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婉云
我喜歡老家的雨,喜歡它們初春時節(jié)的細膩如絲;我喜歡老家的土地,喜歡它們散發(fā)出的濃濃青草香氣;我喜歡老家的河,喜歡它們在夏日的低吟淺唱。
總之,我喜歡老家的一切,就算一粒塵土,我也喜歡。這只是因為,那里有我的老屋。
我家的老屋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里,恰能望見遠處淡青色的山丘。偶爾會有鳥兒在我家屋檐下小憩,看見我便嘰嘰喳喳,像是要告訴我些什么。看見我一臉茫然,它又飛走了。我的思緒又回到這幾間古樸的土屋里。桑樹的葉子會不經(jīng)意地落在我的頭上,陪著我一起發(fā)呆。
一切都寧靜得理所當(dāng)然,我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老屋會離開我們,徹底地離開我們。
東西一點點被搬空,看起來空落落的。拆遷的日子越來越近。終于,在九月初九的晚上,我們離開了那個家,離開了那個充滿回憶的土屋。
在新家住了兩三個月,奶奶告訴我,屋子要被拆了。我心里有些顫動,不忍去看,但仿佛又有什么催促著我去看。最終,我還是去了。
雖然我們離開老家不到三個月,但沒有人居住的老屋卻再也見不到一點生氣。那一刻,我才明白,和老屋分開后,我也不像我,老屋也不像老屋了。
我慢慢走到樹下,看著挖土機緩緩駛來,迅速地伸出巨大的鐵爪。只是輕輕一推,老屋便像紙房子一般,瞬間崩塌。房屋腳下的塵土瘋狂逃逸,撲到我的臉上來,依舊混著青草香氣,此刻還夾雜著土屋的溫馨味道。淚水毫無征兆地決堤,心里的某個空間也隨之崩塌。我張開嘴,卻發(fā)不出聲音,手腳也隨之變得冰冷麻木。腦中瘋狂地放映著往昔發(fā)生在老家這塊土地上的一幕幕。那些躺在地上看流星的夏日,那些看見泛白山頂上淡紫色云朵的清晨,那些瞥見小河中淺淺漣漪上點點落花的雨季,都只能活在我的記憶里了。老屋崩塌時的巨大聲響,仿佛在向我宣告一位舊友的逝去。奶奶站在一旁,帶著哭腔安慰我:“別哭,只要有家人在,哪兒都是老家。”
我還會時不時地回老家看看,站在那堆長滿雜草的瓦礫之上,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那個老屋崩塌瞬間在我心里留下的大裂口,已經(jīng)愈合為一道細小的疤痕,鎖住我對老家的愛、對老屋的愛,永遠鎖住,不會隨時光流逝而磨滅。
(指導(dǎo)老師 范德洲)
簡 評
一座老屋,崩塌只是瞬間,記憶卻歷久彌新;崩塌只需鐵爪一揮,記憶卻再也找不到安放的位置。文章的深情特別能打動人,因為老屋是家的象征,是愛的化身,是童年生活的載體。作者款款敘述,飽含真情,用春雨、土香、河流,用淡青色的山丘、屋檐下的鳥雀、夏日的流星、紫色云朵,將真情具象化,可感可知,柔美感人。奶奶、老屋、山村,相互映襯,有一種暮色之美和流逝之悲。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