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2歲的曹立熹住在成都文廟街,是遠(yuǎn)近聞名的乒乓爺爺。1953年,16歲的他做出人生第一副球拍,至今從未間斷。做了64年工匠的他修補了1000多副乒乓球拍,獲得兩項國家專利,曹立熹一直延續(xù)著純手工制作球拍,并把自己的圖紙與制作過程與球友們分享。
從選料到切割底板,再到打孔、貼合,制作一只乒乓球拍,82歲的曹立熹全靠手工,再用簡單機械進(jìn)行壓力輔助。一只乒乓球拍,要進(jìn)行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我是一名堅守了64年的老鉗工。”曹立熹說。(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1.不大的桌子上擺放著電子秤、尺子、鋸子、刨子、銼刀等中國精致小巧的工具。
2.早上7:30曹立熹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3.他不是在去自己作坊的路上就是在去打球的路上。
4.老爺子正在切割球拍。
5.簡單的工具通過雙手創(chuàng)作出精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