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芳,候寶林,張衛(wèi)東*
循證藥學是將循證醫(yī)學的思想、原則與方法應用于臨床藥學實踐的過程。即基于臨床藥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檢索、評價與應用高質量藥物證據,并充分考慮患者意愿和價值觀,制定臨床用藥決策,同時監(jiān)測和評價患者用藥效果、促進合理用藥[1]。
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位居第4[2],下呼吸道感染是2010年全球單病種排序第2位的疾病[3]。在前期研究中,已將某市中心醫(yī)院呼吸系統(tǒng)疾病列為首批第一個循證藥學研究目標系統(tǒng)疾病。某市中心醫(yī)院2015年前10位呼吸系統(tǒng)單病種與2010年全疆、全國及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比較[4],肺炎占比高于全疆、全國和全球[5]。
本研究分析2015年某市中心醫(yī)院住院患者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以下簡稱CAP)的用藥合理性和費用等,以可能存在的用藥問題為切入點,為某市中心醫(yī)院首批循證用藥干預病種提供基線材料。
1.1 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以某市中心醫(yī)院電子病歷數據庫收錄2015年出院病歷中第一診斷為CAP為調查對象,收集其疾病、費用和用藥信息。
1.2 研究內容 2015年CAP的藥品使用頻數、費用和用藥數據等,循證分析其用藥合理性。
1.3 資料處理 本次調查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表1),統(tǒng)計以CAP為出院記錄第一診斷的記錄,按住院患者使用藥物金額、藥物頻次、藥理作用等統(tǒng)計住院患者的費用、用藥情況。
表1 納入疾病的ICD-10診斷編碼
1.4 統(tǒng)計分析 用Excel整理分析數據,主要采用頻數、占比和構成比描述統(tǒng)計指標。
2.1 住院患者基本情況 某市中心醫(yī)院2015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出院3 306人次,其中CAP出院患者355人次,占10.74%,男/女性別比1.10∶1,漢族/少數民族比是25.16%。其中≤18歲占9.24%;19~30歲占12.60%;31~50歲占19.70%;51~59歲占19.16%;≥60歲占38.86%。平均年齡(42.32±12.04)歲。人均住院天數11.34 d,平均住院費用10 921.7元,人均診療費用2 898.26元。
2.2 CAP患者住院期間用藥總體情況 統(tǒng)計355份住院患者病歷中的長期醫(yī)囑中用藥品種數,見表2。
表2 肺炎患者總體用藥一覽表
如表2中所示,人均用藥品種數在1~20個的有332人次,累計占比93.5%;人均用藥品種數>20的有23人次,累計占比7.89%。
2.3 CAP患者的藥品使用情況
2.3.1 CAP患者的住院期間用藥及費用情況 355份CAP病歷中,人均用藥品種數≤20種的病歷數可達92.11%,故本文對藥品消耗費用前20名的藥物進行統(tǒng)計排名。見表3。
如表3所示,消耗費用排名前20的藥品累計費用構成比(藥占比)為60.4%,其中涵蓋了抗菌藥物12種,費用累計構成比(藥占比)34.4%,平喘化痰藥物3種,費用構成比(藥占比)10%,其他(改善循環(huán)輔助用藥)5種,費用構成比(藥占比)14.4%。藥品消耗費用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頭孢西丁(5.4%)、溴己新針(4.7%)和人血白蛋白注射液(4.6%)。
表3 按照藥品總消耗費用排序一覽表
2.3.2 CAP患者住院期間用藥頻次情況 本文對藥品在病歷中出現(xiàn)的次數(病例數)前20名進行統(tǒng)計排名。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CAP患者在住院期間用藥頻次由高到低依次為糖皮質激素、化痰平喘藥物、補液藥物、抗感染藥物、抗過敏藥物。
2.3.3 CAP患者治療用藥國內外指南的比較 如表5所示,共納入于2011-2016年發(fā)布的6個指南:涉及歐洲和亞洲4個國家,除中國外均為發(fā)達國家;含循證指南5個,非循證指南1個。6個指南均提到治療前需對CAP入院患者進行病情評估(評分),涉及8項指標,但無1個指南包括全部8項指標,其中,中國(2016)提及5項、中國急診(2015)提及4項,中國(兒童)、芬蘭指南均提及3項;美國、NICE指南僅提及2項指標。藥物治療具體推薦意見總結如下:β-內酰胺類抗生素:6個指南均推薦。大環(huán)內酯或四環(huán)素:6個指南均推薦。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酯類:僅中國的2個(2016,2015急診)指南推薦,NICE、芬蘭非常規(guī)使用,中國(兒童)及美國未提及。喹諾酮類:僅中國的2個(2016,2015急診)指南推薦,NICE、美國非常規(guī)使用,中國(兒童)及芬蘭未提及。糖皮質激素:中國急診(2015)推薦,余5個指南未提及。抗病毒藥物:中國(2016),中國(兒童2013),芬蘭指南推薦,其余3個指南未提及。補液改善微循環(huán):6個指南均未提及。
表4 按照藥品出現(xiàn)頻次排序一覽表
表5 CAP相關指南用藥情況比較指南名稱
注:√:推薦;×:非常規(guī)使用;—:未提及。①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3 Months of Ag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②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and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CG191),③Finnish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pertussis in children
3.1 2015年某市三甲醫(yī)院CAP住院患者一般情況分析 結果表明,CAP發(fā)病率在本市無明顯性別和民族差異;年齡結果與文獻報道的CAP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基本一致[6]。在住院費構成比方面,我國與發(fā)達國家存在明顯不同。已有文獻報道,我國CAP住院費用中藥費所占比例最大[7],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而發(fā)達國家床位費占第1位[8-9]。
3.2 抗感染藥物 6個指南(CAP)均推薦使用抗菌藥物抗感染治療,其中,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酯或四環(huán)素均為6個指南共同推薦,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酯類:僅中國的2個(2016,2015急診)指南推薦,NICE、芬蘭非常規(guī)使用,中國(兒童)及美國未提及。而在該醫(yī)院中頭孢西丁使用頻次及單藥品費用最高(見表3、表4),其次為大環(huán)內酯類,通過調取抗菌藥物使用的詳細信息,抗菌藥物聯(lián)用的頻次為19.21%(頭孢西丁聯(lián)合阿奇霉素11.82%,頭孢呋辛聯(lián)合阿奇霉素7.39%),頭孢西丁為頭霉素類抗菌藥物,抗菌譜相當于二代頭孢菌素,但是對厭氧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在各國的CAP指南中均不作為經驗治療的首選抗菌藥物,考慮與該院β-內酰胺類抗生素細菌耐藥率高有關。另外,由表3可以看出,在抗感染藥物費用排名前5位中出現(xiàn)了萬古霉素和泰能(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依據各國指南,均不在非重癥肺炎的推薦藥物內,考慮原因可能跟兩種藥品單價較高,同時老齡患者(≥60歲占38.86%)多合并基礎疾病,感染不容易控制有一定關系,但仍可反映出在CAP(非重癥)中經驗選用抗菌藥物存在不合理之處,需循證干預臨床用藥。
3.3 平喘化痰藥物 某市三甲醫(yī)院消耗費用排名前20的藥品共使用3個化痰平喘類品規(guī)(表3),占總金額的10%用藥頻次排名前20位的化痰平喘藥物占據了5種(表4),頻次分布為24.4%~44%,而納入的6個指南(CAP)中均未推薦使用止咳平喘藥,指南中僅提及對重度肺炎可能會有所獲益,說明該類藥物存在過度使用的問題,考慮原因,某市為油田城市,人口中職工占比較大,醫(yī)療保險參保率、繳費率達100%,油田企業(yè)補助較高,醫(yī)療保險基金年年有結余,故醫(yī)療保險政策較寬松[10],加上患者有住院就想輸液,輸液越多,好的越快,有咳嗽、咳痰癥狀就急需控制癥狀的心理,導致過度治療,需循證干預臨床用藥。
3.4 改善微循環(huán)輔助用藥 由表3可以看出,血液制品、改善循環(huán)藥物費用排名前20占據了5種,費用貢獻了10.5%。而納入的6個指南中均未提及該類藥物,說明在CAP的藥物治療中,此類藥品存在過度使用的問題??紤]原因,跟此類藥品適應證廣泛、老齡患者(≥60歲占38.86%)多合并基礎疾病、價格高有關。需要后續(xù)尋求相關循證藥學證據,降低此類藥物的臨床使用率,降低住院患者藥占比。
3.5 其他類藥物 由表4可以看出,糖皮質激素、補液藥物、抗過敏藥物均在使用頻次前20名中,在納入的6個指南當中,均未提及上述用藥種類,考慮原因,推測與本地區(qū)春秋多風沙,夏冬季氣候干燥,居民普遍患有季節(jié)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有關。提示急需要醫(yī)生循證規(guī)范治療和臨床藥師的合理用藥宣教。
3.6 本文的局限性 本文僅調查2015年1年內用藥數據,缺乏對本院不同年份間用藥情況的縱向對比,不能完全反映本地區(qū)CAP的治療情況。文獻檢索未檢出CAP疾病的人均住院天數和疾病負擔的全國性數據,無法進行橫向比較。
基于上述某市中心醫(yī)院2015年CAP住院患者一般情況、藥品費用、用藥頻次及治療用藥國內外指南的對比分析,CAP住院患者在性別、民族、年齡方面數據與文獻報道的CAP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基本一致[6]。CAP在住院費構成比方面,藥費所占比例最大,與發(fā)達國家存在明顯不同[7],發(fā)達國家床位費占第一位[8-9]。CAP治療存在抗感染藥物選藥起點高,選藥不適宜、聯(lián)合用藥出現(xiàn)頻率高的問題。平喘化痰藥物、糖皮質激素、補液藥物、抗過敏藥物、改善微循環(huán)等對癥輔助用藥存在用藥指證過寬及過度使用問題,國內外指南均未提及使用上述類別藥物,尚缺乏高質量比較有效性、安全性、適用性、經濟學的證據支持其臨床使用;提示應關注CAP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本地區(qū)細菌耐藥性和對癥治療輔助用藥成本-效果,加強循證藥學證據干預。
參考文獻:
[1] 王莉,李鴻浩,袁強,等.循證臨床藥學實踐—概念、實踐模式及步驟[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1,11(10):1103-110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2010.Available at:http://www.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8211/201009/49165.shtml.
[3] Murray CJ,Vos T,Lozano R,et al.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 for 291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21 regions,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3,380(9859):2197-2223.
[4]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GBD Compare.Available at:http://ghdx.healthdata.org/.
[5] 張衛(wèi)東,喻佳潔,李幼平,等,克拉瑪依市中心醫(yī)院2014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構成和費用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7,17(5):507-510.
[6] 范炤,王素萍,趙啟玉,等.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流行特征及病原學分布[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7):825-827.
[7] 譚星宇,何權贏,王月珠,等,362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住院費用調查[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7):413-416.
[8] Bauer TT,Welte T,Ernen C,et al.Cost analyse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from the hospital perspective[J].Chest,2005,128(4):2238-2246.
[9] Niederman MS,McCombs JS,Unger AN,et al.The cost of treating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Clin Ther,1998,20(4):820-837.
[10]張承杰,湯淑琴,林艷.為抵御重特大疾病風險構建防線-基于新疆油田建立企業(yè)補充醫(yī)療保險的實踐[J].中國醫(yī)療保險,2013,(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