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顯揚
中國原油期貨26日成功登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成為中國第一個允許境外投資者直接參與的期貨品種。上市首日,中國原油期貨收獲開門紅,各品種合約成交量總計達4.2萬多手,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成交總價值金額達183億元人民幣。外媒分析稱,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準備挑戰(zhàn)美國和歐洲的原油價格基準,尋求更大的國際原油定價權。
交易面對中外投資者
26日9時,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原油期貨的交易時間是上午9時到11時30分,下午1時30分到3時,以及晚上9時到次日凌晨2時30分。每份合約對應1000桶原油,可交割油種共有7個。
中國原油期貨9月交割的合約26日以每桶440元開盤。截至收盤,主力合約收至每桶429.9元(約合67.87美元),高于同一時間的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65.55美元/桶,略低于英國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69.56美元/桶。
《紐約時報》稱,中國已經(jīng)開放了6000多個交易賬戶,包括境內(nèi)的石油巨頭和約150家券商,包括磐石金融、摩根大通在內(nèi)的十多家境外機構也進行了注冊。報道稱,境外投資者需要在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等8家銀行選擇一家,開設非居民賬戶辦理人民幣原油期貨的保證金存款。投資者需要將資金從該銀行賬戶轉移到券商及中介機構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賬戶。券商和中介機構則需要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分別開設兩個用于保證金存款和外幣結算的賬戶。
爭取定價話語權
彭博社26日稱,隨著中國原油進口的蓬勃發(fā)展,中國希望開放國內(nèi)市場進行期貨交易的意愿增強。2017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據(jù)統(tǒng)計,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突破4億噸,總進口額達1623.3億美元,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67%。目前,中國購買的原油只能依照美國WTI原油與英國布倫特原油的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中國在原油期貨領域上卻沒有多少定價權。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jiān)桂浩明分析說,如果沒有原油期貨交易,僅僅停留在只進行現(xiàn)貨買賣的階段,不但嚴重缺乏在國際原油交易過程中的話語權,而且也明顯缺乏應對油價波動的能力,對整個行業(yè)以及上下游企業(yè)都十分不利,也使得國家的能源安全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桂浩明認為,原油期貨的推出關系到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平穩(wěn)發(fā)展。
不過在一些人看來,中國爭取原油期貨定價話語權的路還很長?!霸谥薪诳磥恚袊€很難成為國際原油價格的主要決定者,”澳新銀行一位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表示,“我認為目前全球投資者還不是特別能接受基于中國標準的合約?!?/p>
人民幣結算受到關注
中國證監(jiān)會期貨部相關負責人26日表示,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其價格體現(xiàn)的是進口原油到岸價,能更方便國內(nèi)涉油企業(yè)管理價格波動風險。原油期貨上市,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中國市場機會和更加豐富的投資選擇,有利于形成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新格局。
彭博社稱,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原油期貨合約不僅有助于競爭原油定價控制權,還可以促進人民幣在全球貿(mào)易中的使用,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中國的長期目標之一。中國的監(jiān)管機構希望這個期貨能成為境內(nèi)石油公司的風險管理工具,充當行業(yè)參與者的價格參考,并幫助開放國家的金融市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