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征
摘 要:本文以河北圍場塞罕壩林場為主要研究地點,通過對機械林場諸多立地條件之下的多種不同造林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進行調查,以及對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進行測量,具體選擇4個樣地(P1—P4),并分析出造林密度對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影響,希望能夠對當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建設提供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造林密度;樟子松人工林;枯落物;土壤持水能力
中圖分類號:S791.2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84
河北圍場縣塞罕壩林場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中心地理位置為北緯N422242.31″E11653117.31,海拔1010~1939.9m。該地植物類型多樣,主要土壤類型為山地棕壤、灰色森林和風沙土。該地屬于寒溫型大陸季風氣候。此地面積廣闊,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森林資源為人工林,人工林面積為45303.1hm2,樹種多以落葉松、樟子松、云杉、白樺為主。
1 研究方法
1.1 樣地布設
樟子松在河北圍場縣塞罕壩林場占有面積很大,且樣地多數為人為固定的沙地,造林之后少有人為因素的干擾,在樣地內進行每木檢尺,用于測量樟子松的郁閉度、株數,以及胸徑等等指標,在監(jiān)測的過程中,多數樹木高頸較大,林木結構較好[1]。造林密度P1-P4分別為55株/667m2,111株/667m2,167株/667m2,222株/667m2。
1.2 林下枯葉物采集
在樣地隨機抽取樣本,具體選4個1.0m×1.0m的樣方,并對樣方內的未分解層,以及半分解層分別進行整理,并現(xiàn)場記錄枯落物層厚度等一系列相關數據,然后帶回實驗室,并利用電子天平稱其質量,之后進行烘干,以達到至恒質量的目的,溫度應保持在102℃左右[2]。
1.3 土壤物理性質測定
對土壤的測定應運用剖面法,對土層的取樣需應用到環(huán)刀,并依據0~10cm、10~20cm、20~30cm……90~100cm進行分層取樣,重復次數為每層3次。測定土壤含水量運用烘干法,對土壤容量與孔隙物理性質的測量運用環(huán)刀法,之后測定數據,并計算持水量,運用雙環(huán)滲透法測定土壤的滲透性。
2 結果分析
2.1 枯落物總量和厚度
枯落物總量會受到,樹林年齡、樹林組成、樹林形狀,以及生長機械的影響。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枯落物F層和L層厚度相對處于最大狀態(tài),其中F與L為半分解層和未分解層,并且各個樣地的枯落物總量普遍高于L層,其比例大約為50.1%,由此便可看出,該地枯落物本身的截持能力比其他地方高。
2.2 枯落物持水能力
持水量,通過測量得知,P1與P2樣地的持水量略高于其他地區(qū),而P3樣地持水量最大,為8.22t/hm2,P4最小,為2.47t/hm-2。P3最大,P4最小,其中P3是P4的38.28倍,攔蓄量P3最大,為6.2t/hm-2,P4小于P3,P2最低,各樣地的基本情況普遍為F層 2.3 土壤特征與持水能力 土壤物理性質,土壤孔隙度能夠反映土壤固定體顆粒與孔隙狀態(tài),土壤容重能夠反映出基本參數,此參數為重要指標,對土壤水源發(fā)揮重要作用,不同類型的森林因為種類的不同,以及土壤的不同會產生一定差異性,經過研究得出P3與P4樣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不論是通氣性還是透水性均良好 。P4土壤持水量最大,為26.32%,而P1為8.83%,土壤之間存在差異性。 土壤持水性能,土壤是涵養(yǎng)水源的主要載體,其中含有一定機質,是影響水源輸入與輸出的關鍵,也是制約水源涵養(yǎng)的主要原因。P3和P4土壤土壤蓄水性與滲透性高于其他樣地,P3與P4相比較之下,P4最高,達到278.24和60.31t/hm2,其他樣地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會隨著郁閉度與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樣地土壤之間的初滲速率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具體變動范圍是8.10~11.24mm·min-1,而土壤的穩(wěn)滲速率在0.12~0.78mm·min-1,明顯表現(xiàn)出與土壤入滲變化規(guī)律相差不多,其中P3土壤穩(wěn)滲速率最大,P1樣地最小,所以P3是P1的8.08倍。 4 結語 根據研究數據來看,河北圍場縣塞罕壩林場樟子松人工長勢穩(wěn)定,并且生長狀態(tài)良好,其中P3與P4樣地最為突出,不論是厚度,還是總量方面,都強于其他密度的樟子松,枯落物與土壤的持水能力也強于其他樣地,可考慮樟子松造林密度以P3與P4樣地密度為宜。 參考文獻 [1]侯瑞萍,張克斌,郝智如,等.造林密度對樟子松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的影響[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5(4):624-630. [2]王謙,孫保平,丁國棟,等.陜西榆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水文效應[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8):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