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朝康,黃獻明,譚宇敏,周 成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廣西 河池 546300)
鼻竇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耳鼻喉科疾病。兒童發(fā)生鼻竇炎的幾率約為8%。該病患兒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頭痛、流膿涕及鼻塞等,病情嚴重的患兒還可發(fā)生鼻出血、中耳炎等。該病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和成長發(fā)育。兒童的鼻竇及鼻腔尚未發(fā)育成熟,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存在較大的風險,加之部分患兒在術后不配合為其換藥。因此,使用手術治療該病的效果較差[1]。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療法治療鼻竇炎。鼻竇負壓置換法是指通過負壓吸引的方法用藥液沖洗鼻竇,并引流鼻竇內分泌物的一種治療方法。為探討使用鼻竇負壓置換法對鼻竇炎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對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部分鼻竇炎患兒使用鼻竇負壓置換法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40例鼻竇炎患兒。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對照組(n=70)和治療組(n=70)。治療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40例,女性患兒30例;其年齡為3~10歲,平均年齡為(5.83±1.16)歲。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43例,女性患兒27例;其年齡為4~11歲,平均年齡為(6.05±0.92)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兒均使用常規(guī)藥物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兒每天口服1次羅紅霉素,每次服2.5 mg/kg。讓患兒每天口服3次桉檸蒎腸溶膠囊,每次服0.12 g。讓患兒每天使用鹽酸林可霉素滴眼液和濃度為1%的麻黃堿滴鼻液滴鼻,每次滴2滴,每天滴3次。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兒使用鼻竇負壓置換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使用濃度為0.5%的麻黃堿收縮患兒的鼻黏膜,擴張其鼻竇口,徹底清除其鼻腔內的分泌物。讓患兒取仰臥位,讓其伸頸、抬肩,使其外耳道口與下頜頦部的連線與床面平行。自患兒患側的前鼻孔向其鼻腔內滴入約4滴混合液(由5 mg的地塞米松+2 ml的慶大霉素+100 ml的氯化鈉注射液配制而成)。在患兒左側前鼻孔中塞入負壓吸引器的橄欖頭。使用手指按壓患兒的對側鼻翼,關閉其對側鼻孔。讓患兒發(fā)“開”的音,使其軟腭上舉,鼻竇、鼻腔、鼻咽形成封閉的空間。同時開啟吸引器,使鼻腔保持負壓狀態(tài),吸除從竇口進入鼻腔的膿液。在“開”音中斷時,患兒的軟腭下移,鼻咽腔開放,鼻腔內處于正壓的狀態(tài),鼻竇處于負壓的狀態(tài),使鼻腔中的藥液經竇口進入鼻竇內。讓患兒再次發(fā)“開”的音,重復上述操作。對每側鼻腔抽吸4次,反復滴藥3次。若患兒的雙側鼻竇均發(fā)生病變,可治療完一側后再治療另一側。治療結束后,讓患兒保持頭部直立30 min,使藥液停留在其鼻竇內。每2 d治療一次。
治療1周后,觀察兩組患兒治療的效果。治愈:患兒流黏膿涕、鼻塞的癥狀消失,未發(fā)生鼻甲腫脹、嗅裂及中鼻道流膿涕的情況,對其進行鼻竇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竇腔密度正常。顯效:患兒流黏膿涕、鼻塞的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存在輕度鼻甲腫脹、嗅裂及中鼻道流膿涕的情況,對其進行鼻竇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局部竇腔影像模糊。有效:患兒流黏膿涕、鼻塞的癥狀間歇性發(fā)作,存在鼻甲腫脹、嗅裂及中鼻道流膿涕的情況,對其進行鼻竇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竇腔影像模糊。無效:患兒流黏膿涕、鼻塞的癥狀未得到改善或在加重,存在鼻甲腫脹、嗅裂及中鼻道流膿涕的情況,對其進行鼻竇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竇腔狀態(tài)未得到改善??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X2=9.0347,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的效果
治療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的時間及治療持續(xù)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的時間及治療持續(xù)的時間(d,±s )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的時間及治療持續(xù)的時間(d,±s )
組別 癥狀改善時間 治療時間治療組(n=70) 10.81±1.53 15.13±2.79對照組(n=70) 29.44±4.06 35.62±5.94 t值 35.9253 26.1225 P值 <0.05 <0.05
導致兒童發(fā)生鼻竇炎的原因主要有:1)兒童的抵抗力較弱,無法迅速地適應惡劣的外界環(huán)境,易感染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進而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其竇口會被阻塞,引發(fā)鼻竇功能障礙和鼻腔黏膜病變,損害其纖毛的功能,導致其鼻腔分泌物滯留[2-3]。2)多種因素引發(fā)的變態(tài)反應導致患兒出現鼻竇黏膜水腫,阻塞其鼻腔的引流通道和竇口,致使其纖毛功能減弱、組織缺氧,為病原菌定植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4]。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變態(tài)反應的相互影響和共同作用下,患兒鼻腔黏膜炎癥會逐漸加重。治療鼻竇炎的關鍵在于抗水腫、抗感染[5]。
對鼻竇炎患兒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時,部分患兒無法堅持長期用藥,其病情易遷延不愈或復發(fā)[6]。對鼻竇炎患兒進行手術治療時,患兒的依從性較差,其術后容易發(fā)生鼻腔功能障礙及鼻腔出血等[7]。鼻竇負壓置換法是指通過負壓吸引的方法用藥液沖洗鼻竇,并引流鼻竇內分泌物的一種治療方法。使用鼻竇負壓置換法治療鼻竇炎,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同時疏通竇腔,恢復患兒局部組織的氧氣供應,改善其鼻竇和鼻腔的功能[8-9]。此外,使用鼻竇負壓置換法治療鼻竇炎操作簡單,患兒的疼痛程度較輕,且不易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10]。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鼻竇負壓置換法對鼻竇炎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快速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其康復。
[1]賈立敏,肖波,韓莉,等.護理干預對鼻竇負壓置換治療兒童鼻竇炎的療效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2):1655-1656.
[2]王香梅.小兒慢性鼻竇炎鼻竇負壓置換療法的護理體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4):149.
[3]韋春教.鼻竇負壓置換法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的護理指導與健康教育[J].吉林醫(yī)學,2013,34(32):6832-6833.
[4]吳春華,郭艷,金小霞.妥布霉素負壓置換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7):62-63.
[5]倪霞,張星.鼻竇負壓置換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臨床體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12):1834-1835.
[6]陳慧君.負壓置換療法治療兒童鼻竇炎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2016,36(8):106-107.
[7]劉亞書.鼻竇負壓置換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23):49-50.
[8]尹倩.鼻竇負壓置換結合中藥噴霧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5,47(10):155-156.
[9]張玲玲,袁軻.鼻負壓置換療法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臨床研究[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8):1134-1135.
[10]趙春紅,朱松舟,王國強.負壓置換法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1560例結果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