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小慧
都市情感劇日臻完善和成熟,成為電視劇市場的主要構(gòu)成部分。都市情感劇中的人物構(gòu)建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同時都市情感劇也是現(xiàn)實社會情形和社會熱點的反映,所以都市情感劇的健康發(fā)展對三觀樹立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意義非凡。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作為“半邊天”的女性人物形象影視劇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女性形象的構(gòu)建中,無論是在思想中還是在行動、肉體上似乎都充斥著男性的束縛和壓制,因而女性喪失了自我,淪落為生活中的工具。但是隨著女性主義家對女性主義的倡導,女性的主體地位逐漸發(fā)生改變,慢慢得到社會的認同。相應地,這一現(xiàn)象也逐漸成為都市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來源,為大眾所知曉。在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中,女性形象的轉(zhuǎn)變尤為明顯。
家庭主婦形象是指全職照顧家庭、在家做家務不工作的女性,它是專屬于已婚婦女的“職業(yè)”,在這個特殊崗位上,女性往往被貼上“逆來順受、任勞任怨”的標簽。雖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觀念的轉(zhuǎn)變,職場女性已經(jīng)存在,但是因為自身或者外界的因素,從事家庭主婦這一職業(yè)的女性仍然不在少數(shù)。由于都市情感劇取材于生活,是社會情形和熱點的反映,家庭主婦這一具有大眾性的女性形象自然而然成為用來反映家庭關系和日常生活時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在都市情感電視劇中,家庭主婦這一人物形象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嬗變。如《渴望》中的典型東方女性形象劉慧芳,她身上的隱忍、忘我的品性給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回家的誘惑》中因為林品如的和善、賢惠而使她婆婆對她目使頤令、百般挑剔;《大丈夫》中擁有碩士文憑卻在家相夫教子,最后被丈夫背叛的顧小嚴讓人心疼。而《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這一形象是典型的新時期的家庭主婦形象。作為新時代的家庭主婦,每天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闊太太生活,生活的重心只有逛街、孩子、等老公下班,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婚姻當中潛在的危機??梢哉f羅子君的前半生是完全沒有自我的,以致于被離婚的時候如同一只迷失的羔羊,沒有方向和重心。手無寸鐵的她不得不進入職場生活,面對來自生活的挑戰(zhàn)。
職場精英形象指的是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有著卓越的個人能力,知識水平高,與同事關系相處融洽等特征的人物形象,在他們的眼中,工作中的成功比擁有一個小家庭更為重要。在都市情感劇中,女性職場精英的形象也被廣泛呈現(xiàn)。比如《北京人在紐約》中的阿春、《飲食男女》中的朱家倩、《杜拉拉升職記》當中的拉拉、《雞毛飛上天》中的駱玉珠、《歡樂頌》中的安迪等等,這些精英形象,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相對較遠,但也正是她們構(gòu)成了這樣一個精英群體。
在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中,代表女性職場精英的則是羅子君的閨蜜唐晶。唐晶是羅子君的大學同學,畢業(yè)以后沒有選擇回歸家庭,而是首先走進職場。膚白貌美,精明能干,被同是精英階層的男同事追求卻不屑一顧,暫時以工作為先結(jié)婚在后是她的符號。唐晶所飾演的職場女性形象是都市背景之下的女性生存狀況的普遍反映,在工作和家庭當中很難取得平衡,這也是新時代背景下職場女性生存困境所在。
雙重身份指的是兼顧家庭和工作的這部分女性群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沉寂多年的女性意識逐漸覺醒,尋求男女平等已經(jīng)從口號變成了實際行動,過去女主內(nèi)男主外的存在形式逐漸受到新時代的女性的挑戰(zhàn)。原因是新時代的女性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職場上的良好表現(xiàn)讓女性地位逐漸提高。但與此同時,傳統(tǒng)家庭和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并沒有因此而降低,相反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女性與社會接軌,而且要在家庭中相夫教子,包括家務的責任仍然落在女性的身上,除了職場中的工作角色,也扮演了家庭婦女的角色,這樣的雙重身份是新時代下女性的普遍現(xiàn)狀,也是她們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
這樣的女性群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占據(jù)了一大部分,因為全職的家庭主婦會讓她們逐漸與社會脫軌,直至婚姻受到威脅;職場中的精英雖然在職場中風生水起,可是永遠也逃避不了婚姻問題。所以雙重身份的女性形象是新時代女性最明智也是最無奈的選擇,這樣的女性形象在影視劇中也很常見。如《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在離婚之后就是典型的新時代之下女性的雙重身份。羅子君的妹妹羅子群也是如此。羅子群是家里主事的人,拋開個人品質(zhì)先不說,當丈夫靠不住的時候,她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在外工作。片中凌玲也同樣是扮演著雙重身份的角色,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孩子,在工作中也能獨挑大梁。雖然生活中對男性沒有這樣苛刻的要求,但卻內(nèi)化在女性對自我的期許中,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實現(xiàn)自我的唯一途徑。
在波伏瓦《第二性》中可以了解到,在男權(quán)社會和父權(quán)制的視域下,男性的存在是合理正當?shù)?,而女性則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主體意識是指女性能夠自覺地意識到并履行自己的歷史使命、社會責任、人生義務,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特點,并以獨特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肯定和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需求。女性主體意識將“人”和“女人”統(tǒng)一起來,體現(xiàn)著包含性別又超越性別的價值追求。在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中,片中女主角羅子君的女性意識經(jīng)過了覺醒和建構(gòu)兩個階段。
在《我的前半生》中,女主人公羅子君是波伏瓦筆下典型的“第二性”,即“他者”。離婚前作為家庭主婦的羅子君生活的重心只是老公、逛街、保養(yǎng)她那個日益松弛的皮膚,孩子有保姆接送,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慢慢失去自我的同時也毫無疑問地變成了老公和家庭的附屬品,成為老公眼中的“他者”。被俊生呵護照顧著,羅子君得以遠離職場的爾虞我詐,每天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逐漸與社交脫節(jié),即使自己的婚姻遇到問題也絲毫沒有察覺。離婚前在被丈夫的照顧呵護下,她已經(jīng)喪失獨自生活的能力,離婚后逐漸消沉、墮落,手無寸鐵身無鎧甲,如同迷途在沙漠的駱駝。
閨蜜唐晶,可以說是促使羅子君主體意識覺醒的關鍵人物。在職場雷厲風行的唐晶與膽怯已經(jīng)失去自我的羅子君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人。唐晶看不慣離婚后子君的懦弱、消沉、墮落,就派男友賀涵去安慰子君,在賀涵的幫助與刺激之下,子君的主體意識逐漸覺醒,開始走入工作環(huán)境,慢慢擺脫“他者”身份,尋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梢钥吹教凭Ш妥泳兄厝徊煌娜松鷳B(tài)度,唐晶從開始到結(jié)束沒有依附于男性,而是獨立于家庭之外,沒有成為家庭的附屬品,也沒有成為男性眼中的“他者”,而是成為自己的主人翁,所以當感情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她也能冷靜地去面對處理??梢哉f,唐晶的角色是對當代女性“他者”身份的一個顛覆。在唐晶的影響之下,羅子君的主體意識也逐漸向唐晶靠攏。
在《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經(jīng)歷了從毫無自我意識、男性眼中“他者”的女性形象,到敢于面對丈夫突如其來的離去,再到勇敢尋求自我的人生價值、尋求社會認同的單親媽媽的變化過程。羅子君自我意識的建構(gòu)經(jīng)過了萌芽、探尋和確定三個階段。
羅子君的女性自我意識的構(gòu)建首先經(jīng)歷了萌芽階段,這主要表現(xiàn)在坦然接受俊生提出的離婚這一決定,且勇敢地爭取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上。由于婚后一直被丈夫呵護照顧著,每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最有意義的事就是等著丈夫下班。被丈夫背叛后,以家庭為中心的她面對離婚猶如晴天霹靂,生活失去了重心,猶如行尸走肉般。但是為婚姻做出最后的努力之后,子君依舊勇敢地接受離婚這一決定。沒了丈夫,但是不能沒有孩子,即使自己毫無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為了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努力去找工作,適應職場生活,是她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
初入職場不適應,但她努力去克服,并收獲朋友的認同,這是自我意識構(gòu)建的探尋階段。在超市做營業(yè)員被解雇之后子君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但是在唐晶和賀涵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對名牌熟悉的她獲得了在名牌店工作的機會。工作上同事的認同,以及男同事對自己的追求更是讓離婚后的她由之前對自己的懷疑變?yōu)槁亻_始認同自己。同時在職業(yè)上也有了新的規(guī)劃和選擇,不再依靠朋友的意見。子君對自己身份的探尋徹底地改變了她,自我意識淪喪的羅子君已經(jīng)慢慢消失,她對自己和生活已經(jīng)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這一切改變中,我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羅子君自我意識被喚醒,自我意識逐漸確立和建構(gòu),獨立于丈夫之外,擺脫了“他者”的身份。至此,羅子君完成了主體意識的建構(gòu),活出了曾經(jīng)渴望自己變成的模樣。
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向觀眾展現(xiàn)了豐富的女性形象。劇中反映了大多數(shù)都市情感劇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和構(gòu)建,透過男性來體現(xiàn)女性的“他者”身份,從而反襯女性主體意識的表達,使觀眾對女性地位有一個新的認識。
劇中羅子君、唐晶和凌玲分別代表三種同一年齡階段但身份性格不同的女性。羅子君從一個衣食無憂的闊太太淪為手無寸鐵身無鎧甲的單親媽媽,盡管丈夫出軌的對象是一個相貌平平的單親媽媽。羅子君被離婚后,人物身份的轉(zhuǎn)變讓觀眾對她滿是同情和憐憫。好在很快擺脫“他者”身份,慢慢適應職場生活。閨蜜唐晶是以事業(yè)為重的女強人形象,在事業(yè)上如魚得水,可是在感情中卻因為內(nèi)心的矛盾而對賀涵的追求游移不定。凌玲則是費勁心思找一個能給自己和孩子更好生活的男人。正因為劇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事件貼近現(xiàn)實生活,而被觀眾所接受。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下,對女性來說,正是如此。好,是因為這個時代給了女性同男性一樣多的權(quán)利和機會;壞則是因為新時代的女性要兼顧家庭和事業(yè)才能被認同?,F(xiàn)代社會的進步給女性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但是女性在之后的發(fā)展中卻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是因為女性雖然拋開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觀念的桎梏,給女性帶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社會提升了對女性話語權(quán)的認可度:但另一方面,由于傳統(tǒng)意義中,在生理上女性有著繁衍后代的責任,這從開始就在潛意識中埋下了“女主內(nèi)男主外”的觀念,女性無法從根本上拋開這一束縛。在之后的發(fā)展當中,女性更是處于劣勢地位,落后于男性,可是為了避免如羅子君一樣的遭遇,她們又不得不在“化妝下建功立業(yè)”。
社會的發(fā)展帶來思想和觀念上的進步,隨著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和深入,女性的地位以及話語權(quán)也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在影視劇中,女性形象會更加積極、獨立,從而擺脫傳統(tǒng)和男性給女性貼上的標簽,進而推動都市情感劇的發(fā)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戴錦華.不可見的女性: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女性與女性的電影[J].當代電影,1994(06):37-45.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 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3.吳素玲.電視劇藝術類型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4.賀鋼.眾里尋“他”千百度[D].南昌大學,2007.
5.陳閩璐.有違女性自強的羅子君式女性成功學——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的批評與反思[J].當代電視,201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