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琪
沒有哪個人不喜歡美食,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出可口的美食。如果你沒有這把刷子,那也不用愁,只要你有故事,就會有人免費為你做飯。廣州有兩位姑娘,愛吃美食,喜歡做飯,她們用美食治愈心靈和廣交朋友,并且正在做著新奇有趣的行動———為500個有意思的人免費做500頓飯。
米小是廣東潮汕的一個女孩。小時候,每天吃著媽媽做的各種美食,米小感覺做飯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從9歲開始她便跟在媽媽屁股后面,像模像樣地學(xué)起了炒菜做飯,這樣泡在廚房里的生活有15年。
王越是一個江西妹子,家里開餐飲店,從小耳濡目染,讓她對美食無法抗拒。每次放假,她都會泡在自家店里,看大師傅配菜、炒菜,然后再美美地享受著各種佳肴。慢慢地,她不再滿足于看和吃,開始研究食材的搭配??粗孱伭氖巢脑谧约菏种凶兂扇碎g美味,王越心中有種從未有過的滿足。
米小從事新媒體運營,王越做旅游管理,兩個本來不相識的90后女孩,在一場電影放映會上相遇。她們互相加了微信,對美食同樣熱愛的兩個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說的閨蜜。
后來,米小辭掉了工作,王越邀請她一起參加“陌生人旅行團”。在路上,她們體會到陌生人社交的樂趣和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在云南,那些千奇百怪的食材,讓兩個喜歡烹飪的女孩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靈感。
旅行結(jié)束回到廣州的一個深夜里,米小和王越還在興奮地聊著旅途中的種種。本來米小因為失業(yè)心情有點低落,但通過這次旅行,尤其是品嘗過許多美食后,她豁然開朗,原來美食真的可以治愈心靈。米小暢想在未來做一種可以治愈心靈還可以交到朋友的事業(yè),這也正是王越所希望的,她決定辭掉早已厭倦的工作,和米小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兩個隨性的人,因為純粹地喜歡美食,所以決定將這種愛好變成事業(yè)。2016年3月,米小和王越一同創(chuàng)立了“與物為春知味所”?!芭c物為春”出自《莊子》中的一句“與人為善,與物為春”,兩個人希望用這樣的名字,表達(dá)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傳達(dá)一種“懂事卻不傲慢、成熟而依舊純粹”的處世之道?!爸端钡慕蟹?,包括整家店的裝修風(fēng)格,都十分日系。就這樣,米小和王越僅靠一手好廚藝和手工制作的抹茶醬、辣醬,開始闖天下。
米小和王越雖然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訓(xùn)練卻廚藝不凡,口味刁鉆。她們兩個有空不愛煲劇、不看綜藝,倒愛瘋狂看菜譜,回家一有機會就做飯,做飯對她們兩人而言,已經(jīng)變成和呼吸一樣自在的事。她們開了公眾號,日更菜譜,從未斷過,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分享有100多道菜。
為了補充知識,米小又開始研究分子料理和食物背后的化學(xué)原理,對食材的規(guī)律特性駕輕就熟,無論是寫文案還是開發(fā)料理,自然都信手拈來。從味覺寫到視覺,把菜譜寫出真味,把食材做出珍味,連芹菜、茼蒿等“黑暗食材”都能做得讓討厭它們的朋友大呼好吃,米小被朋友們稱作“必須做美食,只能做美食”的人。
王越的絕活是可以根據(jù)描述直接再現(xiàn)各種風(fēng)味。米小在貴州旅游時,最難忘的是糟海椒火鍋,回來只跟王越描述了做法,她竟完美重現(xiàn)了糟海椒火鍋的風(fēng)味,分毫不差。還有王越做的炒飯,令米小驚訝不已,那味道竟和媽媽做的潮汕炒飯一模一樣。王越說:“其實很多料理都大同小異,抓住原理的話做法都差不多,只是不同地方的原料不一樣?!?/p>
凌晨時分熬醬料、每月拖著瓶罐擺創(chuàng)意市集、每天分享應(yīng)季菜譜。一年過去,她們已推出60多份精美的快手早餐做法、130多道家常又獨特的菜式,還開發(fā)出牛肉醬、檸檬凝乳等新品。她們的日子充實而快樂,不僅實現(xiàn)了財富積累,養(yǎng)活了自己的店,還收獲了眾多粉絲。
在米小和王越眼里,唯有吃喝不可將就,無論食材選擇還是烹調(diào)手法,都應(yīng)認(rèn)真用心地對待。每天早起做一頓美美的早餐,把它用圖片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寫下菜譜,她們希望帶動更多人加入做早餐的隊伍。她們覺得,能早一點起床為自己做一頓早飯,已經(jīng)是在樂觀而又積極地對待生活??墒怯腥吮г拐f:“因為自己手藝太差,做出來的飯菜太難吃。”
于是,米小和王越在2016年12月8日那天,決定開始“為500個有意思的人免費做500頓飯”的行動。只要你身在廣州,自備食材,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你認(rèn)為自己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就可以約飯了。長得有意思、經(jīng)歷有意思、愛好有意思……米小說這個“有意思”沒有標(biāo)準(zhǔn),從不設(shè)限。曾經(jīng)有一對夫婦會多國語言,曾經(jīng)有一個姑娘會給不同的食物起可愛的名字……這些都可以算“有意思”,是不是太沒原則了呢?米小卻說:“真正的有意思,其實是你可以無邊界地去探索不同的人。”這種簡單又透徹的想法讓米小和王越結(jié)識了更多有趣的靈魂,給500個有意思的人做飯,換來的是更多的故事。
有一次,有個女孩約飯,想做一頓紅燒肉,她主動分享故事。在外打工的女孩,準(zhǔn)備返回廣州的頭天夜里,父親問她想吃什么,她說想吃紅燒肉。于是父親那天忙到深夜兩點鐘,而在早上六點,她出發(fā)時,一碗熱乎乎的紅燒肉遞到了她手里。她坐在火車上,手捧著紅燒肉,想到父親佝僂的身影,為了這碗紅燒肉可能一夜未眠,她的眼淚再也忍不住。女孩說,那是她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味道。
一個剛剛21歲的小姑娘,在線上約飯后,很快和米小成為朋友。別看小姑娘年齡不大,對人生的理解卻很透徹。她竟然講起了“修行”,這個很深奧的詞語,被小姑娘一解釋,讓人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小姑娘說:“修,就是學(xué)習(xí);行,就是行動。所以我們無時無刻不是在修行。”
米小和王越一開始是由對方指定食譜,后來變成了對方買食材等著她們來創(chuàng)造。只要約飯的人把菜拿過來,不管是什么都行。可能在買菜的時候,是按照心里那個菜單來買的,但是米小可以重新組合這些食材,出一道從來沒試過的新菜式。約飯地點可以共同找場地,也可以去對方家中,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到米小和王越的住處。雖然過程有點繁瑣,做這個項目不賺錢還會累,但兩個人一想到所做的事情,能讓更多人喜歡做飯,感受到時季,為之所做的一切都會變得有趣且美好。
做著與美食有關(guān)的工作,能養(yǎng)活自己,有故事有朋友,并且熱愛著這個世界,米小和王越好像已經(jīng)達(dá)到了當(dāng)初想要的那種狀態(tài)。到2018年1月,她們已經(jīng)為155人做過飯,只要品嘗過她們手藝的人都會嘖嘖稱贊。
通過為陌生人做飯,她們積累了更多的粉絲,第一家店有了盈利后,她們又有了新的想法———再開一家連鎖餐館,將“與物為春”的精髓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