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果平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fā)展,其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里保存的個人信息也隨之增多。于是,為了確保使用安全和加強隱私保護,手機解鎖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1)從按鍵解鎖到滑動屏幕解鎖。早期的按鍵手機放在口袋里,容易造成“誤觸”。于是就有了解鎖功能:比如長按“*”、“#”或其他鍵解鎖,能夠有效防止“誤觸”。如今的手機也有屏幕按鍵解鎖,但因為手機上已經(jīng)沒有了實體按鍵,所以電源鍵就承擔了一部分屏幕解鎖的功能。但是到了觸摸屏的時代,也避免不了會“誤觸”到按鍵或是屏幕,于是一種很有科技感的解鎖方式出現(xiàn)了:滑動屏幕解鎖。既能防“誤觸”又提高了操作感。
(2)從密碼解鎖到繪制圖型解鎖。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手機里保存的個人信息不斷增加,安全和隱私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輸入數(shù)字密碼或混合密碼就變成了一種新的解鎖方式,但這種方式操作的便捷性卻打了折扣。
后來,一種操作簡便的解鎖方式又出現(xiàn)了——繪制圖型解鎖,即在3×3的九個節(jié)點上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起來,就構(gòu)成了一套獨特的解鎖方式。但無論是誰只要知道了這個解鎖圖案都可以使用,所以這種解鎖方式還不夠安全。
(3)指紋、虹膜、刷臉——進入生物解鎖新時代。目前,智能手機已經(jīng)從密碼解鎖發(fā)展到了生物解鎖階段,從指紋到虹膜再到2D、3D面部識別等解鎖方式,正在得到廣泛應用。
(1)指紋解鎖。在目前手機應用的生物識別技術中,指紋解鎖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主流。其工作原理是:當收集到的指紋信息和之前采集好并存儲到手機中的信息匹配度達到一定百分比的時候就會完成認證,這樣就可以解鎖手機,其優(yōu)勢在于安全性高、解鎖速度快。
指紋解鎖需要一個專門采集指紋的位置,這一要求就和現(xiàn)在的“全面屏”發(fā)生了沖突。于是,一種在屏幕下方的指紋識別就產(chǎn)生了。但由于指紋解鎖是采用超聲波發(fā)射并收集指紋信息,這對于屏幕的玻璃蓋板有一定要求,將超聲波傳感器模塊完美地隱藏在屏幕下方也很難。因此,雖然該技術已經(jīng)有成功的案例,但由于其生產(chǎn)成本的問題,故還不能大規(guī)模普及。
(2)虹膜識別。虹膜識別,就是使用錄入儀器來對人體的眼睛進行掃描,從而得到人眼的虹膜信息,并建立一個專屬于該虹膜的數(shù)據(jù)庫。對于很多搭載虹膜識別功能的手機來說,需要前置攝像頭在嚴謹獨特的技術條件下配合紅外線燈協(xié)作工作,掃描人眼的虹膜后,與錄入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匹配,從而實現(xiàn)這一項安全解鎖功能。
(3)人臉識別。作為當前人工智能研發(fā)最成熟的分支領域之一,人臉識別技術主要通過拍照或攝像采集人的面部特征信息,由手機進行自動分析并完成身份識別。與聲音、指紋、虹膜等生物特征相比,面部信息具有非接觸、非強制、易采集的特點,其精度得到極大提高。目前在智能手機行業(yè),指紋識別的熱潮逐漸退去,人臉識別正在風口。特別是隨著“全面屏”手機概念的興起,華為、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在新推出的機型上都改用人臉識別方式解鎖。
從按鍵到輸密碼,再到讓機器“看一眼”,可以說手機解鎖方式演變至今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而令人機交互也變得越來越簡單自然。事實上,如今“刷臉取款”“刷臉購物”“刷臉進站”等應用已經(jīng)逐漸普及。
隨著“刷臉”應用的爆發(fā)式增長,人臉識別技術可能潛藏的安全風險和隱私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目前,很多研究機構(gòu)都加大了活體檢測方面的技術投入,確保系統(tǒng)識別到的是一個“活人”,以提高對惡意攻擊的防御能力。最近,云從科技宣布推出 “3D結(jié)構(gòu)光人臉識別技術”,新技術與以往的2D人臉識別和紅外活體檢測技術相比,在識別精度、識別速度方面都有較大提升。據(jù)介紹,新技術能在千萬分之一誤識率下達到99%以上的準確率,識別速度由1~2秒縮短到毫秒級,更能防御面具、視頻等欺詐手段。
毋庸諱言,手機解鎖方式演變至今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隨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的進步,未來解鎖方式還會有怎樣的新形態(tài),又會以怎樣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