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照
四分之一秒的慢速度加恰當的手持相機搖動,把飛行中的天鵝,拍出虛實結合,虛實相宜的精美照片,從攝影理論上安全快門的角度似乎說不通。沒有親自實踐過的攝影人認為不可能,但在拍天鵝的實踐中,卻不僅說得通,而且有可能。如何讓夢境幻影變成眼前實景?本人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對此有了一些體會,加以整理和歸納,與大家分享如下。拍攝這種照片需要合適的客觀條件、正確的相機設定和“穩(wěn)”與“動”有機結合等。
合適的場景
天鵝飛過之處要有深色背景,通過深色背景突出白色天鵝及天鵝飛行拉出的虛影。如果背景色太淺,就突出不了天鵝以及天鵝飛翔拉出的虛影。照片《仙女流霞降人間》的背景顏色不深,天鵝虛影就不明顯。
合適的光影
光線一般選擇側順光或側逆光。如果是順光,就會造成背景色彩太淺;如果是逆光,會造成相機自動測光不能突出天鵝主體,天鵝變的太黑。
合適的時間
一般在日出后和日落前兩小時之內,否則會出現光比太大,畫面光影反差太大。
合適的距離
大家知道,拍攝距離直接影響到成像效果。
一般200到400米的距離為最佳。超過400米距離太遠,影響到成像效果,低于200米,天鵝飛行速度太快,也會影響到成像效果。
合適的風速
天鵝是迎風起飛和迎風降落,風速太小,天鵝起飛、降落的速度太快,難以捕捉瞬間精彩;風速太大,天鵝飛翔的姿態(tài)和隊形保持會受影響,拍攝效果也會大受影響。
Tips:正確的相機設定
◎ 光圈優(yōu)先,速度設定為四分之一秒。
◎ 測光選擇為點測光。
◎ 感光度,根據光的亮度,選擇100或50。
◎ 鏡頭前加偏振鏡,一則減光,二則減少水面反光。
恰當分配“穩(wěn)”與“動”的時間
“穩(wěn)”指的是按下快門的瞬間必須要穩(wěn),要把天鵝拍清楚?!皠印敝傅氖沁m時、恰當的搖動相機,畫出優(yōu)美弧線。
這里的核心點是如何在四分之一秒的時間內恰當分配“穩(wěn)”與“動”占用的時間。筆者的實踐是四分之一秒之中一半時間穩(wěn),一半時間動。如何判斷一半時間呢?從聲音判斷,聽到按下快門“咔”的聲音后再去搖動,直到聽到“嚓”的聲音完成一次曝光;從眼睛判斷,看到反光板升起,再去搖動,直到反光板落下。
練多少次才能練好
這幾句話說起來容易,但真實熟練運用起來需要一個過程,就像開手動擋汽車一樣,油門與離合的恰當配合,沒有一個長時間的訓練,難以開好車。在我們目前的實踐中,偶然拍出一張片子容易,在客觀條件具備,二到三次的曝光就到拍到一張像樣的片子的人還為之太少,真正掌握之時,就會人機合一,運用自如。
Tips:分配不好會怎么樣?
如果“穩(wěn)”的時間短,動的時間長,就會出現一個天鵝變成兩個情況,如圖《魅影》。其實只有四只天鵝,但看起來像八只。如果“穩(wěn)”時間過長,就不會出現天鵝飛行拉出的虛影,如下圖,虛的軌跡沒有,只有慢門動感的虛化。找到“穩(wěn)”與“動”的巧妙結合,是成敗的關鍵。
“動”中找構圖之美
這也就是前文說的通過搖動相機去重新構圖,構出符合客觀實際及美學要求的圖片。
搖動相機的方向是總體是天鵝前進的方向。如果是水平搖動,會出現前面的天鵝虛線和后面的天鵝重疊,如圖《仙女流霞降人間》,影響畫面美觀;如果是垂直搖動,或橫豎直彎線,則違背天鵝飛行軌跡。
合適的軌跡曲線會非常漂亮,如《乘風展翅》。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搖動的目的是要展示天鵝的飛行美,要從這個目的出發(fā)去嘗試。
切不可以展示自己搖動技法為目的,去追求畫線的獨特,最終變成炫技,失去了藝術之美。
Tips:如何訓練?
建議大家先去拍在水中游動的天鵝,原因是這種畫面隨時都可以拍,方便練習。如圖《浣紗女》,就是這么拍的。在拍的過程中尋找穩(wěn)與動的最佳結合,找出感覺,等足夠熟練之后再去拍飛行的天鵝。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不用三腳架?為了畫出優(yōu)美的弧線,采用手持相機比架在三腳架上效果要好,三腳架如果是液壓云臺,畫弧線比較難,如果是球臺相對好點,但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手持好,手持搖動存在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正是這種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結合會出現預想不到的優(yōu)美畫面。