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動物學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

      2018-03-30 04:04:42金龍如王海濤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動物學生物學基地

      金龍如,王海濤

      (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動物學課程是生物學等專業(yè)方向學生的基礎課,其教學包括理論課、實驗課和野外實習三個環(huán)節(jié)[1]。野外實習是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延伸,是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野外實習的突出特點在于生動性、直觀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可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是培養(yǎng)高質量生物學人才的關鍵[2]。

      1 傳統(tǒng)動物學野外實習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動物學實習模式指在本科生掌握主要動物類群形態(tài)結構、分類等基礎知識后,教師在野外向學生講授野外觀察和鑒別常見動物的方法,使其了解不同動物類群的生態(tài)習性,掌握動物標本采集與制作技術等,屬于一種驗證型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下,學生通常處于被動地位,主觀能動性差,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3]。隨著近些年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生師比例進一步增加,實習專業(yè)指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工作難度大。同時,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學科的快速發(fā)展和課程體系改革,動物學理論課和野外實習的時間也被大大縮短,野外實習通常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若遇上雨季,動物數量的急劇減少勢必導致實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旅游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等導致野外的動物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實習活動范圍受限,再加上物價上漲、實習經費不足、實習設備落后等問題,使得一些高校的動物學野外實習往往只重形式而忽視實習效果,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新形勢下的動物學野外實習改革

      近些年國內高校不斷深化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從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4-6]。例如,將科研理念融入野外實習教學,強化多學科交叉,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等,進而提高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提升動物學野外實習在創(chuàng)新型生物學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作用。本文結合國內相關高校的改革與實踐,探討性地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期為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探索和實踐提供參考。

      2.1 強化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基地是本科生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載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礎[7]。動物學野外實習基地應選擇動物資源較為豐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具有完備實踐教學場地的區(qū)域[8]。實習基地確定后,應與當地管理部門簽署野外實習基地共建協(xié)議書或合同,在實習基地邊界掛牌、標識,并加以保護,以確保實習基地的穩(wěn)定性和實習工作的持續(xù)性。同時,應加強與兄弟院校的聯系,若有可能,可共同建設野外實習基地,以進一步改善實習基地的基礎設施和實習條件。若實習基地建設經費不足,可積極申報國家和地方野外實習基地教改項目,依托建設經費購置先進的野外實習儀器設備,改善野外實習條件。

      2.2 改教師主導式為學生主導式

      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前應召開動員會,使實習生明確實習目的、意義和內容,并布置研究性課題。學生自由組隊選擇實習課題,并依據所選內容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在實習前2周內,實習教師應組織學生統(tǒng)一匯報,對各組的實驗方案進行深入討論,逐步加以完善。野外實習過程中,對于多數實驗,實習教師可以只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作為主導,依托前期精心準備,獨立開展相關實驗,并依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在一些關鍵或者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和學生進行討論。這種以學生為主導的野外實習,可改變以往“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實習模式,極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團隊精神[9],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指導教師相對較少的問題。

      2.3 野外實習與科研相結合

      除了由教師向學生講解物種的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野外調查方法等傳統(tǒng)實習內容外,野外實習可以更多地與教師科研相結合。實習指導教師依托自身主持的科研項目,增加研究性實習內容。實習結束后,學生可借助老師的科研平臺,在實驗室開展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解決周期實驗及精細實驗難以開展等問題。這種延續(xù)性的實習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助于教師不斷更新野外實習教學內容。由于實習時間短,學生的一些研究結果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極大地提高科研意識和興趣,對今后的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2.4 完善網絡化教學資源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在學院主頁鏈接野外實習專題網站,由專人負責,并定期進行內容更新。為了順應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和現實需要,深化教學改革,部分院校建設了生物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使學生在野外實習前能夠通過網絡化資源對部分實驗內容進行虛擬實習。此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教師也應與時俱進,掌握和了解與實習內容相關的手機App,并推薦給學生。如“中國野鳥速查”,該App內置了大量的野外鳥類圖片庫、特征信息記錄庫等,學生在野外實習中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等進一步強化對鳥類形態(tài)以及生態(tài)習性的認識。此外,指導教師可通過建立QQ群、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進行在線釋疑或與學生線上互動,營造輕松自由的學術氛圍[10]。

      2.5 成績考核與成果展示

      客觀公平的野外實習綜合考核是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形式。以往生物學野外實習考核主要以實習報告為依據,導致一些學生為追求好成績,往往只注重實習報告的撰寫,而忽視野外實踐能力的提升。改革后的成績考核應由多部分組成,如可設置為虛擬實習(10分)、實習表現(10分)、課題設計(20分)和研究論文(60分)四部分。其中,虛擬實習的得分來自虛擬實驗考核;實習表現根據學生在野外實習過程中的現場表現評定;課題設計則依據匯報中的實驗方案設計;研究論文以小組方式完成,以科技論文的形式上交,教師依據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給予打分。一些較優(yōu)秀的研究論文經過教師的指導,可發(fā)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堅定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信念,為日后的工作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的研究成果可為后續(xù)的野外實習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開闊后續(xù)野外實習的研究思路,形成良性循環(huán)。此外,實習回來后,實習年級應舉辦實習成果展,通過標本、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野外實習成果,并邀請其他學院學生參觀、交流。相關材料也應及時上傳到學院野外實習網站,分別以年級形式建立實習專題,為后續(xù)年級的實習提供有益的啟發(fā)和指導。

      2.6 強化實習教師隊伍建設

      實習教師隊伍能力是實習質量的關鍵,這要求實習教師既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具備較為豐富的野外實踐能力。近年來,鑒于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學院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中青年教師逐漸增多,學院應依據教師學緣結構改革實習內容,使野外實習注重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如此可使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微觀學科的教師很好地參與到野外實習中,解決實習生多而指導教師相對較少的矛盾,滿足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yǎng)的現實需求。實習期間,可請輔導員全程參與野外實習,以加強學生野外實習期間的日常管理。此外,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也應定期深入實習基地,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和實習情況,以確保野外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

      2.7 強化高校間的實習交流

      高校間的動物學野外實習交流是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式,可以達到優(yōu)勢互補的目的,有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開拓思維,提升綜合素質。近年來,為了充分發(fā)揮生物學野外實習的輻射示范作用,國家鼓勵全國理科基地面向兄弟院校開放。開放實習期間,來自不同院校的教師可以針對動物學的野外實習進行專題匯報和討論,以更好地發(fā)現自身不足,取長補短。若有可能,高校也可積極與國外相關高校協(xié)商,舉辦國際性野外實習交流。

      3 結語

      改革動物學野外實習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已成為目前許多高校教學改革與研究的重要課題。一些高校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表明,改革后的動物學野外實習深受本科生歡迎,學生在鞏固理論知識、掌握生物學野外工作基本方法的同時,增強了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動物學的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達到新形勢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鵬,韓笑,周陽,等.高校動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調查與實踐探索[J].四川動物,2017(5):593-600.

      [2]郭自榮,徐純柱,謝桂林,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動物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6(23):237-239.

      [3]李淑玲,郭自榮.動物學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的改革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5(3):17-20.

      [4]張桂然,張紅梅,李欣,等.高校生物學野外實習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1):119-121.

      [5]徐善良,王丹麗,謝志浩,等.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3(1):100-102.

      [6]劉亞豐,吳元喜,蘇莉,等.信息化背景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規(guī)劃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5(3):39-43.

      [7]田靜,王大力,唐心龍,等.動物科學專業(yè)實習基地建設與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6(3):170-172.

      [8]李海燕,胡俊杰.動物學校外實習基地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7(2):46-49.

      [9]張大治,楊貴軍,趙紅雪.深化動物學實踐教學改革 提升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89-90.

      [10]馬麗濱,魏朝明,許升全.微信公眾平臺在動物學野外實習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17(1):126-129.

      猜你喜歡
      動物學生物學基地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淺談大學動物學與初中生物教學能力要求的銜接
      大學教育(2022年3期)2022-05-16 00:33:37
      谷稗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我的基地我的連
      動物學
      動物學
      PEDF抗腫瘤的生物學作用
      動物學
      宁化县| 蒙山县| 思南县| 北票市| 安康市| 长汀县| 长泰县| 班戈县| 商洛市| 祥云县| 玉林市| 社旗县| 红原县| 康乐县| 定边县| 龙川县| 申扎县| 漳州市| 双柏县| 武城县| 海宁市| 南溪县| 建平县| 兰考县| 佳木斯市| 巧家县| 临朐县| 库车县| 苏尼特右旗| 巴南区| 汾西县| 潜山县| 永康市| 天全县| 山阴县| 资溪县| 大邑县| 桑日县| 正镶白旗| 南澳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