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的冬天寒冷而漫長。1833年10月21日在斯德哥爾摩城郊一所破舊簡陋的房子里,降生了一個男孩。孩子從出生第一天起,就體弱多病。在媽媽的關(guān)懷與呵護下,總算活了下來。
8歲,小男孩邁進了學校,但由于總是生病,大部分時間在媽媽身邊度過。好在家里有好多書,他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繪畫、寫作文……他非常喜歡作文,看到什么寫什么,春鳥的鳴叫、夏天湖泊里錦鱗游泳、秋天飄落的樹葉、冬日的雪花飄零都在他的筆下被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天氣晴朗,身體舒適,小男孩就去上學,放學回到家后他已經(jīng)沒有力氣再出去玩耍了。小朋友們也很少來找他玩。他只好一個人到野外看花、草、小山,看日出、日落,到小溪邊戲水,靜靜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溫馨和快樂?!疤柦o了萬物生命與力量,溪水滋養(yǎng)著大地,肥沃而廣袤。長大以后,我要像陽光和小溪一樣,給人帶來溫暖和快樂!”
爸爸是一位有著敏銳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的建筑師,他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樹。星期天,爸爸會把三個孩子帶到工廠,讓他們學習操作,同時也鍛煉了身體;讓他們參觀坩鍋、試管、燒瓶、酒精燈,學會各種化學實驗;讓他們參觀各種兵工產(chǎn)品,了解其中的奧妙;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稀奇百怪的問題,借以啟發(fā)他們的想象力。爸爸懂得教育的重要性,為孩子們請了兩位優(yōu)秀的學者,當他們的家庭教師。一位是瑞典人,一位是俄國人。老師們除了教授語言、歷史、科學和數(shù)學之外,還要學習俄、德、英、法、意等多國語言。
遵照爸爸的安排,小男孩離開圣彼得堡,到丹麥、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地旅游,他不僅游覽了各國的名勝古跡,接觸到異國風情,拜訪了許多科學家,參觀了許多實驗室,也看到了各國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shù),這讓他大開眼界。回到圣彼得堡,男孩身體壯實了很多。在爸爸的精心引導下,男孩走上了研究、發(fā)明之路。
后來,男孩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發(fā)明了炸藥。對了,他就是諾貝爾!
諾貝爾為什么冒著生命危險研究炸藥呢?因為他看到修筑鐵路、開山采礦、建造水壩的工人們一鎬一鍬地刨,太辛苦了,他決心用炸藥幫助他們減輕勞動強度。
為研究實用安全的炸藥,諾貝爾百折不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心愛的小弟弟在一次試驗事故中身亡,父親也受過傷。這使他痛心不已,但是也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決心和毅力。最終使用安全的炸藥研制成功,并得到了推廣應(yīng)用。
諾貝爾獎從1901年設(shè)立,每年12月10日在諾貝爾的逝世日頒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