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偉
摘要:語文無疑在任何學習時段內(nèi),都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如今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語言藝術(shù) 教學現(xiàn)狀 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各界對教學質(zhì)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同樣得到廣大教師的關(guān)注。
語言藝術(shù),是運用語言手段,創(chuàng)造審美形象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以往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扮演著答疑者的角色,很多時候都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缺乏獨立的思維,只有少數(shù)情況下,學生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疑問。教師不應該局限于“授之以魚”,而應該“授之以漁”。
小學生正處于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對于每一堂課,大部分學生都是很認真的去學習和聽講,努力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獲得的知識。對于很多學生而言,課堂就是他們學習、掌握、獲得新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在傳授給他們知識的過程中,要求用他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來進行講解和描述。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有具有一定的價值,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將已學習的知識和未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
(一)形象的啟發(fā)性語言藝術(shù)
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但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且小學生的思維跳躍比較慢,觀察力、理解力水平偏低,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
例如,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都會教給學生一些辨別疑難字、詞的方法。將語言藝術(shù)灌輸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過程,讓課堂變得生動形象。
疑難字:采和彩。采,用于表示動作,如:采集、采用、采訪等;還可以用于指精神狀態(tài),如:風采、神采奕奕、興高采烈等。彩,用于表示物體的顏色多樣,如:豐富多彩、光彩照人、彩霞滿天等。
再如:在“躁”和“噪”的講解時,要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課本上的解釋、意義和用法的直接講解,應該更形象生化的講解,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混淆?!霸搿弊肿筮吺且粋€“口”字,要適當?shù)娜谌牒驼n本表達的美感和情感,“口”就好像很多學生在講話,讓教室亂糟糟的,很不安靜。“躁”字左邊形似一個“足”字,就好像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孤孤單單,焦躁不安。
疑難詞:一些表示看的成語。
青眼相看: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tài)度相待。
看風使舵:看風向掌握船帆。比喻隨機應變,看情況辦事。
走馬觀花: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悅。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對疑難字詞的分析,教師讓學生認識到疑難字、詞的同時,深刻理解。教師將課堂內(nèi)容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讓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拓寬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生課堂上的腦力勞動,讓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幽默的趣味性語言藝術(shù)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幽默語言的藝術(shù)特點,發(fā)揮地淋漓盡致。這不僅可以利用幽默的語言藝術(shù)引出課堂內(nèi)容,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以此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輕松學習、快樂學習。
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的講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列舉一些事情,自己認為“精彩極了”的和“糟糕透了”的事情,分享后,學生從中感受對于“精彩”和“糟糕”的理解。
如:教師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耙荒凶尤ベI車,需要10萬元,可男子只帶了現(xiàn)金99998元,就差2元錢,突然,他發(fā)現(xiàn)門口有一個乞丐,就過去對乞丐說:‘求你了,給我2元錢吧,我要買個車。乞丐聽后,大方的拿出4元遞給男子,說:‘幫我也買一輛?!边@個故事中,一個就是精彩極了,一個是糟糕透了。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讀出一個哲理: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務(wù),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助你成功,相反,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話,神仙也救不了你。
一個小故事,可以讀出一個哲理,可以從這個哲理中引出課堂要講解的內(nèi)容。課堂內(nèi)容與生活故事結(jié)合起來,讓學習變得輕松起來。
由此看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迫切的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的加入一些幽默的話語,或者是一些幽默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喚醒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尊心。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和表達,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三)開放的引導性語言藝術(shù)
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現(xiàn)象:教師認真?zhèn)湔n,講課也很賣力,語言簡潔準確,但是學生卻不愛聽,課堂效率和教師的付出也不成正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只是注重自身的教學,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語言,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魅力童話”為主題的單元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開放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進行自由交談,如,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經(jīng)典的童話人物;敘述“童話故事”的共同特征等等,或者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寫童話故事。開放性的教學語言,在主題學習活動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的高漲,使得學生能夠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總而言之,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學科,是每一個學科學習的基礎(chǔ),語文學科不好,必定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就如我們的做工,如果沒有工具,必然不會有任何效益??茖W合理的教學,語言語言藝術(sh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變得迎刃有余。
[1]趙倩.師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shù)[J].課外語文,2015,(16).
[2]尚楓林.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J].經(jīng)貿(mào)實踐,2015,(11).
[3]黨志波.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J].學周刊,2013,(01).
(作者單位:榆林市第十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