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商店
在美國留學,剛開始語言不熟悉,聽不懂課的時候就只能放空。其他非英語地區(qū)的同學只能通過撓頭皮和咬指甲來排解憂慮,而一眾亞洲留學生都偏愛瘋狂轉筆。
有一次無意在拇指和食指間轉出幾個連擊,把美國同學看傻眼了,他一臉驚愕地問我,你在做什么?這是功夫嗎?你從少林寺學來的嗎?
我一本正經地說,這其實和風水有關,我的手剛剛利用這支筆的向心力吸引了你們的氣,改變了教室里的智慧格局,接著就氣定神閑地秀了三種轉筆的方法。物理教授終于忍不住,讓我不要再轉了,“你轉個黑洞出來把我吞噬了怎么辦”,這無疑更加鞏固了我在同學們心目中的玄妙東方形象。
轉筆在老外的眼中是只有亞洲學生才能駕馭的特殊技能,對此他們甚至有個專門的名詞解釋,叫“Chinese pen spinning thing(中國轉筆神技)”。我從來就沒料想過,國內高中時期練就的轉筆技術,竟成了我去國外留學時最耀眼的種族天賦,成為融入西方社交領域的神秘力量。
可能你有所不知,轉筆其實不單是課堂上調皮學生把玩的小伎倆,同時也是一項發(fā)展了多年、舉辦過多次國際比賽的手部極限運動,如今,世界有超過40個國家有自己的轉筆組織,動作庫收錄招式超過了4000種。
YouTube上光是搜“中國人轉筆”的視頻就有13000多條,評論里充滿外籍同學的艷羨和迷思:“當我看中國人轉筆的視頻時,總覺得自己把視頻速度調快了25%?!?/p>
“不轉不是中國人”,轉筆堪稱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高中時期對抗繁重課務的最酷方法。左手扶額右手轉筆、眉頭緊鎖眼光迷離,可能是中國學渣典型的形象了。中國的老師會說:“轉筆你會,轉腦子你就不會了!”殊不知老外的刻板印象卻是:“不會轉筆,就做不好微積分?!?/p>
對于愛轉筆技術卻并不嫻熟的人,書包里一定會多準備幾根筆,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筆會飛到哪里去。有家賣轉筆的公司,打廣告說有一種專業(yè)的轉轉筆,真正的高手并不屑于用這種投機取巧的工具,他們深厚的功力可以浸透信手拈來的每一只工具。
我們初中時轉書花樣跟二人轉一樣,還騰空換手接,一學期下來書的正中間都掉色了。放學時從校門出來的男生每人都手頂一本書在轉,儼然是從雜技團跑出來的。不僅轉書,我的同學只要是能舉起來的都行,比如簸箕、壞掉的桌面、凳子都分分鐘拎起來轉。
在實驗室看到試管都忍不住拿起來轉兩圈,上解剖實驗抄起鎖骨肱骨也能玩起來??曜硬孀訙坠陌艚廾?,只要桿狀物都可以。有一次在萬寶龍試鋼筆,單手不自覺地就把筆橫過來,幸好售貨員的眼神拯救了我。
有人轉筆筆油甩同桌一臉,有人被雅思考官警告,有人焊電路板焊到出神把電烙鐵當成筆轉結果燙傷,還有人因為考試轉筆被老師收走唯一一支圓珠筆……
我在美國的白人同學一直向我討教亞洲神技,他追求的最終境界是能在轉鴨嘴筆的時候不把里面的水弄出來。兩個月后,他告訴我自己越發(fā)覺得孤獨,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琢磨思考,陷入了瘋狂掉筆和瘋狂撿筆的死循環(huán)里,性子也變得急不可耐。
就像老外永遠無法理解中國人為什么打乒乓球打得那么好,中國人的轉筆也是源遠流長而水到渠成的。我們有著一套完整的體系,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經過十幾年課堂乃至生活的磨礪,當一個中國人站在老外面前轉筆的時候,老外感受到的其實并不是一瞬間力量的爆發(fā),而是十幾年功力集大成的外顯。然而,回到國內參加公務員考試,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轉筆互相吸取精氣神,我在家鄉(xiāng)的激烈競爭環(huán)境里,深感自己優(yōu)勢全無氣數(shù)散盡。
三年前轉筆在深圳就很流行,在福田每周都有三次課,經常有人在課上炫耀自己轉筆有多持久,這里的最高紀錄是42分鐘不掉筆。
也許你會納悶為什么轉筆能轉半小時以上,看書學習卻不可以。然而生活沒有再給你機會去思考,生活直接給了你答案。
有個和我一起報了美國大學的同學甚至在自己的御用轉筆上寫上了六字箴言,但事實上他每轉一圈,美國的大學就離他越遠,他最后自費去了新加坡留學作為跳板。飛快轉筆的技術還在,筆桿子下的清澈卻不見了,你開始懂得生活不是講臺旁邊的風水寶座,轉運終究要比轉筆難多了。
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