分。

      民國時期,外省名人對貴州賞石活動的影響很大,主要以地質工作者及文化人為主。

      民國時期貴州出現(xiàn)不少的重要賞石:貴陽麒麟公園洞口的麒麟石;清鎮(zhèn)東山寺的巢鳳石;務川地標石“九天母石”,正安城南十里的“石筍”;盤縣馬場磨盤石;水城木底蟾蜍石;興義馬鱉石、興仁仙馬巖;紫云觀音山等。

      民國時期貴州盤縣人、印章收藏家張道藩所收藏的印章石十分珍貴,有:張嶧陽刻雙羅漢獅子鈕紅壽山石印和另兩枚紅壽山石印,齊白石刻贈黃白色壽山石印,張道藩自刻白壽山石印,呂風子刻獅子鈕白壽山石印,雙蝙蝠鈕舊昌化石印,傅抱石刻云松鈕雞油田黃石印,徐悲鴻贈白大理石印,張峰陽刻明坑雞血石印,傅抱石刻松鼠葡萄鈕藕粉凍石印,傅抱石刻青田石印、昌化石印、新雞血石印,齊白石啞弟子刻印,還有沈左堯刻的牙質印、白壽山石印,馬公愚刻的新青田石印,方介堪、陶壽伯刻印等,1976年7月,臺灣文藝圖書館還出版了《道藩藏印譜》。

      ◎ 慈航普度

      ◎滄浪之水

      生物化石是現(xiàn)代地質學家對貴州觀賞石的獨特貢獻。有為紀念許德佑先生而命名的許氏創(chuàng)孔海百合,丁道衡研究的十字珊瑚、頭貝、波哈丁貝、丁文江發(fā)現(xiàn)的假烏拉珊瑚,樂森引入研究的假提羅菊石,盧衍豪研究的遵義盤蟲,李四光引入研究的震旦角石,邊兆祥發(fā)現(xiàn)的大羽羊齒等。

      地質學家們對礦物晶體也有新貢獻,主要有:雄黃、雌黃、辰砂、水晶、輝銻礦、螢石、重晶石、黃鐵礦、自然硫、石膏、黃銅礦、輝銅礦、斑銅礦、孔雀石、赤銅礦、藍銅礦、自然銅、方鉛礦、閃鋅礦、白鉛礦、水鋅礦、菱鋅礦、異極礦、褐鐵礦、菱錳礦、氧化錳礦、菱鐵礦、方解石、紫袍玉帶石等。

      少數(shù)民族石圖騰

      在貴州,少數(shù)民族具有獨特的石文化崇拜,為貴州賞石文化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苗族通常把屹立于山野中的陡峭巖石作為崇拜對象,無子的人跪拜巖石求子,生子后必須再去還愿,而且將子拜繼巖石,子名往往與巖名相符。還有一種現(xiàn)象,許多村寨前立著幾塊怪石,不許人觸摸,據(jù)說是村寨的守護神。水族稱巨石為“霞拜”,怪石為“立岜”,拜巖的活動隆重而神秘,祭祀以家族或村寨為單位,獻犧牲、對歌曲,然后分享賜福,以求人畜興旺、五谷豐登。侗族十分崇拜雷神,稱之為“雷祖”,他們世代傳誦著《雷公》古歌,還傳說天柱縣的巨石是雷神派仙人豎起來的。在荔波的瑤山和瑤麓村寨的路口上,往往立著幾塊怪石,任何人都不許觸摸,更沒有人敢輕易搬動。據(jù)說這是他們的村寨神。后來,祖先崇拜興起,人們又把祖先的神靈與對山石的崇拜結合起來。關嶺坡貢至六枝的郎岱,有兩種迷信,一為將軍箭,一為指路碑。據(jù)說人家小兒如出生時日犯將軍箭,必病,甚至不治。解救之法,則在三岔路口建一指路碑,碑上字大意為:“小兒××犯將軍箭,特立指路碑。”并在其后書:“開弓弦斷,箭來碑擋”八個字,以為禳解。坡貢的指路碑上寫:“上通坡貢,下通郎岱,左至六堡”字樣,行人稱便。安龍許多人家大門前忌諱有廟有山,即使對面房子高于自己家的也忌諱。求解的辦法是在門上置一兇惡的“吞狗”或“泰山石敢當”之類的東西,或在門前豎立一扇照壁,并在照壁上寫“紫微高照”的字樣,或將大門向屋內退,形成一凹字形,稱為燕子窩,以避兇。如此等等。據(jù)說,在貴州17個世居民族中,就有16個有石崇拜的習俗,尤以苗族、布依族等苗瑤族群和百越族群為甚。足以說明,貴州人對賞石的喜愛有著悠久、厚重的遺傳因素,是與生俱來的。

      ◎乾坤葫蘆

      正是明、清及民國以來,這些賞石名人、大家及少數(shù)民族等物質與精神的勞動創(chuàng)造活動,開啟了貴州賞石文化之先河,豐富了貴州石文化的積淀,延續(xù)了貴州源遠流長的石文化經(jīng)脈,為貴州成就石文化大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也許,貴州明朝賞石根藝大家越其杰在其《移怪石》中所抒發(fā)的感慨與情懷,能代表貴州賞石人的共同心聲:

      嵌空發(fā)清音,光潤生寒琭。

      高才盈尺余,巖壑勢奔矗。

      古拙與我宜,猶存未雕璞。

      攜歸伴書琴,幾案如深谷。

      昔為山中遺,今比席上玉。

      雖然蒙鑒賞,無乃污塵俗。

      猶勝棄道傍,腐朽同草木。

      君看璠玙姿,三獻仍勞哭。

      宇宙今寥寥,任耳不任目。

      猜你喜歡
      石家賞石貴州
      貴州,有多美
      沉醉貴州
      多彩的貴州 多彩的茶
      貴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與貴州茶一起
      貴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賞石·人
      寶藏(2018年5期)2018-05-26 07:21:41
      賞石·圖
      寶藏(2018年5期)2018-05-26 07:20:38
      賞石·景
      寶藏(2018年5期)2018-05-26 07:03:02
      賞石拍賣新觀察
      寶藏(2018年1期)2018-01-31 02:05:09
      好是怡情處,西樓長景真——中晚唐賞石家張祜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49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商情(2017年9期)2017-04-29 01:57:47
      华宁县| 榆树市| 贡嘎县| 分宜县| 房山区| 上思县| 望江县| 龙江县| 莲花县| 和政县| 孟津县| 安陆市| 瑞安市| 炎陵县| 获嘉县| 龙里县| 鄂托克前旗| 夏河县| 垫江县| 舒城县| 永定县| 普洱| 利津县| 新沂市| 鸡东县| 晋州市| 临湘市| 黄平县| 夏邑县| 安吉县| 兖州市| 平陆县| 商城县| 休宁县| 昌江| 江安县| 莒南县| 九台市| 博湖县| 达尔|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