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課題組
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細分群體需求,采取差異化供給逐步成為企事業(yè)單位和政府部門的努力方向。社會需求調查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教育①巫丹,曾亞:《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置》,《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年第34卷第20期,第5頁。、衛(wèi)生②趙韶韻等:《我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2年12月第29卷第6期,第400頁。等公共服務領域和不同群體對象③樊禹彤,黃俊輝:《城市居民對社區(qū)服務需求的調查分析》,《南方論壇》2013年第6期,第46頁。,普遍采取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④曾名全:《廣東珠三角人才市場需求調查分析報告》,《人力資源管理》2011年第3期,第46頁。進行,采取網(wǎng)絡、微信等新媒體調查方式較少,地方志需求調查方面論文幾乎未見。2016年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曾在全國首次開展網(wǎng)絡和微信地方志滿意度調查⑤洪民榮,唐長國:《地方志社會認知度調查研究》,《中國地方志》2016年第11期,第21頁。,調查結果對地方志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為深入貫徹《全國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6—2020年)》《上海市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6—2020年)》,進一步了解社會公眾對地方志的需求,加強地方志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2017年8月,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利用微信開展地方志需求調查,旨在通過深度需求調查,更加具體了解和梳理社會不同群體對地方志的需求及其特點,為地方志更好的發(fā)揮“存史、育人、資政”作用提供參考。
本次調查題目共10道,其中3道為參與調查者的年齡、職業(yè)、學歷等基本信息,7道為對地方志需求的目的、程度、內容、體裁等內容,具體如下:(1)您對地方志有需求嗎?(2)您需求地方志的目的是什么?(3)您需求哪一種地方志?(4)您需求地方志的內容是什么?(5)您需求什么樣體裁的地方志?(6)您需求什么樣表現(xiàn)形式的地方志?(7)您需求什么樣方式的地方志普及宣傳?
本次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調查問卷7710個,其中上海地區(qū)有效樣本調查問卷1308個,上海以外地區(qū)有效樣本調查問卷6402個,體現(xiàn)出微信調查的跨地域性。
從年齡看分布,參與本次調查以中青年為主,其中18歲以下占5%,18—45歲占83%,46—59歲占10%,60歲以上占2%,老年人參加較少,可能與老年人使用微信較少有關(見圖1)。從職業(yè)分布看,以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居多,達到47%,企業(yè)和學校人員比較接近,分別為25%和20%(見圖2)。從學歷分布看為中間大兩頭小,本??茖W歷占比較大,達到65%,研究生學歷和高中以下學歷分別為22%和13%,(見圖3)。
圖1 地方志需求用戶調查年齡分布圖
圖2 地方志需求用戶調查職業(yè)分布圖
圖3 地方志需求用戶調查學歷分布圖
總體上社會對地方志需求度很高,其中選擇對地方志需求較多的占比達到63%,需求一般的占29%,兩項之和達到92%(見圖4)。不同職業(yè)、年齡和學歷對地方志需求度差異較大。黨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人員的地方志需求度高,選擇需求較多比例達到74%,需求一般比例為22%,兩項之和為96%(見圖5)。中青年對地方志需求度高,選擇需求較多比例為66%,需求一般比例為28%,兩項之和為94%(見圖6)。學歷越高,對地方志需求度越高,研究生選擇需求較多比例74%,需求一般比例22%,兩項之和95%(見圖7)。
圖4 地方志總體需求度分布圖
圖5 不同職業(yè)的地方志需求度分布圖
圖6 不同年齡的地方志需求度分布圖
圖7 不同學歷的地方志需求度分布圖
社會對地方志需求目的呈現(xiàn)多樣化,了解歷史知識,增長歷史智慧和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歷史文化教育三個目的選擇差別不大,選擇三個目的都有的高達63%(見圖8)。學校需求地方志目的主要是增長歷史智慧,選擇該比例最高,達到28%(見圖9)。青少年需求地方志目的主要是增加歷史知識,比例為35%(見圖10)。研究生需求地方志目的主要是了解歷史知識和增長歷史智慧,占比分別為21%和20%,可能和研究生的學術研究有關系;學歷越低,對接受傳統(tǒng)歷史文化教育的比例越高(見圖11)。
圖8 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圖
圖9 不同職業(yè)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圖
圖10 不同年齡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圖
圖11 不同學歷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圖
地方志種類的需求順序為地方綜合年鑒、地方志書和地方史,而不是通常認為的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地方史,這可能和地方綜合年鑒資料的及時性及與人們日常工作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性有關。地方綜合年鑒成為最需要的地方志種類,比例為34%;地方史需求最低,只有7%;選擇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地方史都需要的達到42%,這與對地方志整體需求度較高相吻合(見圖12)。不同職業(yè)、年齡、學歷對地方志種類的需求呈現(xiàn)差別化。學校最需要地方綜合年鑒,選擇比例為42%(見圖13);青少年最需要地方志書,選擇比例為38%(見圖14%),老年人對志鑒史都需要,比例為54%,可能和老年人對地方志的興趣性有關。
圖12 地方志種類需求分布圖
圖13 不同職業(yè)地方志種類需求分布圖
圖14 不同年齡地方志種類需求分布圖
研究生對地方志書的需求較高,比例達到29%,遠超過本??粕透咧猩@可能和研究生對志書內容的專業(yè)性和深入性要求有關;隨著學歷的降低,對地方史書的需求和志鑒史都需要的比例升高,這可能和低學歷人群對地方志書、地方史的普及性、通識性要求有關(見圖15)。
社會對地方志內容的需求呈現(xiàn)偏好化。偏好歷史人物事件等內容,比例達到36%,對山水道路建筑和民風民俗民生的內容需求接近,分別為29%和28%,對政治軍事經(jīng)濟的內容需求比例較低,只有7%(見圖16)。
圖16 地方志需求內容分布圖
不同職業(yè)對地方志內容需求存在偏好。學校偏好歷史人物事件,需求比例達到45%,企業(yè)偏好民風民俗民生,需求比例為41%,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偏好山水道路建筑,需求比例為36%(見圖17)。
圖17 不同職業(yè)地方志需求內容分布圖
不同年齡對地方志內容需求偏好不同。青少年偏好山水道路建筑,需求比例高達53%;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山水道路建筑等“自然性”內容需求呈現(xiàn)下降趨勢,對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社會性”內容的需求呈現(xiàn)上升趨勢(見圖18)。
圖18 不同年齡地方志需求內容分布圖
不同學歷對地方志需求內容偏好不一。研究生偏好山水道路建筑,需求比例42%;隨著學歷的降低,對民風民俗民生內容地方志需求比例增大(見圖19)。
圖19 不同學歷地方志需求內容分布圖
對地方志需求的形式選擇中傾向于當代化。對現(xiàn)代方志和簡化方志的需求遠高于舊志舊鑒,但都需要的比例更高,達到50%(見圖20)。
圖20 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圖
不同職業(yè)、年齡、學歷對現(xiàn)代方志和簡化方志的選擇上有所差別。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對現(xiàn)代方志相對需求較高,為27%,這可能和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工作性質有關,需要更加關注當代;學校對現(xiàn)代方志和簡化版方志需求都最高,分別達到28%和30%,這可能與學校希望對學生開展歷史的學習和通識教育有關(見圖21)。
圖21 不同職業(yè)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圖
青少年需求現(xiàn)代方志的比例高達50%,這與學校對現(xiàn)代方志的需求吻合;中老年人需求簡化方志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30%和28%,可能和中老年人對地方志的通識性和興趣性有關(見圖22)。
圖22 不同年齡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圖
研究生需求現(xiàn)代志書,比例高達35%,可能和研究生的研究性有關;隨著學歷的降低,對簡化版志書的需求比例上升,可能和低學歷的通識性需求有關(見圖23)。
圖23 不同學歷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圖
地方志的需求方式呈現(xiàn)碎片化。網(wǎng)絡、微信、微博等碎片化地方志知識的需求比例較高,達到27%,超過紙質或電子出版物(見圖24)。
圖24 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圖
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和企業(yè)單位對碎片化地方志知識需求較高,分別為28%和27%;但學校對電子、視頻出版物的相對較高,達到31%,這可能和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有關(見圖25)。
圖25 不同職業(yè)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圖
成年人對碎片化地方志知識的需求都較高;但青少年具有特殊性,需求傳統(tǒng)紙質圖書和電子出版物的比例較高,分別為36%和30%,這可能和青少年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系統(tǒng)性有關(見圖26)。
圖26 不同年齡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圖
研究生以下學歷需求碎片化地方志知識,但研究生卻需求傳統(tǒng)紙質圖書,這可能和研究生對地方志知識要求的專業(yè)度和精準度有關(見圖27)。
圖27 不同學歷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圖
對地方志需求渠道以”六進”形式比例最高,達到48%,呈現(xiàn)普及化特點;新媒體宣傳和普及讀本占比接近,分別為21%和19%;令人遺憾的是傳統(tǒng)媒體最低,只有12%(見圖28)。
圖28 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圖
不同職業(yè)都需求普及化渠道,對地方志“六進”活動選擇都最高,在其他渠道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學校選擇普及讀本需求相對其他群體最高,達到25%;企業(yè)傾向于新媒體宣傳,選擇比例最高,達到30%(見圖29)。
圖29 不同職業(yè)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圖
隨著年齡的增大,選擇地方志”六進”活動的比例下降,選擇普及讀本和利用傳統(tǒng)媒體形式宣傳的比例升高(見圖30)。
圖30 不同年齡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圖
隨著學歷的升高,選擇傳統(tǒng)媒體宣傳的比例下降,選擇”六進”活動的比例升高(見圖31)。
圖31 不同學歷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圖
通過對全部7710份有效調查樣本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地方志的需求度呈現(xiàn)以下特點:
社會對地方志總體需求較大,需求較多和需求一般的總和達到92%,但不同職業(yè)、年齡和學歷群體對地方志需求差異較大。
通過地方志了解歷史知識,增長歷史智慧和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歷史文化教育三個目的的選擇差別不大,選擇三個目的都有的高達63%。
需求地方綜合年鑒超過需求志書和地方史,對志書、年鑒、地方史都需要的達到42%。
地方志需求內容偏好歷史人物事件,達到36%。
需求現(xiàn)代方志和簡化方志遠高于需求舊志舊鑒。
需求網(wǎng)絡、微信、微博等碎片化地方志知識的比例達到27%。
希望地方志宣傳方式仍然以進機關、農(nóng)村、社區(qū)、校園、企業(yè)、軍營的渠道為主,比例達到48%。
上述地方志需求微信調查結果,對地方志工作有以下啟示:
1.細分需求
社會不同群體對雖然對地方志需求總體較大,但差異化明顯。對地方志知識按需求來分,可以分為專業(yè)性需求、工作性需求、通識性需求和興趣性需求。專業(yè)性需求主要是高學歷群體和從事地方志工作的專業(yè)群體,出于研究需要或專業(yè)性工作的需要,對地方志需求專業(yè)性要求較高。工作性需求主要是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群,在本職工作崗位上需要借助地方志查閱有關資料。通識性需求主要集中在企業(yè)、學校群體、青少年群體,需要對地方志有全面性、概括性了解。興趣性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依據(jù)個人興趣在地方志中了解有關知識內容。本次的需求度調查是初步的和相對宏觀的需求調查,具體的需求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分類,只有把需求具體化、細微化,才能夠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去滿足這些需求。
2.精準供給
目前地方志工作以修志編鑒著史為主要任務,在對社會服務方面主要做“我有什么,我可以提供什么服務”的單向輸出工作;對社會需要什么,相應生產(chǎn)什么、提供什么的供需對接雙向互動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需要根據(jù)社會的需求去生產(chǎn)相應的地方志產(chǎn)品和提供相應的服務,做到精準供給,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例如青少年喜歡紙質的現(xiàn)代志書和“地方志進校園”的宣傳形式,學校群體需要簡化版方志和電子、視頻出版物形式的方志等。
3.關注當下
高速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地方志去記載當下的歷史,當下的記載與人們的生活、工作緊密相連,同時代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和智慧值得不同群體去感悟、學習和借鑒,地方志的編纂、開發(fā)、利用應該更加關注當下。例如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和高學歷群體對當代紙質地方志需求較多,他們從自身工作、研究等角度需要相對專業(yè)的地方志知識,希望從地方志中獲取全面、系統(tǒng)、準確、客觀的資料,從而促進工作和研究。
4.服務大眾
地方志除滿足專業(yè)研究人員需求和政府機構、事業(yè)單位等直接使用者需求外,還需要滿足青少年群體的教育需求、企業(yè)人員通識需求和老年群體的興趣需求等。例如,企業(yè)群體希望通過新媒體形式了解地方志,對民風民俗民生內容感興趣;老年人對地方綜合年鑒和民風民俗民生感興趣,主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了解地方志;低學歷群體需要簡化版方志,主要希望了解民風民俗民生等內容。
社會不同群體對地方志的需求各異,需要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工作措施去開展地方志的宣傳、服務等工作。
高質量編纂的當代地方志書,是保存歷史的重要載體,也是讓研究者、使用者可以放心利用的權威性、客觀性、準確性的資料;持之以恒地堅持編纂高質量的當代志書、地方綜合年鑒、地方史是地方志工作的立身之本、存在之基。
在地方志開發(fā)利用形式上,要積極做好簡化版方志工作,加強地方志通識教育,方便學校和低學歷群體的利用。在地方志記載內容上加大對山水道路建筑和歷史人物事件、民風民俗民生的記載力度,以山水道路建筑的“硬”記載留住城市變遷的記憶,以歷史人物事件和民風民俗民生的“軟”記載留住城市文化傳承的記憶,讓地方志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地方志工作要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發(fā)展趨勢,適應手機端碎片化閱讀的習慣,改變地方志高高在上、枯燥乏味的刻板形象,加強數(shù)字化志書、微視頻方志等普及力度,積極推進網(wǎng)絡、微信、微博等碎片化地方志知識的加工利用,讓地方志可看可用、可親可近,積極利用網(wǎng)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形式做好企業(yè)等群體的地方志宣傳及服務工作。
在地方志宣傳形式上繼續(xù)大力開展“六進”活動,與不同群體直接開展面對面的互動溝通交流,進一步提高地方志的知曉度和了解需求、提供服務,讓地方志工作接地氣、有溫度。
本次微信地方志需求調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被調查者必須使用微信,導致不使用手機微信的人群不能參加;二是微信答題每道題選項只有4個,對需求的細分帶來一定的影響;三是受制于微信答題方式,沒有設計開放性題目,對被調查者的主觀性了解不夠充分。上述問題有待以后的調查工作繼續(xù)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