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娟,吳玉輝,郭賀賀,劉奕晨,孫志強
(1貴州醫(yī)科大學,貴陽550000;2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
多發(fā)性骨髓瘤(MM)是一種發(fā)生于B淋巴細胞的惡性漿細胞疾病,是血液腫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在惡性血液疾病中約占13%[1]。目前,MM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清楚,既往研究認為電離輻射、病毒感染、基因遺傳都有可能引發(fā)該病。近年研究報道,MM的發(fā)生可能與慢性炎癥[2,3]有關。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種重要的炎癥細胞因子,在多種惡性腫瘤呈高表達狀態(tài)。目前,國內關于HMGB1在MM發(fā)病中的作用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檢測MM患者血清HMGB1水平,分析其與反映MM疾病進展和腫瘤負荷的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脫氫酶(LDH)的相關性,了解HMGB1與MM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旨在為MM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65例(觀察組),男51例、女14例,年齡45~88歲、平均53.1歲。均符合《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5年修訂的診斷標準。對33例患者采取BDT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來那度胺)化療,根據(jù)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血液分會多發(fā)性骨髓瘤工作組制定的療效標準,將33例患者分為完全緩解20例、緩解后復發(fā)13例。其余32例為初診未治患者,依據(jù)MM DS分期系統(tǒng),Ⅰ期10例、Ⅱ期6例、Ⅲ期16例。排除嚴重肝功能異常、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炎癥疾病患者,化療前或化療過程中出現(xiàn)感染者。另選擇性別、年齡匹配的健康體檢者65例(對照組),男51例、女14例,年齡40~76歲、平均50.2歲。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采集受試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置于促凝管中,室溫放置2 h后離心,吸上清液,-80 ℃保存。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HMGB1水平,嚴格按照ELISA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β2-MG、LDH水平,按照ELISA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清HMGB1水平分別為(339.582±225.018)、(50.437±45.935)pg/mL,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
初診未治者血清HMGB1、β2-MG、LDH水平均高于完全緩解者(P均<0.01)。緩解后復發(fā)者血清HMGB1、β2-MG水平高于未治者,LDH低于未治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緩解后復發(fā)者血清HMGB1、β2-MG、LDH水平均高于完全緩解者(P均<0.01)。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MM患者血清HMGB1、β2-MG、LDH水平比較
注:與完全緩解比較,*P<0.01;與緩解后復發(fā)比較,△P<0.01。
Ⅱ期患者血清HMGB1、β2-MG、LDH水平高于Ⅰ期,Ⅲ期患者血清HMGB1、β2-MG、LDH水平高于Ⅱ期(P均<0.01)。見表2。
表2 初診未治不同分期患者血清HMGB1、β2-MG、LDH水平比較
注:與Ⅱ期比較,*P<0.01。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MM患者血清HMGB1水平與β2-MG、LDH水平均呈正相關(r=0.949,P=0.002;r=0.879,P=0.003)。
MM的發(fā)病原因和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人類HMGB1基因位于13q12染色體上,包括5個外顯子和4個內含子[4]。從結構上來說,HMGB1分為3個功能區(qū),即HMGB1 A盒、HMGB1 B盒和酸性C末端[5]。A盒和B盒的主要作用是與DNA非特異性結合,B盒是引起炎癥反應的功能結構區(qū),酸性C末端主要參與調節(jié)HMGB1與DNA結合的親和力。正常情況下,HMGB1主要存在于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中,與DNA相結合,維持核小體結構的穩(wěn)定并參與基因的重組、復制等,釋放至細胞外的HMGB1可通過多種途徑介導機體的炎癥反應、免疫反應、組織再生及腫瘤細胞轉移等。
研究顯示,HMGB1在白血病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付娟等[6]檢測了40例初診未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組)、5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良性血液病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血漿HMGB1水平,發(fā)現(xiàn)白血病組化療前HMGB1水平高于化療后及良性血液病組、對照組。Jia等[7]比較36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未治22例、經(jīng)治14例)和14例年齡相仿的健康對照組血漿HMGB1水平,發(fā)現(xiàn)未治療過的和復發(fā)患者同健康對照組相比較,其血漿HMGB1水平明顯增高。Yang等[8]發(fā)現(xiàn),HMGB1在各種白血病中過度表達。本研究結果顯示,MM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健康對照者,且隨著MM分期升高,HMGB1水平升高。提示血清HMGB1水平與MM病情有關,可能是MM發(fā)生發(fā)展的一個影響因素。
HMGB1參與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通路主要有以下3種[9,10]:①JAK/STAT信號通路:JAK/STAT信號通路在腫瘤疾病的進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STAT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的表達水平較正常組織中明顯升高。此外,有試驗證實激活JAK/STAT途徑可活化STAT,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等。而HMGB1可能影響STAT信號通路,與腫瘤的發(fā)生存在一定的關系。②RAGE通路:RAGE作為HMGB1的主要受體,與HMGB1具有高度親和力。有報道指出,HMGB1和RAGE在腫瘤的侵襲過程中起協(xié)同作用。釋放到細胞外的HMGB1可以結合細胞表面的RAGE,上調RAGE,最終促進腫瘤的細胞的生長和轉移。③Toll樣受體(TLR):除RAGE外,TLR2和TLR4亦可作為HMGB1的受體,并能與其相互作用誘導細胞活化,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另有研究報道,HMGB1可增加化療耐藥性,在治療上使用HMGB1中和抗體可增加惡性血液病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11]。
β2-MG是相對分子質量較低的蛋白,生理代謝過程活躍的腫瘤細胞可分泌大量β2-MG[12]。MM患者血清β2-MG表達水平明顯增高的作用機制主要為[13]:①骨髓瘤細胞可大量分泌和合成β2-MG;②骨髓瘤細胞壞死后可大量釋放β2-MG;③骨髓瘤細胞引起腎功能損害,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清β2-MG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血清β2-MG升高常常提示疾病進展。LDH是機體糖酵解過程中重要的代謝酶,當患有腫瘤時,LDH可自細胞內大量釋放至血液中[13]。對于MM患者,血清LDH表達水平可明顯升高,與MM預后密切相關,對MM的臨床診斷、治療效果和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4]。本研究結果顯示,Ⅱ期患者外周血中β2-MG和LDH較Ⅰ期升高,Ⅲ期患者較Ⅱ期升高,且HMGB1水平與β2-MG、LDH水平均呈正相關。說明HMGB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
綜上所述,MM患者血清HMGB1升高可能影響MM的發(fā)生發(fā)展,還可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
參考文獻:
[1] Palumbo A, Cerrato C.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J]. Korean J Intern Med, 2013,28(3):263-273.
[2] Ugur M, Baygutalp NK, Melikoglu MA, et al. Elevated serum interleukin-23levels inankylosingspondylitis pati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activity[J]. Nagoya J Med Sci, 2015,77(4):621-627.
[3] Martin JC, Baeten DL, Josien R. Emerging role of IL-17 and Th17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Clin Immunol, 2014,154(1):1-12.
[4] 趙國軍,于鴻,黃俊星.高遷移率族蛋白B1在食管鱗癌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22(10):2484-2487.
[5] Hn YH, Yang L, Zhang CG. HMGB1-a as potential target fortherapy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 J Exp Hematol, 2014,22(2):560-564.
[6] 付娟,馬慶,張旭華.HMGB-1在白血病患者血漿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2,52(11):55-56.
[7] Jia L, Clear A, Liu FT, et al. Extracellular HMGB1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 of nurse-like cell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 Blood, 2014,123(11):1709-1719.
[8] Yang L, Yu Y, Kang R, et al. Up-regulated autophagy by endogenous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motes chemoresistance in leukemia cells[J]. Leuk Lymphoma, 2011,53(2):315-322.
[9] 周霞,凌斌,孫潔,等.HMGB1-RAGE/TLRs-NF-κB信號通路與膿毒癥關系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6,56(37):101-103.
[10] 張明峰,周守勤,白連祥,等.HMGB與JAK2/STATE1信號通路在大鼠滑膜組織增殖中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7):750-754.
[11] Liu L, Yang M, Kang R, et al. HMGB1-induced autophagy promotes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in leukemia cells[J]. Leukemia, 2011,25(1):23-31.
[12] 吳燕明,丁剛,丁厚明.多發(fā)性骨髓瘤血清β2微球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學,2007,28(6):528-529.
[13] 劉傳才,陳文習.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脫氫酶在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中的臨床意義[J].醫(yī)學綜述,2014,20(15):2849-2850.
[14] Bouafia F, Drai J, Bienvenu J, et al. Profiles and prognostic values of serum LDH isoenzymes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poieticmalignancies[J]. Bull Cancer, 2004,91(7/8):22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