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確認后,同桌抬起頭,認真地對我說:“金典,確實錯了?!?/p>
我努力保持面色不變,心里早已翻江倒海。我望著黑板,幾個小時前上面才用彩色的粉筆寫好通知,提醒大家來交班費。幾個小時過去了,我的座位幾乎要被面額不等的紙幣淹沒。10塊、20塊、50塊……面前的紙幣我還沒有來得及數(shù)完,又有人遞來了新一批花花綠綠的紙幣。好不容易閑下來,我才想起來,不確定地問了同桌一句:“剛剛,我數(shù)到哪里了?”
作為一名新上任的生活委員,收班費是我的第一項工作。在我的想象中,這將會是一個井井有條的畫面:同學們排著隊,將數(shù)目剛好的班費交到我的手上,銀貨兩訖,童叟不欺。不像現(xiàn)在——“我只有一百元,沒有零錢呢!”“我?guī)蚗X同學,還有XXX同學一起交?!薄安缓靡馑及?,我用硬幣湊的,你數(shù)數(shù)?”
如此反復,我早已一臉狼狽。同桌看到我手忙腳亂的樣子,加入幫我收錢的隊伍。我們把紙幣按面額一張張排好,再三核算后,得出的結(jié)果是——數(shù)字不對。
“認真數(shù)錢,不要出錯!”老師的叮囑猶在耳畔,同桌望向我的目光中帶有幾分關(guān)切。我定下心神,安撫她:“沒關(guān)系,也許還有同學沒有交呢。”
畢竟距離放學時間還早,也許一節(jié)緊張的課程之后,有的同學才會注意到板書旁那行彩色的小字;也許課下,有的同學在翻課本時,翻到了準備好的零錢;也許,我在收拾桌子時,會找到一張夾在書本中的紙幣——那時候,我必會一邊責怪自己粗心,一邊在心中長出一口氣:幸好……幸好在這里。
也許這張紙幣不會被找到。這會對我造成一個打擊,變成一個教訓:告誡做事不細心的自己,要學會對工作進行規(guī)劃,要懂得為自己的失誤承擔責任。畢竟,找借口蒙蔽的只能是自己,造成的損失絕不能由他人買單。以長遠的目光來看,成長就是意味著犯錯,并在錯誤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得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
下午放學后,我將整理好的班費交到了老師手上。
“收齊了嗎?”老師溫和地問。
我捏了捏口袋,和今天早晨來的時候相比,那里少了一張紙幣,但是我的心中卻十分充盈。
我認真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