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火暴脾氣,于是,當媽媽的頭一年,我把重點都放在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上。我學了很多技巧,面對女兒時永遠都是微笑、神采奕奕、精神百倍的。書上不是說了嘛,媽媽的狀態(tài)很重要,因此我需要這樣要求自己。
但小D接近一歲時,我出現(xiàn)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情緒崩潰。那天,小D因為某件事大哭,原本只是一件特別小的事,但我失控了,對著她大聲吼叫,然后和她一起哭。小D嚇到了,我也被自己嚇到了。
那次后,我和小D的認知老師分享了這件事,作為兩個孩子媽媽的她,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對我說:“你假裝一個完美的媽媽太久了,你累了?!笔前。驗槲覍W習了育兒知識,我要求自己不能發(fā)火,甚至連一點點不昂揚的情緒都不能有。我被育兒知識綁架了,我要求自己做一個不真實的人,一個完全沒有負面情緒的標準媽媽??上В斜粔阂值那榫w一直存在著,它們最終以一個更加激烈的形式爆發(fā)了。
所以,不發(fā)火未必就是好父母。然而,如今很多父母都把書上的育兒知識當成了秘方,希望通過精準地遵守來打造一個完美的孩子,打扮出一個完美的父母。但是我們忘記了,孩子不是標準件,父母更不是神。
自那次以后,在養(yǎng)育小D過程中,我會和她分享自己的心情:今天媽媽累了,你可以自己玩兒一會兒嗎?今天媽媽的心情不是很好,每個人都會有心情糟糕的情況,媽媽睡一覺就會好。面對小D時不時的哭鬧,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先管理自己的情緒,但是我再也沒有“我不能生氣”的壓力了。相反,有時我覺得自己的情緒上來了,也會真實地告訴她:“媽媽是愛你的,但是你的這個行為我不喜歡,因此媽媽現(xiàn)在也很生氣,媽媽需要冷靜一下?!比绱耍腋诱鎸嵉孛鎸α俗约旱那榫w。
其實,育兒從來都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育兒知識是科學,父母的本能是藝術。要平衡科學和藝術,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成為真實的父母,不要用育兒標準強迫自己,而是去體會每個當下的真實感受,然后通過育兒知識來指導我們?nèi)绾卧凇罢鎸崱焙汀皹藴省敝g達到平衡。
(《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