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桂林
劉軒8歲時隨父親劉墉定居美國,一天,劉墉帶劉軒去看電影,他在電影院門口買了一杯爆米花后對劉軒說:“我今天沒戴表,你幫我問問賣爆米花的阿姨,現(xiàn)在是幾點鐘。我先進去了,過一會你問到的話,就進來;沒問到的話,就不要進!”劉軒問父親要怎么問,父親說得用英文問。
劉軒嚇蒙了,以前他從沒有開口對外國人說過一句話。他聲音顫抖地問道:“What time it is?”一開口就把主謂語的順序搞錯了,他結結巴巴糾正了三遍,阿姨終于聽明白了,告訴他是8點半。問到時間后,劉軒飛一般地跑到父親身旁,委屈地說:“你今天故意讓我在別人面前出丑,以后我再也不用英語問別人了?!?/p>
沒過兩天,劉墉再次讓劉軒去向陌生人問時間。劉軒不明何意,指著父親的手背說:“你明明戴著手表,還用得著我問別人嗎?”父親說:“兒子,沒別的,就是為了你以后能放得開!”
初到美國,劉軒感覺一切都不適應,每天鬧著回臺灣。奶奶心疼孫子,央求劉墉送劉軒回臺灣。
劉墉把劉軒叫到身旁,說:“我就是要逼你快點長大,現(xiàn)在是不舒服,以后你就能得心應手?!?/p>
一天深夜一點多鐘,劉軒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父母還在客廳里忙碌,母親在調(diào)糨糊刷木板,父親則在一邊裱畫?;椟S的燈光下,父親母親那種對藝術癡迷的神情讓劉軒終生難忘。就是在那一瞬間,幼小的劉軒似乎明白了,為什么父親要辭去臺灣新聞主播的好職位,提著行李箱闖蕩美國,為了心中的藝術夢,父親默默承受著所有的“不舒服”,哪怕“前途渺?!币残母是樵?。
受父親的影響,劉軒多元化發(fā)展,越發(fā)出色。不僅是作家、主持人、娛樂達人,還是“臺灣時尚電音教父”。
29歲時,劉軒獨自從美國回到臺灣工作。他母親覺得他在美國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回臺灣一定難以適應,就跟劉墉商量說,要不要給劉軒買一些生活必備品。劉墉不同意,說既然兒子選擇跳離“舒適圈”,就不能讓他繼續(xù)舒服下去。
回臺灣后,劉軒獨自在外面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床上除了一張床墊,什么也沒有。出租房外不時傳來麻辣火鍋的味道,提醒他這一天還有兩餐飯沒吃。由于口袋里沒多少錢,劉軒跑到便利店買了一碗方便面,回來后發(fā)現(xiàn)沒有熱水,還好房子里還有一個熱水器,劉軒精神大振,于是用蓮蓬頭里的熱水泡起了方便面。當一碗不熱不冷的方便面“壯觀”地擺在床上時,劉軒看了良久,覺得自己分外酷。
此后,劉軒開始了擠地鐵、搭公共汽車、吃泡面的日子,他拼命地工作,不舍晝夜。他一步步從哈佛走向世界,他一次次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他也真正從“不舒服”中起飛。2016年,他的《助你好運》獲得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獎。
父親告訴過他:“一個人一生可以不爬山,但心里一定要有座高山。生活中所吃的一些苦,都將成為你日后的財富?!?/p>
原來,所有的“不舒服”,都是為了以后的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