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遠征是河南人,2017年10月份來到上海,目前在浦東新區(qū)浦明路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2018年1月3日晚上8點多,勞累了一天的他照常去地鐵站“蹭”免費Wi-Fi跟家里人視頻通話。此時恰好有位視頻拍客路過,內(nèi)心被觸動的他拍下了這樣的一幕:風從地面灌進來,葛遠征蜷縮在地鐵站出口,身上藍色的工裝落滿了石灰和水泥,袖口和膝蓋處尤甚,斑駁得像一幅油畫。他蹲在充電插頭旁邊,兩只手捧著手機,沖著屏幕有說有笑,屏幕那頭,是他遠在河南的妻子。這個視頻被上傳到網(wǎng)上后打動了很多人,點擊量很快突破800萬。
實際上,在葛遠征所在的工地上,像他這樣去地鐵站“蹭網(wǎng)”的農(nóng)民工還有許多。他們之所以去“蹭網(wǎng)”,是因為不舍得花太多錢買流量,但又想家,想和家里人說說話。葛遠征說,妻子蘇秀娜動過手術(shù),腰上有傷,不能干重活兒。他的女兒在讀衛(wèi)校,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在3萬元左右,兒子已經(jīng)上班了,能夠自己掙錢,但他還是想多賺點錢,“以后孩子們成家、修房子,我們老了看醫(yī)生,都得花錢,咱別給孩子們添麻煩”。
葛遠征心里有本賬,在河南老家,種西瓜和打零工的收入,一年不超過3萬元。到城里做建筑工人,刨去春節(jié)回家等時間,一年出工300天以上,每天掙250元左右,年收入在7萬到8萬之間。這五年,葛遠征每年都能帶4萬到5萬元回家,他用這些錢,在老家蓋了新房子,而他也相信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銳評:盡管農(nóng)民工的收入、待遇正在逐漸提高,但他們依然想方設(shè)法地壓縮自己的生活開支。農(nóng)民工也有和家人互動的情感訴求,頗具時代感的視頻聊天為他們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溝通渠道?!安洹毙^(qū)的Wi-Fi也好,“蹭”地鐵的免費Wi-Fi也罷,看上去不那么體面、光鮮的方式,卻飽含著農(nóng)民工對合家團圓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