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貴影 高振豪 李彥華
摘要:隨著國家的法制與環(huán)保制度日益完善,企業(yè)也開始重視廢舊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在產品專利保護下,第三方回收再制過程需要得到原制造商產品專利許可。在回收產品時為減小企業(yè)成本支出應鑒定新產品與再制品之間差異,然后再進行分類回收。針對專利保護下閉環(huán)供應鏈中第三方回收再制定價研究的不足,建立了第三方分類差價回收的閉環(huán)供應鏈研究模型,運用博弈理論分別論述了分散與集中條件下的企業(yè)最優(yōu)定價策略與最大利潤。同時,分析了消費者對新產品與再制品接受度以及第三方分類回收差別定價策略,并且提出一種將契約形式擴展到第三方的收益分享-費用分擔契約協(xié)調機制。
關鍵詞:閉環(huán)供應鏈;第三方回收;差別定價;收益分享-費用分擔
中圖分類號:F273;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03-010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3.025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s leg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enterprises also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cycling of waste product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product patent,the third party recycling system needs to obtain the original manufacturer's product patent license. In the recovery of products to reduce the cost of enterprises should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w products and remanufactures,and then sorting and recycling.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research model of third-party reclaiming differential pricing is established,and discusses the optimal pricing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under decentralized and centralized conditions by using game theory,which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ird-party recycling and pricing i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under patent protection with the maximum profit. At the same time,it analyzes the acceptance strategy of consumers' acceptance of new products and remanufactures and the third party classification recovery,and proposes a benefit sharing-cost sharing contrac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hich extends the contract form to the third party.
Key words: closed-loop supply chain;third-party recycling;differential pricing;revenue sharing-cost sharing
隨著社會迅速發(fā)展,資源的消耗與環(huán)境的保護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興起部分企業(yè)對一些產品回收再制?;谄放票Wo與成本的考慮,原制造商可能不進行廢舊品的回收再造,而是通過第三方回收再制。在該情況下,由于原產品受到專利保護,第三方制造商需要獲得原制造商專利許可方能進行,只有兩者在某種協(xié)調機制下才能達到互利共贏。
目前,關于再制品回收的閉環(huán)供應鏈研究的報道較多,Shih[1]、Savaskan等[2]基于消費者隨機需求條件,研究了再制系統(tǒng)的閉環(huán)供應鏈最優(yōu)策略。顧巧論等[3]通過運用博弈論研究簡單閉環(huán)供應鏈逆向回收系統(tǒng)探討最優(yōu)定價問題。在此基礎上,張克勇等[4,5]提出一種收益共享協(xié)調差別定價策略,使得分散式閉環(huán)供應鏈與集成式效率等同,但是沒有涉及到再制品的專利保護問題。隨后,學者研究了在專利保護下閉環(huán)供應鏈的定價與協(xié)調機制,并且提出了第三方回收再制造的收益分享與費用承擔協(xié)調機制,但未設計新品與再制品的價格差異性[6-8]。在現(xiàn)實生活中,消費者是可以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產品的差異性,所以新產品與再制品也具有一定的價格差異。針對新品與再制品價格的差異性,王建明[9,10]在隨后通過研究專利保護下的再制造閉環(huán)供應鏈差異定價,運用博弈論展開一系列探討。此外,中國發(fā)改委2011年1月1日頒布實施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第二章第十三條明確規(guī)定經過回收、再造與檢測的家電,需要貼上再利用標識,才能再次在市場上流通[11]?;趯嶋H情況零售商在銷售兩款產品過程中具有的價格差異,正常條件下再制品價格略低于新品價格。因此,消費者在使用兩款產品過程,產品的壽命也隨之減小,由于產品質量的差異性,消耗壽命程度也不一樣。第三方回收時需要做產品鑒定,分類定價收購以此減小自己回收成本。本研究在考慮第三方回收過程中新品與再制品的價格差異性,在此基礎進一步研究第三方差異性回收價格對專利保護下閉環(huán)供應鏈的差別定價與契約協(xié)調機制,以期為這方面研究提供參考。
1 模型的假設與符號描述
本研究基于零售商差異價格銷售新品與再制品和第三方差異回收再制,且由一個制造商、一個第三方再制造商和單一零售商構成的閉環(huán)供應鏈系統(tǒng)定價與協(xié)調機制。由于原制造商對回收再制的成本以及再制品品牌的保護,將通過授權第三方專門負責回收再制,并且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在此過程第三方再制商需要繳納產品專利許可費用,再制品與新品有相同的性能,但是消費者對其購買意愿不同,零售商需要在價格上存在差異性。因此,第三方在回收產品時也會存在產品的差異性,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使用的產品類型進行交易第三方。其中,閉環(huán)供應鏈系統(tǒng)結構如圖1所示。
圖1的各參數(shù)中,cm為原制造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是一個常量;w1為原制造商對銷售商單位產品批發(fā)價格,是原制造商的決策變量;f為原制造商對第三方制造商單位產品專利許可費用,即專利許可使用單位費率合同,是原制造商的決策變量;w2為第三方回收再制商的再制品批發(fā)給銷售商的單位產品價格,是第三方回收再制商的決策變量;p1為銷售商對于單位新產品的市場售價,是銷售商的決策變量;p2為銷售商對于單位再制品的市場售價,是銷售商的決策變量,顯然p2
考慮產品成本以及庫存問題,本研究采用拉動式生產(也稱為訂單式生產)。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原制造商按照消費者需求量進行生產。再制品的低廉價格會誘導該類消費群體進行購買,假設再制品與新品在功能上完全相同,符合新產品所有的性能標準,兩者有相同的需求函數(shù)D,類似Ferrer等[12]、Ferguson等[13]關于消費者針對新產品與再制品的需求研究,新產品和再制品的市場需求函數(shù)分類為其中a為潛在市場容量,θ表示消費者對再制品接受程度且0<θ<1。D為產品的市場需求量,為銷售價格p的線性減函數(shù)。根據市場實際情況,一種高端消費群體,只對新產品有需求,不會購買再制品;另外就是低端消費群體,購買力與定價有關。
圖1中R是舊產品的市場供給量,為回收價格pr的增函數(shù)。類似于Bakal等[14]、曹俊等[15]在閉環(huán)供應鏈的研究假設,新品與再制品的回收函數(shù)為R1(pr1)=α1+β1pr1,R2(pr2)=α2+β2pr2,其中α、β為常數(shù)且α、β>0。α表示當?shù)谌街Ц督o消費者的單位回收價格為0時,市場中消費者自愿返還廢舊產品的數(shù)量,α越大,表明消費者的社會環(huán)保意識越高;β表示消費者對回收價格的敏感程度,β越大,表明消費者對回收價格越敏感??紤]到再制品成本以及庫存問題,本研究采用拉動式生產(也稱為訂單式生產)。假設回收再制品的數(shù)量滿足市場低端消費群體的需求,不存在缺貨現(xiàn)象且依照訂貨量進行回收再生產,即R1≥D2。當R1>D2,即第二類制造品有多余時,商品的市場價為v,則總價值為v(R1-D2)。
2 基本模型
2.1 集中決策定價模型
集中決策定價就是經原制造商、零售商以及第三方回收再制商聯(lián)合決定兩類產品差異零售價格p1、p2以及廢舊品的各類回收價格pr1、pr2,促使整個閉環(huán)供應鏈利潤最大。三者之間的批發(fā)價格w1、w2以及產品專利許可費f的分配問題不影響整個供應鏈系統(tǒng)總的收益,該類模型的形成為下面分散決策定價的閉環(huán)供應鏈系統(tǒng)做出了基準參考[16]。此時的閉環(huán)供應鏈模型整體系統(tǒng)利潤函數(shù)表達如下:
得出結論,在集中定價決策模型下,閉環(huán)供應鏈整體利潤、兩類廢舊品的回收價格及其回收數(shù)量與第一類廢舊品再制節(jié)約成本以及第二類殘值收益有關,且是關于它們的遞增函數(shù)。表明在集中決策定價模型下,第三方回收再制商的再制成本越低即節(jié)約成本越高時,閉環(huán)供應鏈系統(tǒng)的整體利潤就會越高,以促使第三方更有動力以高價回收更多的廢舊產品。同時,在第二類不可再制品數(shù)量增多即殘余收益越大時,也會促使整體供應鏈利潤增加。
2.2 分散決策定價模型
在閉環(huán)供應鏈由制造商主導的情況下進行研究,建立如下閉環(huán)供應鏈模型,制造商制造產品批發(fā)給零售商,零售商將產品銷售給顧客,第三方回收再制商負責從顧客手中回收廢舊產品并將其用于再制造或殘余收益[17]。在信息共享的情況下對上述模型進行分析,分析在分散決策下各節(jié)點企業(yè)的利潤情況:首先,原制造商確定新產品對零售商批發(fā)價格w1和對第三方回收再制商的專利許可費f,以此達到自己利潤收益最大;然后零售商根據市場需求以及批發(fā)價格w1、w2來確定零售價格p1、p2,第三方回收依據制造商的專利許可費、批發(fā)零售商價格w2以及第二類廢舊品殘值s來分類定價回收價格第一類廢舊品價格pr1以及第二類廢舊品pr2。
2.3 收益分享協(xié)調策略
探討在第三方回收條件下的供應鏈中各個節(jié)點利潤分配及其定價問題,從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到分散與集中決策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系統(tǒng)效率的損失,因此,設置收益分享-費用分擔機制,來調節(jié)整個供應鏈的利潤分配以提升系統(tǒng)效率[18]。
由上述表達式可知,制造商專利許可費與第三方回收再制商分擔比例?準2為反比,即分擔比例?準2提高時,第三方再制商分擔的費用相應上升。此時制造商的專利許可費就會降低,從而降低第三方回收制造成本,以此激勵第三方回收再制商更加愿意回收更多的廢舊產品,以改善供應鏈系統(tǒng)效率[19]。零售商的分享比例?準1增加,制造商及第三方回收再制商批發(fā)價格都會增加,也就是說零售商的利潤分配高時,批發(fā)價格也必須相應地提高以完善供應鏈的利潤分配,才能激勵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再制商的利益驅動。
3 結論
在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下,廢舊設備淘汰速度相應提高,市場的差異化也越來越大,因此,廢舊設備的回收再制造既可以滿足市場的差異性,也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重要的是保護環(huán)境的良性發(fā)展。本研究依據生活中翻新產品與全新產品的差異性來定價銷售,探究了在制造商對于第三方回收再制商的專利許可費用定價條件下,第三方采用先檢測再分類回收廢舊產品的方法,減少第三方經營成本,同時也改善了整個閉環(huán)供應鏈系統(tǒng)效率以及批發(fā)價格對于零售商的影響,利用收益分享的契約來實現(xiàn)整個閉環(huán)供應鏈的利潤協(xié)調。維持整個閉環(huán)供應鏈的良好運轉,需要制造商與第三方回收再制商分擔回收費用,同時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再制商分享銷售利潤。當回收價格較高時,制造商適當降低專利許可費,將會激勵第三方更有動力回收更多的廢舊產品,銷售商也會滿足市場差異性需求,實現(xiàn)整個供應鏈的高利潤分配。相對于分散決策,集中決策可以實現(xiàn)較高價格從消費者手里回收廢舊產品,然后檢測分類的再制品批發(fā)給零售商,再以較低的價格銷售給顧客,使得消費者從中獲得更多的優(yōu)惠,最終保證整個閉環(huán)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本研究的對象選取僅是閉環(huán)供應鏈中單一元素,不存在1個元素多個廠商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不太符合現(xiàn)實,也是下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多元化考慮多個廠商之間的博弈?;厥盏漠a品也都是部分可以再制造的,是與原材料制造成本比較的條件下進行,回收過程研究重點在于提前分類檢測,降低第三方回收成本,提高供應鏈利潤。由于一定程度的保護環(huán)境,政府方面也會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來促使第三方回收,這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SHIH L H. Reverse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for recycl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computers in Taiwan[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1,32(1):55-72.
[2] SAVASKAN R C,BHATTACHARYA S,VAN WASSENHOVE L.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2):239-252.
[3] 顧巧論,高鐵杠,石連栓.基于博弈論的逆向供應鏈定價策略分析[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3):20-26.
[4] 張克勇,吳 燕,侯世旺.具公平關切零售商的閉環(huán)供應鏈差別定價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4,22(3):51-58.
[5] 張克勇,周國華.具有產品回收的閉環(huán)供應鏈差別定價策略研究[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8,38(12):19-25.
[6] 梁 喜,熊中楷.產品回收再利用率對閉環(huán)供應鏈利潤的影響[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9,14(5):36-40.
[7] 熊中楷,申成然,彭志強.專利保護下的閉環(huán)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研究[J].管理學學報,2011,14(6):76-85.
[8] 申成然,熊中楷,晏 偉.專利保護下閉環(huán)供應鏈差別定價及協(xié)調[J].工業(yè)工程,2012,15(6):76-81.
[9] 王建明.專利保護下再制造閉環(huán)供應鏈差別定價與協(xié)調研究[J].運籌與管理,2013,22(3):89-96.
[10] 王建明.非對稱信息下閉環(huán)供應鏈收益分享協(xié)調契約設計[J].科技和產業(yè),2011,11(7):105-109.
[11] 尹新天.新專利法詳解[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12] FERRER G,SWARNINATHAN J M. Managing new and remanufactured products[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1): 15-26.
[13] FERGUSON M,TOKTAY L B.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on recovery strategies[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15(3):351-368.
[14] BAKAL I S,AKCALI E. Effects of random yield in remanufacturing with price-sensitive supply and demand[J].Production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15(3):407-420.
[15] 曹 俊,熊中楷,劉莉莎.閉環(huán)供應鏈中新件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的價格及質量水平競爭[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5):82-90.
[16] 晏妮娜,黃小原.基于第3方逆向物流的閉環(huán)供應鏈模型及應用[J].管理科學學報,2008,11(4):83-93.
[17] 張克勇,周國華.基于博弈論的閉環(huán)供應鏈差別定價協(xié)調的問題[J].經濟問題,2008(9):13-15.
[18] 王小林,楊志林.考慮專利保護下再制造閉環(huán)供應鏈的差別定價[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33(6):5-10.
[19] 顏榮芳,程永宏,王彩霞.再制造閉環(huán)供應鏈最優(yōu)差別定價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13,21(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