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逼鋵嵜總€人,都是希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高曉松講的那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弊鳛槠胀ㄈ耍鎸ι?,只有茍且,而且還得茍且很長時間。
導演馮小剛的一個特點是敢說,外號“小鋼炮”。但其實很多年,他只是“孫子”,他是王朔、葉京等大院子弟的跟班,并被他們嘲笑。對于出身普通的馮小剛來說,只能妥協(xié)和茍且,他用了30年,才在心理上和他們平起平坐。
馮小剛拍了很多好電影,證明著自己的實力,《一九四二》《集結號》《唐山大地震》注定將載入電影史冊。奇怪的是,好電影叫好不叫座, “爛片”《私人訂制》卻收獲7.2億元票房。為了拍好電影,他必須得向觀眾妥協(xié),沒辦法,這就是中國電影市場——錢多,人傻,速來。在向觀眾妥協(xié)之外,馮小剛還不得不向很多人妥協(xié):審片人、投資人,甚至向看不見摸不著的“有關領導”。這就是人生,很多成功的人,我們往往只看見和羨慕他人前的瀟灑從容,但我們看不見他們背后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甚至命懸一線。很多時候,你得先演好了別人,才有機會做自己。
你要是真的想去做喜歡的事情,過理想的生活,那就要想清楚你的能力和才華是否能撐起這個夢想?你現(xiàn)在是否有資本去追逐夢想?如果沒有,那就不要抱怨,先做好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再說。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