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巍
最近網(wǎng)上熱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今天下班回家已經(jīng)快十一點了,由于客戶沒談成,身體疲倦、心情也不太好。這時,發(fā)現(xiàn)5歲的兒子正靠在門邊等我。“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兒子問?!笆裁磫栴}?”我急切地問道。“爸,你1小時能掙多少錢?”“小孩子家為什么問這樣的問題?”我生氣地喝到。兒子望著我,懇求道:“請告訴我,你1小時掙多少錢?”“差不多能賺100元。怎么啦?”“喔。”兒子沮喪地低下頭。過了一會兒,他又抬起頭,猶猶豫豫地說:“爸,可以借給我50元嗎?”我終于發(fā)怒了:“如果問這種問題就是想要向我借錢,那你還是回床睡覺!”兒子一聲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間,輕輕關上了門。平靜了一會兒,忽然覺得剛才的確有些粗暴,便走進孩子的房間,輕聲問:“你睡了嗎?”“爸,還沒呢。我還醒著。”兒子回答道?!鞍职纸裉煨那椴惶?,所以剛才可能對你太兇了。”我遞過去50元錢說,“這是你要的50元?!眱鹤有老驳亟舆^錢,然后又從枕頭下拿出一些皺皺的鈔票,仔細地數(shù)起來?!澳阋呀?jīng)有錢了,為什么還要?”我又開始生氣了?!耙驗橹挥心切┻€不夠,不過現(xiàn)在足夠了?!眱鹤踊卮鸬馈N液芎闷妫骸澳銛€這些錢做什么?”沒想到他將數(shù)好的錢全部放在我的手里,認真地說:“爸,我現(xiàn)在有100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你早點回家,我想讓你同我和媽媽一起吃晚餐?!边@一刻,我竟語塞......是??!隨著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父母如今已難得有充足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孩子,他們還僅僅是個孩子,他需要我們的陪伴和呵護,也需要我們的教育和引導。雖然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但每個人對時間的把握卻是不同的,是讓那些瑣事、俗事牽絆著你,還是抽出更多時間去陪家人,你應該懂得權衡!
據(jù)記者隨機調(diào)查,每周陪孩子的時間少于5小時的爸爸達50%,每天都能陪孩子的爸爸只有20%。李先生是名銷售人員,6歲的女兒每天都由妻子照顧著??墒抢钕壬鷧s發(fā)現(xiàn),如此一來,自己每周陪伴女兒的時間太少了。現(xiàn)在,女兒似乎和他越來越疏遠了。30%的爸爸們回家以后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電視和上網(wǎng)。對于他們來說,在家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等娛樂活動更有助于釋放壓力,調(diào)節(jié)情緒。此外,還有極少數(shù)的爸爸會把工作帶回家完成。還有20%的人屬于標準“好爸爸”。他們會選擇回家后耐心地陪伴孩子。他們會在晚飯后到寶貝睡覺前這段時間,玩點兒互動的小游戲,或聽他們說說在幼兒園、學校里發(fā)生的趣事。
父親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母親的世界里。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系上,將會更加依賴于母親,并視母親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父親置于備受冷落的境地。因此,爸爸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家庭關系的失衡。
所以,有人說1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也許就是基于父親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重要與不可替代,加之始終以“強者”姿態(tài)生活在孩子身邊,時時刻刻對其施加影響的結(jié)果吧?由是我們是否可以初步確信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是不能,也是不可以缺失的?而現(xiàn)實生活中,正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造成事實上缺失的家庭,又應該通過怎樣方式的彌補,來填充對孩子形成的缺失。
一、糾正無視孩子的思想和作法。
很多做父親的人以為,孩子有母親細心呵護,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學習好,自己只要努力工作掙錢,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生存、學習環(huán)境,就對得起這個家,對得起孩子了。于是,整日忙于工作,斡旋于事業(yè)職場。早出晚歸的,就是偶爾早回來,亦是筋疲力盡,只想靜靜地休養(yǎng)生息,而忽略了借機與孩子交流、溝通。因此,面對快節(jié)奏的社會,迅捷的生活,做為父親,既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得到生存、發(fā)展,又能與自己的孩子有較恰當?shù)慕佑|時間,讓孩子體會到一個父親對他(她)的愛,而不影響到孩子正常健康成長?筆者以為,要達到如此三點:一是讓孩子感覺得到父愛是無處不在,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的;二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親會隨時隨地出現(xiàn)的;三是父親是孩子永遠的依靠,堅實的后盾。我們不可能為了孩子而不工作,更不能為了不使父愛失位而整天與孩子廝守在一起。對于人來說,生存是第一位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我們才會使生活延續(xù)下去。獲取收入是必須的,甚至有些過度勞碌亦在可以理解范圍之內(nèi)的。因此,可以允許孩子幾天見不到父親的情況出現(xiàn)。人生沒有這樣的付出,怎能有頗豐的回報?也許我們因為忙碌而減少了與孩子的接觸;也許我們早出晚歸,出門太早回來太晚不敢驚擾孩子的休息而疏于接觸;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如何不使孩子感覺父愛的缺失?這里面應該有一個夫妻配合的問題。如果夫妻“串通”好了,可以做到這一點。讓孩子生活、學習中所有用品,均打上父親的“烙印”,而使父親顯得無處不在。例如早晨起床穿衣物,母親拿出一件新衣服,會說,這是你爸爸昨天給你買回來的。孩子衣食住行里都有爸爸的“參與”,再結(jié)合實際意義上的經(jīng)常出現(xiàn),就能暫時彌補孩子心中的父親缺失感。雖然也許因為真忙,不能與孩子進行長時間的交流,但打個招呼,通個電話,用親昵的動作示好,亦是很好的溝通手段。
筆者以為,有這樣幾個時候做父親的要出現(xiàn):1、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定要力爭抽出時間與妻子一起參加,需要展示完美三口之家的機會,一定不要錯過;2、孩子遇到挫折、困境的時候,要及時出現(xiàn)在孩子身邊,及時安撫、鼓勵此時此刻脆弱的心,令其能夠迅速振作起來;
二、不要尋找任何借口而“遠離”孩子。
在事業(yè)上奮斗和與家人快樂生活,是一個人沒有選擇的兩個方面,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所以說,任何借口均不足以拿來當無法與孩子交流、溝通的理由。對兩件同樣重要的事情,唯有尋找出符合具體家庭狀況的辦法,才能很好地解決父親缺位的問題。
三、不要在生活中“疏遠”孩子。
也許做父親的忙碌了一天,真的很疲憊;也許事業(yè)遇到瓶頸而心煩意亂;也許被領導責難而心灰意冷。有時候會想,自己心情不舒暢,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而想選擇獨自呆一會。其實,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的一份子,經(jīng)常要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如若我們總拿這樣的理由“搪塞”自己,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習慣,那就造成事實上的父愛缺位。所以,要學會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把工作情緒帶入家庭生活。工作就僅僅是工作,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能做為“疏遠”孩子的理由。
總之,決不能因為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使父愛缺位。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事,必須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