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的基礎上,居民生活和工作均離不開電力的支持,為此,對電能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大,火電廠作為主要發(fā)電手段也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文章在對火電廠發(fā)電的技術種類進行闡述,進一步探討污染物控制技術,旨在改變這種環(huán)境問題嚴重的局面,保證火電廠生產的環(huán)保性能。
關鍵詞:火電廠;污染物;控制技術;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X7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9-0102-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eople's life and work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electricity. 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electric energy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As the main means of power generation, thermal power plant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on a large scale.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cal types of power generation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are expounded and th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further discussed,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nsur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Keywords: thermal power plant; pollutant; control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火電廠作為主要供電系統(tǒng),其建設規(guī)模在逐漸擴大,隨之而來的,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也逐漸加深,為我國的環(huán)保事業(yè)帶來極大影響。鑒于以上問題,我們有必要加強對污染物防治和控制技術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現有的污染物控制技術將生產環(huán)節(ji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優(yōu)化污染物控制技術,盡可能減少火電廠生產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
1 火電廠發(fā)電的種類分析
1.1 超臨界發(fā)電技術分析
超臨界發(fā)電技術指的是火電廠生產過程中所采用的通過提升主蒸汽參數來保證發(fā)電效率和產量的技術,我們將這一生產過程稱之為超臨界發(fā)電。由于采用超臨界發(fā)電技術進行發(fā)電時會產生一定的污染物,如果不能采用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處理,直接排放將會對周邊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極大威脅。就當前來講,我國的超臨界燃燒技術已經達到先進水平,但是實際生產中產生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現象。超臨界燃燒技術中的主要燃燒物為煤炭,活動生產中就是借助煤炭燃燒所產生的熱能來實現發(fā)電的目的。然而,煤炭燃燒釋放熱量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氣體中的灰塵和硫元素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必須采用有效的污染物控制技術對生產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除塵和脫硫處理,將污染物對環(huán)境的損害作用降至最低,以便于適應我國對節(jié)能減排的要求。超臨界燃燒技術因具備較高的生產效能和運行可靠性,在現代火電廠生產中較為常用,與傳統(tǒng)的火電廠生產技術相比存在較大的優(yōu)勢,不僅能夠提升生產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電能生產的質量,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供電服務,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均離不開電力能源的支持,可以說供電質量對人們生活質量具有直接影響,由此可見,火電廠采用高效生產技術的重要性。另外,超臨界燃燒技術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技術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保證運行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將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為此,在今后的火電廠生產工作中可以將其作為首先技術來開展生產工作。
1.2 流化床燃燒技術
火電廠生產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硫元素一旦隨著煙塵進入空氣中便會對周邊的環(huán)境造成極大影響,為此,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煙塵中硫元素的含量。流化床燃燒技術便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的,能夠有效控制燃燒硫元素的新型燃燒技術。主要操作方法為,在生產的過程中,在燃燒室內添加定量的脫氧劑,最好是與煤炭同時放入燃燒室,燃燒的過程中通風口會發(fā)生高速的氣體流動現象,流化燃燒床技術就是利用這些流動的氣體使加入燃燒室內的脫硫劑形成一個懸浮的脫硫層,燃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硫元素在接觸到脫硫層之后便會被剝離,進而達到降低煙塵硫元素含量的作用,減少生產活動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流化床燃燒技術根據燃燒壓強的不同可以分為常壓流化床燃燒技術和增壓硫化床燃燒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需要根據實際生產過程中燃燒室內燃燒壓力的不同選擇對應的流化床燃燒技術。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燃燒硫化現象與燃燒室內的燃燒壓強具有直接聯系,燃燒壓強越大,則燃燒的硫化程度越高,在燃燒壓強較大的情況下,如果采用常壓流化床燃燒技術,將無法實現對燃燒產生硫元素的有效脫離,致使排放到空氣中的煙塵硫元素含量過高對環(huán)境產生一定影響,這就是我們強調采用對應的流化床燃燒技術的主要目的。流化床燃燒技術中所采用的脫硫劑主要為石灰石,石灰石中含有的碳酸鈣在燃燒的作用下會產生氧化鈣,而氧化鈣又可以同煤炭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發(fā)生反應,形成硫酸鹽,可以同固態(tài)物質一起排除,進而達到燃燒除硫的效果。運用流化床燃燒技術進行燃燒生產時,在除硫的同時,還會對燃燒室起到一定的清潔作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也相對較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想實現好的除硫效果,就必須對燃燒室的溫度進行控制,使其保持在適應碳酸鹽與二氧化硫氣體反應的溫度上,碳酸鹽和二氧化硫的反應的溫度在800-900℃,而流化床正常燃燒時的溫度在800-870℃,為碳酸鹽與二氧化硫的反應提供有利的條件,對硫元素的固化處理具有積極作用。流化床燃燒技術與原有的火電廠生產技術相比,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相對較少,通過對硫元素的固化處理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活動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表現出明顯的生產優(yōu)勢。另外,流化床燃燒技術決定其燃燒空間較大,煤炭在燃燒的過程中可以與氧氣充分接觸,進而保證燃燒室內的煤炭均可以得到充分燃燒,這種情況下,與其他燃燒技術相比,在相同時間內的產能相對較多,在生產效率上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2 火電廠大氣燃燒產物的控制分析
在對當前我國火電廠所采用的發(fā)電技術進行分析之后可以發(fā)現,為了降低生產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在實際生產中均采取了一定的污染物處理措施,希望可以通過對生產過程中所產生污染物的有效處理,控制排放氣體中硫元素的含量,降低環(huán)境污染。下面就對幾種污染物的控制方法進行分析,旨在改進污染物控制技術,保證火電廠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2.1 常規(guī)污染物的控制
近些年,由于生產活動的大肆開展,環(huán)境問題每況愈下,而眾多生產活動中對環(huán)境影響最為突出的為火電廠,相關數據顯示,火電廠生產中所產生的污染物要占全部發(fā)電廠生產活動的50%以上,可見,火電廠生產對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嚴重。這樣要求,火電廠在生產的過程中,將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考慮在內,在環(huán)保的基礎上開展生產活動,盡可能降低生產過程對環(huán)境的污染作用?;痣姀S在進行燃燒污染物處理工作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煙塵的處理,一方面是針對PM2.5的處理,煙塵處理采用的主要措施為利用除塵器,將生產中所產生的煙塵進行處理,還有部分火電廠選擇使用沉降室來進行常規(guī)污染物的處理工作,少部分火電廠會從水源入手進行污染物處理。在環(huán)境問題逐漸加深的情況下,我國針對火電廠生產的污染物處理給出了明確的規(guī)范要求,對于污染物的排放給出了明確的限制,但是相關數據限制現階段的煙塵排放量在300萬t左右,而以往的煙塵排放量在320萬t左右,在數據上沒有明顯的改善,這也就說明,在污染物處理規(guī)范的要求下,我國的煙塵排放量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PM2.5這種看不見的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具有極大威脅,必須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保證火電廠生產的環(huán)保性和可靠性。這就要求我國需要加強對常規(guī)污染物控制措施的落實力度,設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保證措施的貫徹落實,實現對火電廠生產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為環(huán)保做出一定的貢獻。
2.2 含硫污染物的控制分析
在火電廠生產中,針對燃燒過程中硫元素的處理均采用脫硫劑進行處理,根據添加脫硫劑時間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分成煤炭燃燒前脫硫、煤炭燃燒中脫硫和煤炭燃燒后脫硫三種,由于是在不同的燃燒生產階段實行的脫硫操作,為此在處理方式和處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操作過程上也存在不同之處。煤炭燃燒前的脫硫操作為將煤炭投入燃燒室之前就對煤炭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的煙塵和硫元素進行去除操作,經過處理之后的煤炭再進行燃燒時便不會產生二氧化硫,然而這種處理方式并不適用于火電廠的生產活動中,因火電廠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無法對全部煤炭進行前期處理,同時也會增加生產的成本投入。煤炭燃燒中的脫硫技術,之前我們己經提到了,我國目前的煤炭燃燒技術在燃燒中進行硫元素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加入一定的石灰石來進行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硫固化,保證硫元素不會以氣體的形態(tài)流入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損害,這一種方式在我國當前的火力發(fā)電廠中是非常常見的,當前大多數的火電廠基本都采用煤炭燃燒中進行脫硫技術。對煤炭燃燒之后進行脫硫技術,這一技術的實際應用主要是通過在煤炭充分燃燒之后,對燃燒后所產生的煙氣進行一定的處理來防止二氧化硫的溢出,通過對煤炭燃燒之后產生的氣體進行脫硫技術也是非常有效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證硫元素完全的固化,當前一部分的火力發(fā)電廠采用的技術就是煤炭燃燒后脫硫技術。
2.3 氮氧化物的控制分析
煤炭燃燒過程中,除了硫元素污染物質外,所造成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就是氮氧化物的污染源。在當前我國的火力發(fā)電廠的發(fā)電過程中,所產生的氮氧化物己經成為了當前影響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質,而我國對于火力發(fā)電廠所產生的氮氧化物的處理則主要采用低氮燃燒技術,我們在燃燒過程中,將空氣中氧氣的濃度進行一定的降低,使得煤炭在燃燒過程中以低氧環(huán)境下進行燃燒為輔助。對氮氧化物采取一定的限制,從而保證了空氣質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3 結束語
就當前我國的火電廠生產工作來說,雖然已經對生產的煙塵排放量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在實際生產活動中也采取了相應的污染物控制技術,但是相關數據顯示在煙塵排放量上并沒有明顯的改善,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這就要求火電廠在發(fā)展的同時,不斷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引進創(chuàng)新型人才,對污染物控制進行不斷完善與優(yōu)化創(chuàng)新,提升火電廠生產污染物控制水平,進而實現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欽新,李鈺鑫,王云剛.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綜合控制技術研究進展[C]//火電廠污染物凈化與綠色能源技術研討會暨環(huán)保技術與裝備專業(yè)委員會換屆,2013.
[2]程琳.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治理現狀[J].Advances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14.
[3]胡軼群.火電廠脫硫脫硝改造后的控制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6.
[4]王慧敏.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