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 寶
閱讀分享:博爾赫斯曾經(jīng)說過,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哈斯克爾圖書館便是如此,它不僅承載著天堂的遼闊,還承擔(dān)著溝通兩國的大使職責(zé),這種承擔(dān)化為一道道風(fēng)景,一種溝通心靈的慰藉,供人們欣賞和熨帖,給人們以心靈的撫慰和教育。我想說天堂作為人類精神的神圣歸宿,應(yīng)當(dāng)是圖書館的樣子,不管它是新、是舊、高大寬敞與否,更在于它所承載的內(nèi)容和它的角色擔(dān)當(dāng)。(特約教師:山東東營市第二中學(xué) 邵長城)
在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地區(qū),有一座百年圖書館,剛好橫跨兩國的邊境線,館內(nèi)擁有世界上最獨特的國界之一——這就是哈斯克爾圖書館。
走進哈斯克爾圖書館,很容易就會誤認為它是一座典型的美國小城圖書館。的確,哈斯克爾圖書館的風(fēng)格略為古典雅致,館內(nèi)放置著1905年的木制品和軟墊座椅,除此之外,哈斯克爾圖書館看起來和其他圖書館并無二致。
不過,很快你就會有很多疑問了。比如,為什么圖書管理員都精通英法兩種語言?為什么書架上有那么多有關(guān)法國殖民地時期加拿大歷史的書籍?而且,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橫貫圖書館地面的那條黑色線條是做什么用的?
說來,哈斯克爾圖書館與其他圖書館還是不一樣的。哈斯克爾圖書館腳跨兩國,一只腳在美國,另一只腳在加拿大。地面上的那條黑線——一條不透光膠帶——就是兩國邊界線,將美國佛蒙特州的達比萊恩鎮(zhèn)與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斯坦斯特德鎮(zhèn)分離開來。圖書館前門、社區(qū)公告板和兒童書籍在美國境內(nèi),其他藏書和閱讀室則在加拿大境內(nèi)。
地板上的黑色膠帶看起來已經(jīng)磨損了。這也難怪,因為地跨兩國,圖書館吸引了很多游客。圖書館館長南?!斈防镎f,每時每刻都有游客在這條黑色膠帶邊上擺姿勢拍照。他們拍照的時候扮鬼臉或者橫躺在膠帶上,還和卡片娃娃斯坦利一起拍照。斯坦利是兒童讀物《卡片娃娃斯坦利》上的人物。有些家庭會橫跨膠帶兩邊拍合照,有些家庭則站在膠帶上擺成梯形隊列。
最近,魯姆里注意到了更加奇怪的事:有些游客在這條黑線前站著不動,不敢跨過黑線,仿佛黑線在釋放一種無形的力場。這是因為他們看到
了網(wǎng)上的謠傳,說跨過黑線是違法的。而事實并非如此,在這里,讀者跨過黑線自由活動不僅不違法,還會受到鼓勵。哈斯克爾圖書館享受自己作為類似自由貿(mào)易區(qū)的角色。
“地圖上的一條線按理來說應(yīng)該將我們分離開來,它應(yīng)該是分割線,”加拿大人哈爾·紐曼說道,“但是,就是這么一條線使哈斯克爾圖書館如此了不起。的確,哈斯克爾圖書館中間有一條邊界線穿過,但是這條邊界線使人們聚集到了一起。這多好?。 奔~曼是與哈斯克爾圖書館毗鄰的哈斯克爾歌劇院的前任副院長,哈斯克爾歌劇院也橫跨這條邊界線。紐曼將哈斯克爾歌劇院稱作“不可能之屋”,因為這樣一個歌劇院是不可能存在的。哈斯克爾歌劇院的舞臺在加拿大境內(nèi),而大多數(shù)座位在美國境內(nèi)。實際上,這條邊界線穿過了一些座位,使哈斯克爾歌劇院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你坐在里面時兩側(cè)臉頰可能會分別在兩個不同國家的歌劇院”。
這是刻意設(shè)計的,不是巧合。一個多世紀以前,哈斯克爾家族故意沿著這條邊界線建造圖書館和歌劇院,目的是促進跨境交流與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