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勝
“我這個孩子學生氣太濃,你能否把他放到農(nóng)村所鍛煉一下?”1988年11月20日,我到崇陽縣稅務(wù)局報到時,父親對當時的魏海生局長說。
這一鍛煉就是十年,輾轉(zhuǎn)三個最偏遠的農(nóng)村分局,從事最艱苦的鄉(xiāng)稅征收管理工作:吃千家飯、睡百家床的屠酒稅清理;一月回一次家的洪下村竹、木稅管理;一個人,一輛自行車,早出晚歸的農(nóng)村個體稅款征收等等。
雖然經(jīng)過的人,經(jīng)過的事已漸漸遠去,但這十年的歷煉,卻培養(yǎng)了我獨擋一面的能力、冷靜處事的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我終身受益。
在那個以收入任務(wù)為中心的年代,每年年初征管范圍一劃、稅收任務(wù)一分后,同志們基本上就各奔東西,為“開門紅、雙過半、超額完成全年任務(wù)”努力奮斗去了。當時我所在的青山所(分局),連續(xù)6年一個人或兩個人負責全鎮(zhèn)17個行政村的個體零售戶管理,對于這塊不到全所任務(wù)5%的“芝麻稅”,所領(lǐng)導(dǎo)一般很少過問,除了每月8號開會,25日報賬,其它一切事情都由專管員自己決定。
要把這些“芝麻稅”都順利收上來,首先必須對自己所管轄區(qū)域的稅源情況有一個十分清楚的了解,哪個村有多少納稅人,每個納稅人的性格脾氣怎樣,一年能收多少稅,差的任務(wù)怎么辦。其次,因為農(nóng)村個體零售戶基本上是按次(季)征收,所以什么時間到什么村,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jié)束,中午到什么地方休息,必須要有一個通盤考慮。第三,對納稅意識淡薄,軟拖硬抗的“釘子戶”怎樣解決,這都是必須面對的矛盾和需要處理的問題。當時17個村中離青山鎮(zhèn)最遠的一個村騎自行車直達也需2個多小時,對在鄉(xiāng)稅征收過程中軟拖硬抗的“釘子戶”有時要審時度勢,隨機應(yīng)變,冷靜處事才能在收好稅的同時保護好自己。
記得有一年在吳城村一龔姓納稅戶處收稅,他開一較大門市部兼營賣肉,我做工作讓他繳稅,一直從下午2點說到4點,他就一句話“沒有錢,不交,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边@時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當時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放棄,一種是將其攻下。假如放棄,整個吳城村乃至附近幾個村的稅你就別收了;如果攻下,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我把扣押通知書遞給他,準備扣物,他一看暴跳如雷,拿了一把刀在手里,叫囂道:“你敢拿我的東西,我就剁了你的手”。血氣方剛的我把手往案板上一放,說:“你剁,剁了我是因公負傷,你是兇手;不剁,你的東西我扣定了?!?/p>
這時,我看見他眼睛都紅了,不由下意識地將手一縮,刀“呼”地一下就落下來了,剁進案板幾公分深(現(xiàn)在想起來都有點后怕,如果當時不是下意識地縮了一下手,真的成了殘廢“軍人”)。幾個圍觀的群眾怕事件鬧大了,忙將其拖住并叫來了村干部。雖然這件事在村干部的協(xié)調(diào)下得以解決,龔姓納稅人當眾賠禮道歉并繳清稅款,但通過這件事,我養(yǎng)成了兩個習慣:一是遇事要冷靜,不能賭一時之氣。二是到賣肉的納稅人處收稅時,有意識地將他的刀拿在自己手中或暫時藏起來。
6年當中,接觸面之廣、突發(fā)事件之多、工作之艱辛在這里用筆墨難以一一描述,但是正是這艱苦繁瑣的鄉(xiāng)稅管理工作,讓我受益至今。
現(xiàn)在的洪下村,竹影婆娑,風景優(yōu)美,但二十年前,我同黃正平在那里從事竹、木稅管理時,卻是環(huán)境最艱苦工作條件最惡劣的地方,這里不通公路,下鄉(xiāng)收稅時只能依靠兩條腿。當時的工作程序是:先到村干部家(一般是村長)詢問是否有本村或外地的販子在收購竹木,然后趕往其收購竹木的村去收稅,如果讓販子將竹木扎成排放入陸水水庫,這筆稅款就收不上來了。
到了下半年竹木收購?fù)?,我同黃正平還要分開下鄉(xiāng)收稅。山里地廣人稀,有時從一個收購點到另一個收購點,要在芭茅叢中鉆幾個小時,那種寂寞,那種無助只有自己知道。不管是下雨下雪,你都要趕到下一目的地,否則你就沒有地方吃飯、沒有地方睡覺。
記得有一次從東流村到松柏村半路上下起了大雨,進退都是一樣的距離,只好將外套脫下來,把所有的票證包起來繼續(xù)往前走,我全身濕透趕到村主任家時已是晚上7、8點了,當村主任的妻子要我將濕衣服脫下來烘烤時,看見自己身上的熱氣,才知道雨水和汗水已交融在一起了。
后來進城,到縣局機關(guān),到辦公室當主任,到基層分局任負責人,雖然也有很忙碌很辛苦的時候,但是與在洪下村收稅時相比都算不上什么了。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后悔。同樣,從稅路上有了收鄉(xiāng)稅的經(jīng)歷,你一輩子都學會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