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宇
“磨剪子嘞,戧菜刀……”篦子巷的胡同里傳來了嘹亮悠長的叫賣聲,這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已經(jīng)多年未聞了,我疾步走了出去。
在幾個放了斗篷車的攤位后面,我見到一位黑瘦的老人。他支了一個很小的馬扎,坐在上面,沾滿油膩的手上還有一些泥土,手背上青筋暴起,在松弛發(fā)皺的皮膚下清晰可見。他的皮膚在陽光的暴曬下很是黝黑。從他身前低矮的工作臺——一個小平板車,以及上邊浸了油的布袋和幾把锃亮的菜刀來看,這位老人就是磨刀師傅。
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問:“大爺,能幫忙給刀開個刃嗎?”他笑著點點頭。我取出隨身攜帶的折疊刀遞給他。他很嫻熟地為刀上了油,用浸了油的布袋將粗鈍的刀面擦得锃亮,隨后從一旁的小筐中取出了一個砂輪和一個裝著水的破舊的礦泉水瓶。他將水灑在砂輪上,又將刀刃抵在砂輪上,緩緩地打磨起來。他雙眼緊緊地盯著刀鋒,額頭沁出一層密密的汗珠,汗珠順著臉頰流下,滴在刀上,濺了開去。他仔細地打磨刀刃的每一寸地方,那份專注,像是要將手里的鈍刀淬成一把寶劍。
我突然想起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工匠精神,想到歐冶子,他具有非凡的智慧,善于鉆研,又刻苦耐勞。傳說他鍛造龍泉劍時,加入了自己的鮮血。真正的工匠必須要有將生命融于“工”的信念。龍泉是神劍,與尋常劍不同,它有靈性。無須說得神乎其神,我堅信這份靈性源自工匠虔誠的精神,只有將精神注入器中,器才能稱為神器……
看他好像完工了,我想說聲“謝謝”打破沉默,他先說話了:“孩子,你該上大學(xué)了吧?”“還沒呢,明年高考?!蔽掖鸬馈@先苏f他的孫子和我差不多大,他也快干不動了,要把手藝傳給孫子。我出于好意勸他說:“大爺啊,磨鐵器能掙多少錢?。拷窈笫袌鲋粫絹碓叫?,不如讓您的孫子上個大學(xué)?!彼^都沒抬就肯定地說:“掙得再少也要做!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了。”
我聽了有些羞愧。沒有人知道,在這個小巷里,還有這樣一個默默堅守傳統(tǒng)手藝的老匠人。他忍耐了一個個嚴寒酷暑,多么辛苦!但為了傳承這份手藝,他竟還想讓孫子也來承受這份辛苦……
“好了。”他擦了擦刀,“開完刃了,拿好?!庇质且槐埲獎Γ野迪?。
他收起我遞給他的兩塊錢,丟進筐中,推起小車掉頭離去。
簡 評
作者寫了偶遇的一位堅守傳統(tǒng)手藝的老師傅,寫他的認真,寫他的堅守,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嗎?這種精神讓人感佩。
本文內(nèi)容充實,行文流暢,細節(jié)描寫出色。比如有關(guān)老師傅外貌的描寫、磨刀動作的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間插入的歐冶子的傳說進一步突出了本文主題。
(許 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