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康
原來哈爾濱冰雕用的冰,都來自松花江。采冰礦工在結(jié)了冰的松花江上劃割出大小一致的方整尺寸,然后用工具將之切割,一整塊又厚、又重、又大的冰塊就浮在江面,工人用鐵鉤把冰塊鉤住,就這樣合力把冰塊拖上岸,那就是冬季在哈爾濱四處可見的冰雕的出處。
采冰區(qū)不讓外人進(jìn)去,司機(jī)朋友施展中國人的“關(guān)系”功力,三兩句話就把我們帶到結(jié)了冰的江面。天氣晴朗,但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采冰礦工忙碌工作,我脫了手套操控相機(jī),手指很快凍僵。從不知道有采冰這樣的行業(yè),心想,不管當(dāng)?shù)厝藢@樣的環(huán)境有多適應(yīng),要在這天寒地凍的江面采冰,而且是大塊的冰,也是一份苦差吧。
東北的冰和我們所見所摸過的冰不同,觸摸之下感覺像被過了一層蠟,摸來摸去都不會融化,而且非常透徹,是半透明的。工人將冰塊從江上拖上來之后,拖車會將之運走,這整個過程雖然(應(yīng)該)不會流汗,但或許得比一般工作出更多的力,更多的勁。
很多時候,我們都默默做著不是很多人能明白或理解的事情,值不值得、該不該做、怎樣做,未必能也未必得讓其他人知道過程,因為一些事情不是說就說得清楚,也不一定能讓每個人明白,只有當(dāng)你愿意嘗試去了解這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才能體會當(dāng)事人的心情與心態(tài),才不會任何事都找個方便的理由借口來推搪應(yīng)付。
我這個從未到過東北的熱帶人,在最寒冷的深冬到哈爾濱“采冰”,就是要體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寒溫,以及這種環(huán)境下的生活。深冬的哈爾濱幾乎把我的腦袋凍僵。不是夸大,到冰雪世界看冰雕那夜,為了拍照好看,我沒將帽子戴上,只遮了兩只耳朵,在零下26攝氏度的溫度下待了兩個小時,結(jié)果就是,毫無意外地傷風(fēng)了,實在不能不佩服仍能冬泳的當(dāng)?shù)厝恕?/p>
雖然天氣寒冷,但這次的“采冰”之旅卻有不少暖意。出發(fā)之前,一熱心友人擔(dān)心我們經(jīng)驗不足不懂保暖,堅持在倫敦幫我們買了兩件名牌羽絨服運送過來。我們對冬裝真沒太多認(rèn)識,原本只準(zhǔn)備了普通御寒衣物,是在穿上名牌羽絨服之后才感覺到當(dāng)中的不同,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東北的冷不在話下,但在當(dāng)?shù)馗惺艿降膮s是暖暖的人情,這是最大的保暖劑。若不是有朋友,我們大概不會到那么天寒地凍的地方去。當(dāng)?shù)嘏笥颜写覀円稽c都不客氣,上最好的餐館,吃最好的食物,進(jìn)出有司機(jī)和大車接送,任何地方都有“關(guān)系”,免排隊免登記,是在這種時候,你真正懂得人際關(guān)系在中國有多重要。
喜歡東北的美食,從小羊肉火鍋到百年灌湯包,從烤地瓜到黏玉米,在零下溫度都吃出了暖意。尤其喜歡在雪鄉(xiāng)嘗的凍梨,那是將花蓋梨、秋白梨、白梨等擺在戶外,在天然冰箱之下冰凍的獨特食品。
據(jù)知因為東北冬天水果蔬菜都少,所以冬天大家就把花蓋梨埋在雪里,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吃。食用時,將凍梨置涼水中浸泡,稍微解凍后就可入口。幾乎黑色的外皮,剝開后是“凍僵”的鮮甜果肉,口感像冰淇淋,是我這些年尋覓美食少有的新鮮體驗。
東北采冰,采集到的不僅是零下寒溫,還有一身暖意和一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