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艾怡(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濃淡相宜,簡繁交錯,其風光藏匿于掩映之際,每次欣賞都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愈覽愈新。潑墨山水畫中的色彩和墨跡交織一起,形成獨特的造型,景色合成與收斂之間,逼真?zhèn)魃瘢碛^賞者似乎到達了氤氳絕塵的理想境界。石濤先生這樣說:作辟混沌受,傳諸至今,自稱一家,是皆知得之也,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1】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張大千潑墨山水畫又顯示出唐朝畫風的華麗浪漫、宋人的嚴謹重禮和元人的自由奔放,讓他的畫風既具有明艷絢麗,輕巧妍麗的風格,也有氣勢磅礴,剛健放逸的一面,作品的格調能靈活轉變。謝稚柳先生曾經(jīng)這樣評價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以來前所未有的格局,是令人驚覺的藝術創(chuàng)造?!薄?】
1.墨色交融、酣暢淋漓
潑墨山水畫屬于寫意創(chuàng)作,注重一氣呵成,和“南宗”的多層次積疊有很大區(qū)別。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看,潑墨山水畫更看重墨和色的合成方面。我們欣賞張大千的《滟滪云帆圖》時可以感受到在山頂石的受光處,使用墨線進行勾勒,同時再點綴有小小的亮色,讓整個畫面更加協(xié)調,也渲染了整幅圖的氣氛,氣勢磅礴,高低急緩,色彩豐盈保暖,充滿意趣。
2.沒骨為主、先破后立
張大千先生的“沒骨”畫法是不使用線條或者彩繪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刻畫,作品構圖精巧神奇,墨彩獨具一格。他創(chuàng)作時,會利用調好的墨先潑出一個大致的形狀,將畫的基調敲定,然后帶著其個人的思想和情感,讓整個畫面豐滿起來,再根據(jù)該幅作品的主題進行一定的調整,修正或者增補,讓畫面體現(xiàn)出其遠近、主次、動靜關系,體現(xiàn)出其意境。同樣以《滟滪云帆圖》為例,我們在欣賞這幅作品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具有豐滿色彩的石峰。它在云層的遮蔽之下,遠處的帆影若隱若現(xiàn),讓整幅畫陡增生命力,充滿生機。這幅作品采用了沒骨畫法,突破了傳統(tǒng)以線條或者彩繪勾勒的表現(xiàn)方式,張揚了濃重的墨彩。
3.抽象具象、合情合理
張大千對傳統(tǒng)的山水畫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這是促使張大千晚年潑墨山水畫取得巨大突破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山水畫中融入新的元素,并發(fā)展為獨具一格的繪畫風格?!?】有人認為張大千是完全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但是張大千并不完全認同,他認為自己并非是湊了現(xiàn)代抽象藝術的熱潮,他只是將在唐朝就已經(jīng)發(fā)展的潑墨藝術傳承下去,同時融入自己的想法,使用畫筆簡單勾勒和造型,以達到無象之象,但是張大千也會接入國畫的特點,使用工筆刻畫,使具象抽象能夠雅俗共賞。
4.水跡墨跡、隨心隨性
潑墨山水畫是需要在熟宣或者絹上來完成,這種材質不會滲水,繪畫雖然是墨作為主體,但是水確實是重要的媒介,水是墨最終成型的載體??v觀大師的畫,水是在畫面上流淌或者動蕩,根據(jù)其流向,讓墨色,色彩和水交織在一起,再根據(jù)畫的主題再添加一些畫藝,讓墨色碰撞色彩時像偶然又似必然,讓水、墨、彩完全滲透,并在獨特的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其各自的作用?!?】
5.色彩飽滿、新奇獨特
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講究墨色深度的運用,俗話說“墨分五色”,一幅成功的作品,全憑墨色的巧妙運用,墨色的深淡,輕重不同都會造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山水畫中,墨色的地位是無法被撼動的,而色彩則是襯托的作用,在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中,線條的起伏上稍有淡化,并且線條也并不是突出明顯,他大膽的將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色彩運用觀念帶到中國傳統(tǒng)的國畫中去,將色彩和墨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墨中有色,色中帶墨,畫面磅礴大氣,不拘一格。【5】
張大千創(chuàng)作的潑墨山水畫,受到了敦煌壁畫很大的啟發(fā),20世紀40年代,張大千舉家搬遷到荒無人煙的莫高窟,專心學習敦煌壁畫,他在莫高窟專心研究三年多,為后期研究敦煌壁畫的學者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在1994年,張大千將臨摹的敦煌壁畫在成都和重慶舉辦畫展,造成了很大的轟動,并引發(fā)敦煌考察的熱潮,這次研究對張大千后期的作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讓他從模仿古人的畫作,走向具有民間藝術的貴族隋唐繪畫。之后張大千的畫風更加趨于剛毅、飽滿,作品的顏色也更加厚重和華麗,充滿富貴的氣質。張大千對于傳統(tǒng)藝術是十分重視的,這是他晚年創(chuàng)作潑墨山水畫的基礎,同時他不僅僅禁錮于傳統(tǒng)繪畫技法,更主張創(chuàng)新和突破。他尊重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方式和觀念,在他的作品中會體現(xiàn)出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風格,但是他并非固守不變,他認為繪畫是吸取一切精華,在接觸西方繪畫之后,他也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繪畫觀念,而是取其適合其個人藝術的風格。
1.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對于傳統(tǒng)的色彩運用和繪畫技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不再局限于古代的色彩觀念,而是掙脫了傳統(tǒng)城市化的單純色彩的展現(xiàn),將墨色和色彩交融在一起,讓色彩如同墨、水一樣收放自如,色彩交疊,具象抽象,相虛相實。再繪畫的技法上更是別具一格,即將傳統(tǒng)的技法在畫面上縱情施展,又理性的納入了西方嶄新的元素,讓作品具有濃烈的個人情感,更符合現(xiàn)代審美藝術的需要。雖然張大千晚年的潑墨山水畫和他自身眼疾的生理條件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繪畫表現(xiàn)方式有所改變,并加以創(chuàng)新,再潑墨的同時運用潑彩,墨彩相互交織融合,這也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色彩和技法上極大的突破。
2.獨創(chuàng)的新風格極大張揚了色彩魅力
張大千潑墨山水畫所運用的色彩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色彩觀念,而是將色彩運用的如墨一樣既能相融,又可交疊,變幻無窮。雖然張大千一再強調,潑墨技法源于古法,而非他所創(chuàng),但是正是由于張大千創(chuàng)新的傳承才更要這種具有年代的藝術技法得以發(fā)揚并流傳。我們在欣賞《江山晚興圖》時,可以看出石青,石綠和墨色在整幅作品中的比例基本是持平的,綠色和黑色肆意流淌,在墨色的映襯之下山頂?shù)乃{色顯得格外通透,同時也更襯托山谷的暮色幽情。張大千在潑墨山水畫上張揚了墨色和彩色的神韻也促進了現(xiàn)代潑墨山水畫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品中注重色彩和墨色相融相交,主次分明,畫面層次清晰卻相互映襯,墨和色彩在潑墨的交織表現(xiàn)下,讓色彩更加飽滿亮麗,脫離俗套,墨色也更加通透蒼勁。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在中國的藝術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現(xiàn)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作品是集中國傳統(tǒng)的國畫于墨韻之間,又融合西方的藝術特點,受西方現(xiàn)代藝術影響汲取西方現(xiàn)代派藝術優(yōu)秀成果,把抽象方法引入中國繪畫中。張大千的山水畫是在民族繪畫審美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對意境創(chuàng)造和布局結構有了更具體的表現(xiàn),他的繪畫語言是個性的,獨特的,高級的,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多樣的個人風格,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張大千開創(chuàng)了中國山水畫的新局面,并以其偉大的藝術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國現(xiàn)代化畫中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